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

世上一般都了解潘天寿先生的艺术成就和精神思想,但不甚了解潘天寿思想影响下其家人的文化艺术传承情况。它是当今时代不可多得的三代仍保持着顽强、高昂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奋斗之家。

潘天寿:作为20世纪杰出的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既是一座艺术高峰,也是一面中华文化艺术的旗帜,具有超时代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生命力。他历任国立艺专校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他是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一生著述丰厚,对艺术创作、美术教育、画史画论、诗书篆刻等均有深入独到的研究。提出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迄今影响最大的中国画教学体系,被称为“现代中国画教育的奠基人”。

潘公凯(潘天寿之子)——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国际艺术史论家、艺术家、设计师、教育家。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陈设计总策划和总设计师,得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特别表彰。他的美哲著作在国际上产生较大的影响。他书画作品完全继承发展了其父亲的艺术构成,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现代风格,是一位当代难得的艺术大家。

潘秀兰(潘天寿长女)——整个家族唯有她和父亲潘天寿长像、个性几乎一模一样。她在东海小岛教书育人六十余年。其书画线条与其父亲一样铁打钢铸,一股巾帼之豪迈,延承着其父亲的个性特质,为整个家族所敬仰,然她却从不显山露水,世人对其文化艺术和教育精神几乎无所了解。

朱仁民(潘天寿外孙)——历任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创建院长,浙江大学生态修复中心主任,意大利达芬奇-朱仁民双人艺术博物馆馆长,在米兰世博会中获IEED“中国生态修复设计之父”称号、住建部中国建筑装饰“大师勋章”,欧洲“国际绿色设计大奖”、法国NDA建筑设计奖、美国IDA国际设计等大奖。他耗时四十余年,撰写了近百万言的“用艺术拯救生态”学术专著和文案,修复了被人类破坏掉的近千亿生态修复设计工程量,其学科在国内外得到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同时其美术作品也曾获全国六届、七届、二届中国青年美展等最高级别国展奖,以及文化部先进工作者称号、意大利“达芬奇国际艺术成就奖”。其作品被永久悬挂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大厅。

李承德(潘天寿外孙)——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他创作了众多的著名建筑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国家住建部最高奖项。北京最大的火车站——北京西客站、北京第一个著名的五星级宾馆——兆龙饭店,杭州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总体建筑和景观、杭州潘天寿纪念馆、潘天寿诗亭碑等大量的优秀建筑作品。

何天行(朱仁民外婆的亲弟):世界发现良渚文化第一人。

1935年复旦大学中文系考古专业,他首位考察发现了良渚文化的存在。1936年省立西湖博物馆对良渚一带进行了正式发掘,证实了他的这一重大发现,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成为发现良渚文化第一人。1937年4月他完成了中英文《杭县良渚镇之石器与黑陶》一书,得到了蔡元培先生高度评价并亲自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发行流传至世界,为国内外良渚文化研究的开山之作,十年动乱中受批斗神经失常离世。

何任(朱仁民外婆的亲弟):全国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获得者,浙江中医学院创建院长,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会长。

他一辈子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并对临床内科、妇科病的治疗,湿温急证以及胃脘痛、崩漏等疑难杂病具有深厚的功力和显著疗效,几十年来他出版了15种学术著作,近百篇学术论文,撰写了大量的临床和教育著作,为中医学界提供了大量的中医理论和实践专著,得到医学界的高度评价。日本访中团团长、医学博士藤平健赞扬何任的《金匮要略》专著是“中医学的杰出著作”。

潘天寿:

图片[1]-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图为潘天寿先生上世纪50年代在创作“巨松”,他是一代民族翰骨,中国历史上文人画、指墨书画巨幅作品之最的大师。

图片[2]-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潘天寿创作的中国画《小龙湫下一角图》。

潘公凯(潘天寿之子)

图片[3]-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潘公凯创作具有现代构成意义的巨幅作品(90年代)。

图片[4]-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潘公凯创作的中国画《清香十里》。

潘秀兰(潘天寿长女)

图片[5]-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潘秀兰在其父亲“听天阁诗亭碑”前。

图片[6]-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潘秀兰八十八岁为父亲潘天寿诗亭碑所题的书法作品《诗魂》。

图片[7]-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潘秀兰书法。

图片[8]-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潘秀兰创作的中国画作品。

朱仁民(潘天寿外孙)

图片[9]-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朱仁民(潘天寿长女潘秀兰之子),自幼受外祖父潘天寿的耳濡目染,1978年开始租用游泳池创作了300米X3米的中国首例水墨行为艺术“大道·海天篇”。

图片[10]-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朱仁民七十年代在《大道·海天篇》工作室。

图片[11]-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1978年,朱仁民在游泳池中创作300米巨制的水墨行为,这应该是中国最早最大的一件水墨行为艺术作品。同时也是他一辈子从架上艺术——大地艺术——生态修复艺术的一个艺术启程之巨作。

图片[12]-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大道·海天篇》在创作中。

图片[13]-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官方报纸报道《大道·海天篇》完成消息。

图片[14]-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2014年朱仁民创作的《天地太古音》,尺寸:6.5米x1.6米。

图片[15]-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朱仁民在自己设计营造的“杭州超山潘天寿陵园”前。

图片[16]-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朱仁民在创作外祖父潘天寿铜像。

图片[17]-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朱仁民安装、维修潘天寿陵园,为铜像清洗抛光。

图片[18]-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朱仁民年年带领团队,祭拜外公为其扫墓。

图片[19]-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图片[20]-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图片[21]-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1995年,朱仁民设计了国内第一座用艺术家名字命名的市民广场——“潘天寿广场”。潘天寿先生的每一次全国性纪念活动,基本都在这里举行。国内外来宾对潘天寿广场的生态绿化表示热烈的称赞。

图片[22]-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朱仁民正在校对潘天寿诗亭碑中的每一个古体文字。

李承德(潘天寿外孙)

图片[23]-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李承德(潘天寿二女儿潘贞之子)。

图片[24]-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李承德设计的北京西客站是全国最大的车站之一。(北京市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图片[25]-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李承德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路校区,建筑和景观均获国家最高奖。

图片[26]-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李承德设计的潘天寿纪念馆,获建设部最高奖。

何天行(朱仁民外婆的亲弟)

图片[27]-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年轻时的何天行在良渚考古现场。 蔡元培为何天行著作题字。

图片[28]-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何天行发表的良渚文化学术著作文集。

何任(朱仁民外婆的亲弟)

图片[29]-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何任出版的相关著作书籍。

图片[30]-潘天寿的艺术和家族传承——“其叶蓁蓁”-华闻时空

何任出版的部分相关中医著作书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