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特朗普)总统开启第二任期以来迄今对全球影响最大的一天。”英国广播公司(BBC)这样形容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说的“解放日”,也就是4月2日。据彭博社报道,当地时间2日下午4时,特朗普计划在白宫玫瑰园举行的一场活动中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1日表示,“对等关税”将在宣布后立即生效。法新社称,直到最后一刻,全世界都在猜测这场有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战的冲击的范围。舆论对白宫考虑的“普遍征收20%关税”、“为部分国家量身定制关税”或者其他方案进行各种分析。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前夕,市场紧张不安,各经济体作出不同应对。欧盟、加拿大等依旧强硬,而英国、越南等在酝酿对美作出让步的措施,或者是展现愿意合作的姿态。美国关税战对全球经济增长、自由贸易的冲击持续引发强烈担忧。“对于每个人来说,贸易战很难赢,却很容易输。”BBC这样警告。
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加拿大温莎市一家店铺内设置招牌,提醒顾客支持本国制造的商品。(视觉中国)
白宫内的“激进声音”与“谨慎声音”
对美国“对等关税”究竟会如何实施的讨论持续到“最后一刻”。美国《华盛顿邮报》1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披露,特朗普的助手起草了一份提案,要对大部分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约20%的关税。白宫认为,这样的普遍关税与针对汽车、药品等特定行业的关税相结合,能为美国政府增加超过6万亿美元的收入。
《华盛顿邮报》说,根据穆迪首席经济学家赞迪分析的最糟糕情况,如果美国在本季度落实征收20%的普遍关税,并引起贸易伙伴强烈反击,美国经济几乎会立即陷入超过一年的衰退,失业率将上升至7%以上。据美国《纽约时报》2日报道,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计,20%的普遍关税将使美国普通家庭每年额外花费3400至4200美元。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未排除其他选项,包括针对部分国家“量身定制”关税。
美国“政治新闻网”1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随着“解放日”的临近,白宫内部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愈发不满,后者频繁出入椭圆形办公室,积极向特朗普宣传自己的关税策略,并且“给他提糟糕的建议——实施更激进的关税政策”。据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依旧是支持更有针对性的关税的“谨慎声音”,特朗普的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纳瓦罗则从不羞于表达自己对关税的喜爱。相比之下,知情人士称,卢特尼克是“桌上的新声音,推动着疯狂的东西”,“我不知道有谁对他不生气”。
英考虑对美科企“重大让步”
BBC 2日称,全世界都在等待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的时候,英国政府内部存在着“合理的”紧张情绪。英国外交大臣拉米表示,必须“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英国首相斯塔默说,将采取“冷静”而不是“下意识”的反应。
据报道,英国政府一直希望获得豁免,目前正在与美国谈判一项“有限的”贸易协议。英国《卫报》2日独家披露称,英国愿意降低数字服务税来安抚美国政府,这意味着斯塔默向美国大型科技企业作出一次“重大让步”。
法新社说,包括欧盟与加拿大在内的主要经济体誓言报复。“我们将非常慎重地采取措施,为加拿大而战。”加总理卡尼1日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警告称,“如有必要,我们有一套强有力的报复计划……欧盟握有很多筹码,从贸易到技术,再到我们的市场规模”。据法新社报道,法国政府发言人2日表示,欧盟将在4月底前就美国宣布的新关税拟定对策。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美国的“对等关税”可能会对全球南方国家造成特别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印度、巴西、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国家。《联合早报》2日称,越南已采取多项措施以说服美国“网开一面”,包括下调液化天然气、汽车、部分农产品的关税,并承诺购买更多美国科技产品。BBC称,前段时间,越南企业和美国企业签署了价值超过40亿美元的协议,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等领域。分析人士认为,“越南正在小心翼翼地避免任何可能表明在贸易问题上不合作的举动”。据彭博社报道,越南副总理胡德福本周末将到纽约出席一场商务会议。知情人士透露,越南航空公司的高管将与波音公司及一些美国银行人员见面。
印度舆论也高度关注美国“对等关税”行动。印度《金融快报》2日称,专家警告,美国征收的“对等关税”可能将导致印度出口损失六七十亿美元。印美官员正在就一项双边贸易协议进行谈判。消息人士称,印度将降低电动汽车关税。
美智库推演全球贸易战
《日经亚洲评论》1日说,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一项估算,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加上“汽车税”和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0%关税,将拖累2027年全球GDP下降0.6%,其中,美国遭受的打击最大,2027年GDP将下降2.7%。
对于美国的关税行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国际媒体不断发出警告。与此同时,也有相对积极的声音。据美国《纽约时报》1日报道,最近,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举行了一场模拟全球贸易战的推演,来自美国及其他国家/地区的20多名贸易专家分组代表不同经济体,模拟在特朗普对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实施关税的情况下,各方如何谈判与应对。在推演过程中,局势一度陷入紧张,国际政治、经济等形势充满“红色警戒”。不过在迫于达成协议的压力下,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多方最终作出让步,推演下的局势得到缓解。
来源:环球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