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期丨第八章 西藏风情 让我重操画笔誓圆画家梦

第一次西藏之行——青藏线

从 1972 年,翻看董希文的西藏写生,萌生去西藏的愿望,到 24 年后的2006 年 6 月,我终于有了第一次西藏之旅。

这次选择了路况较好的青藏线,同行的 4 人分别是邯郸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子国,市报社诗人郭俊,多年画友邢春江和联力广告公司冀洪波。

西藏面积 126 万平方公里,地域广袤,囊括了草原、湖泊、雪山、冰川等各种地貌。17 日,我们告别西宁一路向南,经塔尔寺、青海湖,入驻格尔木。第二天穿越戈壁滩,继续前行时,看到了海拔 6178 米的玉珠峰。它那险峻雄浑的山势,常年形成的皑皑冰雪,让大家兴奋不已,纷纷下车拍照。冀洪波年轻力壮,冲着大山放声高歌。我触景生情,当场赋诗。

青藏高原天气变化无常,翻过五道梁,傍晚到达长江源头海拔 4500 米的沱沱河时,下起了鹅毛大雪。

趁导游老赵安排住处的空隙,我和冀洪波去青藏铁路沱沱河大桥拍照。寒风刺骨,大雪飞扬,我站在桥头,用手遮挡着雪花,拍下了难忘的雪中沱沱河。

图片[1]-第二十六期丨第八章 西藏风情 让我重操画笔誓圆画家梦-华闻时空

在西藏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从邯郸来时听人介绍青藏路上住宿条件很差,但没想到会这么差。小旅店房屋低矮,灯光昏暗,垃圾成堆。锈迹斑斑的铁管床上,摊放着油渍麻花的被褥。老赵说这是沱沱河最好的旅店了,因他跟老板认识,不然的话就要露宿街头了。

王子国来时感冒尚未好利索,加上海拔陡然上升天气寒冷的缘故,开始发烧。晚上 8 点多,老赵找来一个身穿脏兮兮藏袍的赤脚医生,把吊针用线绳捆在电灯上,诚恳地说:“只有柴胡这一种药,能否退烧全靠患者抵抗力了。最好的办法是马上送拉萨,或者回格尔木。”

医生的话够吓人的,如此大的雪,无论前行还是回转,行程都得 3 天。远水不解近渴,现在只能祈求老天爷保佑子国了。

巧的是同住旅店的一位客人也在发烧,其女儿打来电话,告知可以用酒精擦拭身体以物理降温。

没有办法的办法,找来酒精,大家轮流给子国擦拭。

子国躺在床上,我坐在沙发上一声不吭,整个房间一片沉寂。三个小时后,子国体温终于降了下来,谢天谢地,大家长出了一口气。

天亮时,子国体温正常,我们决定继续前行。

准备出发时,由于高山缺氧,汽车打不着火,老赵招呼来一辆拖拉机牵引,问题总算解决了。

翻越海拔 6000 多米的唐古拉山时,导游提醒大家不要睡觉,尽可能大声说笑,以避免昏睡过去。面对高耸入云大气壮观的雪山,我们放声高唱李娜的《青藏高原》。此情此景,才感觉到这首歌的气势和真切。

唐古拉山是青藏的交界,随后过安多、那曲和当雄,游览了圣湖纳木错,经羊八井到达拉萨,入住了大昭寺附近的香巴拉。

早上,天蒙蒙亮,我和同伴前往大昭寺,抓拍转寺膜拜的善男信女。下午又参观了布达拉宫。在拉萨略微调整后,我们又往返 3 天,游览了巴松措和林芝。

9 天的青藏之旅,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西藏山川地貌的大美,高原子民心灵的至纯,西藏佛教文化保留之完整,当地百姓生活之习俗,所有这一切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用艺术形式把这种大美至纯表现出来,必将给世人以震撼,其艺术也必将永存。

此行,奠定了我油画创作以西藏题材为主的方向。

稻城亚丁 最后的香格里拉

藏民族在中国 56 个民族中,因其文化宗教,生活习俗的特性更为突出,更为传统,更具明显的特质和个性符号。这个民族生活的区域非常广大,除西藏外,还包括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地的部分区域,面积相当于中国的四分之一。

四川藏区风景最美最独特的是东南部的稻城亚丁。最早发现稻城的是名叫瑟夫·洛克的是一个美国传教士。1928 年,他从云南丽江出发,经四川木里县到达稻城,并把所拍到的照片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引起巨大轰动。

仿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做法,《中国国家地理》和《时尚旅游》杂志组织权威人士联合推荐,确认出中国人一生要去的国内 50 个地方,其中就有稻城亚丁。稻城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亚丁被誉为“朝圣净土”。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继青藏线观光之后,2008 年 5 月,我又去了四川的稻城和亚丁。

图片[2]-第二十六期丨第八章 西藏风情 让我重操画笔誓圆画家梦-华闻时空

稻城珍珠海

五月初,在河北邯郸已经是满目葱绿,百花盛开,但处于海拔 4000 米左右的藏北广大地区,杨树刚刚发芽,刮起风来还十分寒冷。我们一行数人从云南迪庆,一路北上,先到达稻城西边 60 多公里的乡城。

我们入住的酒店,位于城中心,门前是个小广场。晚上华灯初放,藏族群众伴着节奏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在藏族群众热情的邀请下,我们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融入民族和谐的氛围之中。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前往稻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极目远眺,天地浩瀚无垠,远处雪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银光。山脚下是绿草茵茵的洛绒牧场,贡嘎河清澈见底,缓缓穿绕草场,水声潺潺。草场中央有大片的沼泽湿地,中间分布着无数个大小不一的水洼。马群在草场上散开,三三两两悠然自得。

牧场的一侧是远近闻名的冲古寺,其规模不算太大,建筑风格虽属典型的藏传风格,但显得更加古朴原始。前来上香拜佛的藏族百姓络绎不绝。距冲古寺不远,就是长年冰雪融化而形成的高山湖泊“珍珠海”,藏语名叫“卓玛拉措”。《人一生要去的 50 个地方》这本书的封面,就是选取的珍珠海的景色。只见雪山如黛,湖光翠绿,一个身穿盛装的藏族姑娘,倚湖而立,眺望远方。整个画面美不胜收,充满诗意。

出稻城转南去亚丁的路上,到处都是一片片醉人的火红色湿地,宛如红色地毯铺在广袤的大地上。其间不时会看到五颜六色的野花迎风摇曳,与红草地巧妙地构成风情别致的斑斓油画。

关于亚丁,有人说是心中的净土,有人说是灵魂的居所,只要走近它,就无处不见完全隔开,但又遥遥相望呈“品”字形排列的三座雪山。北峰仙乃日海拔 6032 米,南峰央迈勇 5958 米,东峰夏诺多吉海拔 5958 米。三座雪峰洁白峭拔,似利剑直插云霄。仙乃日像大佛,傲然端坐莲花。央迈勇像少女,娴静端庄,冰清玉洁。夏诺多吉像少年,雄健刚毅,神采奕奕。雪峰周围角峰林立,大大小小共有三十多座,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顺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我们穿过大山的垭口,俯身纵望,被大山环抱的一个小小村庄便是人们心中的朝圣之地亚丁。只见十几栋藏式的低矮木板房,零星散落在绿色的草甸之上,此时阳光夕照,雪峰蓝白灿明。雪线下冰川被苍翠的松林环绕,山脚下则是草场、海子、溪流,真乃是世上少有的人间仙境。我抑住激动,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一难觅的画面。

中午告别亚丁,返程的路上,惊闻汶川发生地震,马上星夜兼程飞回邯郸,紧急动员公司干部员工为地震灾区捐款。这次稻城亚丁之行,之所以记忆这么深刻,恐怕也源于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吧。

第二次进藏走的是最危险的滇藏线

从内地去西藏的 4 条线路中,路况最差,最危险当属滇藏线。2008 年 9月 1 日,我和王子国等一行 4 人,踏上了 12 天的滇藏之旅。

乘飞机到云南香格里拉,跟导游汇合后经德容、香城、桑堆、入住川藏交界的理塘。这个为盖聂山和肖扎山环抱的县城,海拔 4000 米,第一次进藏的何家聪,头晕恶心,经过一夜休息调整稍有好转。第二天早晨,我们翻越 4675 米的海子山垭口,向西藏进发。

滇藏线之险,险在路上。318 国道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路窄处只能容一辆车行驶,而且经常出现塌方和泥石流事故。我们刚过德达便遇到塌方。在等待时,我与指挥处理现场的武警连长闲聊得知,这是全国唯一一条由武警维护管理的公路,缘由是路况太差,加上危险,只能由军人承担。

金沙江将四川和西藏一分为二,跨过金沙江汽车在海拔 5000 米的二郎山爬上翻下。隔天后,我们在中巴拉山,又赶上泥石流,幸亏有武警官兵紧急抢修,我们才没有耽误太多时间。

穿越澜沧江时,十分可怕,一边是陡峭的绝壁,一边是江水翻滚的万丈深渊,路上不时还有山上掉下来的石头阻隔。吉普车缓慢行驶,大家屏住呼吸不敢说话。来自云南香格里拉的藏族司机老黄,眼睛睁得大大的,边走边抬头查看是否有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遇到路上石头,下来搬走后,再继续前行。3 个多小时,终于越过海拔 5008 米的东达山,夜宿左贡。

第五天,好端端的晴天,忽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雪。汽车在漫天皆白中以每小时不足 20 迈的速度蜿蜒爬行。走到业拉山时,见到几顶牧民帐篷,一个中年藏女在雪中挤牛奶。这个极富生活的场景,令大家兴奋,急忙围上前去拍照。

离开沐雪的牧民,车行几分钟到了垭口,大家下车在“业拉山海拔4600 米”的标牌下合影留念后,转向眺望前方,忽见山下皑皑白雪的莽原,有几千只羊在奔跑,羊蹄踩踏出一条条笔直的黑线。我马上用 28-300mm的长焦,以接片的方式拍下了这一壮观的场面。这张冠名《千军万羊》的摄影作品,为我挣得不少奖项。

晚上 10 点,我们赶到预定的住宿地然乌湖。这是个典型的堰塞湖,黄赭色彩相间的草甸,碧蓝清澈的湖水,高耸壮观的嵯峨雪山,如诗如画。不顾旅途的劳顿,一大早我们便架上相机,拍雾气缭绕的湖光山色,太阳出来后,又前往雅哈村拍锦绣如缎的田原,拍未果村剁草的牧民,整整忙了一天。

告别然乌湖,第七天游览了米堆冰川,在素有摄影家天堂的鲁朗,拍了浓郁茂密的林海,木篱笆木板房组成的藏寨,湍流蜿蜒的河水,然后继续前往山南首府泽当。

沿途风景虽然没有鲁朗那么秀美,但因海拔较低,山势较缓,植被由灰变绿,多了一番草原的韵味。苦的是烈日当空,尘土飞扬,大家都成了“土猴”。

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坐落在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高耸的山脊之上。宫殿内的壁画生动描绘了西藏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建筑、第一块耕地的历史。

参观完雍布拉康,沿雅鲁藏布江我们到达羊雍卓湖,欣赏了其绝美妖娆的身姿。

此次滇藏行,历时 12 天,收集了大量素材,成效颇丰。

重操画笔 誓圆自己放弃多年的画家梦

连续两次进藏,加之稻城亚丁藏区之行,那里的大美山川,那里的至纯民风,让我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让我悟到了魂魄的律动和寄托。

艺术于我来说已植入血液和骨髓,1987 年命运无情地把我抛进了企业经营的市场汪洋。虽然在打拼的忙碌中,通过书法和摄影,给自己找到一种艺术寄托之地,寻到了一些心灵慰藉,但毕竟不是自己立志要追求的画家之梦。虽然“阳光”不断做大,自己身上光环越来越多,物质利益越来越丰富,世人越来越羡慕,然而我非但没有陶醉,反而痛苦不断加大。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按世俗常人的价值观,无疑是官位,是财富,但我却认为是身心的愉悦,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百年之后给社会留下什么。官位和财富都是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而只有文化永存,艺术永存。自己的人生最大诉求是当画家,只有重新进入五彩斑斓的油画世界,自己才会感觉回到童年,才会认为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我虽然拍了不少西藏风情的照片,但与油画相比过于肤浅,过于表面。我要重操画笔,用油彩去画西藏,去画那里的大美至纯。

人到中年,已经五十有四的我,想到要重圆画家梦,心情无比激动。但理智分析,从年龄、技术、环境三种现实考量,实现画家梦难度非常之大,这条路与企业竞争一样,同样漫长,同样坎坷,同样残酷,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图片[3]-第二十六期丨第八章 西藏风情 让我重操画笔誓圆画家梦-华闻时空

米堆冰川

冲动的对立面是冷静,狂妄的解药是理智。从年龄上分析,我虽年过半百,但画家普遍长寿,我能画画的时间至少还有 20 年。中国和世界美术界,半路杀出来的画家大有人在。况且我有童子功,不能算是半路出家。只不过是中断了 22 年而已,只要努力,只要方法对头,可以补上中间的缺课。

从技术上分析,当年为成就画家梦,自己在素描和油画写生上下过大功夫,打下了较好基础。重操画笔,刚开始可能手生不适应,画上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恢复。美术是熟能生巧,某种意义上是有“匠”的内涵,通过刻苦努力,不仅技能可以恢复,而且具有继续提高的可能。

从环境分析,美术界与其他艺术圈一样,存有“近亲繁殖”的传统弊端,不仅现在有,过去也同样有。自己不是院校毕业,又没有什么美术界头衔,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肯定会受到业内人的排斥歧视,如果年轻可能心里承受不了,自己已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这不算什么。只要画得好,用作品说话,总有被圈内承认的一天。况且自己也有曾是李桦、苏高礼和张文新学生的历史背景,不能说是师出无门。

分析完以上三个方面的状况后,我又信心满满地清楚自己的长项。自己几十年坎坷风雨的人生阅历,对创作的体会将远远优于单纯的艺术家。几十年形成的人脉关系和资本积累,都是自己实现突破的有力支撑。即便是努力了,没有获得成功,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不会感到痛苦,从满足自己的心灵需求来讲,只管耕耘不问结果,只要能画画就可以,当不当画家,成不成名又何妨呢?不求闻达诸侯,但求无愧于内心。

解除了以上思想顾虑,打定重圆画家梦的立意,接下来便是选择创作题材和艺术语言。我去了两次西藏后,创作题材已经在我心中确立,在之后的有限时间里,专注西藏题材的创作,这样更容易树立个人语言符号,提高社会的辨识度。如果不是中间停顿了 22 年,我选择的题材可能是多方面的,而现在受时间的局限,只能突出一点,集中发力。

关于绘画语言的选择,让我思考了很长时间。粉碎“四人帮”后,文艺界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美术界呈现出写实、抽象、观念、波普、装置、超写实等不同风格,而被市场热捧的是以方力钧为代表的现当代画风。方力钧是邯郸走出去的画家,与家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誉为现当代艺术教父的贾宪庭,是我1972 年邯郸美术创作学习班的学员,我与他多有交往。有这些特定的人脉资源,我如果选择画抽象,或搞观念艺术,也许是成名更快的捷径,但难点是我不喜欢这种风格,硬着头皮做,则失去了追求的心灵愉悦。如果仍从事我擅长的写生风格,此条路上人才济济,我没有学历背景很难杀出重围,但与自己多年的喜好追求却高度契合。反复比较权衡,我决定仍然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老路,写实风格是艺术的本源,是中国美术的主流,这也是我心中最高的艺术境界。

理完思绪,明确方向,2009 年 3 月下旬,我从北京参加完全国人代会后,便支起画架,开始了重圆画家梦的艰难跋涉。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韩玉臣艺术简介】

1954年生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全国人大代表。

幼蒙庭训,喜书法,好丹青。1968年因画伟人像初识油画,先后师从中央美院李桦、苏高礼、梁玉龙和著名画家张文新。

华斯皇家装饰博物馆,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热那亚公爵宫、比利时布鲁塞尔于克勒艺术中心、罗马波拿巴宫、俄罗斯列宾美院、乌克兰基辅国立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

荣获第12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展最高荣誉“伟大的洛伦佐终身成就奖”,油画《牧羊女》荣获第152届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金奖,《朝拜路上》荣获第225届法国艺术家沙龙展铜奖。

多幅油画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等艺术机构和政要名人收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