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世家(10)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

题记:

一栋古宅引起的百年世纪话题

一个家族折射出几个世纪风云

一座城市反映出千年民族缩影

内容提要:孙中山英国伦敦被拘捕,幕后操盘手,就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外交家出生于合肥的龚氏十二世龚照瑷。他是龚鼎孳大司马200多年后,又一位合肥龚氏家族明星人物,除此之外,他的弟弟、儿子、侄儿都在中华民族史上留下英名,甚至他的后代,留下了诸如“两代翰林”、“逍遥津”和“收藏家”“外交家”等有趣故事。

满门精英(10)

1896年10月11日,在英国伦敦发生了一起令英国朝野震惊,甚至全球媒体关注的重大事件。即在中国清朝政府授意下,驻英使馆通过诱捕方式,抓捕了在广州组织反清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的起义主要领导者孙中山。(详见孙中山伦敦蒙难记)

图片[1]-外交世家(10)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

孙中山伦敦蒙难

而当时负责这桩事件的主要执行者,便是时任清廷驻英公使龚照瑗。

1896年9月25日,龚照瑷接到驻美公使杨儒的来函,告之朝廷通缉要犯孙文(孙中山)已经掋达英国。龚照瑗当即派参赞马格里与英国政府联系,请求协助缉拿孙中山。因两国没有引渡条约遭婉拒。龚照瑗一边安排人全程跟踪孙中山,一边设计诱捕。10月11日,当孙中山走出下榻旅馆,即被几位自称来自广东的老乡尾随并上前搭讪,在路过一栋建筑物时,大门突然打开,几个人将孙中山带进了使馆,并实行关押。

图片[2]-外交世家(10)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

孙中山与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

自始自终指挥这一中国历史上最重大外交事件之一的幕后操盘手就是“合肥龚氏”代表人物之一的龚照瑗。

龚照瑗183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北乡五十头。是合肥龚第十二世,清末进士。

初为江苏候补道(相当于现在干部培养对象)。1884年,因中法战争爆发,随两江总督曾国荃(曾国藩弟弟)到上海同法国公使巴德诺谈判和约。奉命筹办运往台湾军火饷械及调兵等事。成绩显著,获赏花翎。次年,任管辖苏州、太仓、松江区域总管。光绪十三年,奉命重建上海机械纺织局。统管上海租界法律法规事务。期间特别照会英、法两国驻沪领事严格遵守大清政府相关戒令,如不得随意征税、不得擅自在浦东购地建厂轧花;又向北洋大臣李鸿章禀报,要求中央政府照会英公使严格督办。光绪十五年,他在租界重申例禁,华洋商人雇用小火轮船驶入内地,务必遵章申领执照;小火轮船经过关卡停轮候验,不准拖带货船。其后,升任浙江按察使(相当现在的浙江省政法委书记兼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官至三品。正式踏入省部级官员序列。

后任清廷驻英法公使。抓捕了孙中山之后,孙中山说服了使馆的英国仆人通知英国当局。在巨大压力下,龚照瑗只好放人,命使馆时任参赞的龚心湛(也是合肥人,龚照瑗的侄儿)替代出面全权处理。英国政府对此想当恼怒,要求中国政府不可再犯,并召回相关外交人员。

图片[3]-外交世家(10)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

实际上龚照瑗从1895年10月开始呕血音哑,语言不清,经年忽轻忽重。此间龚照瑗多次上书,请求另派人选代其职,让其回国就医,或由使馆参赞代职。因大清驻英法大使一职关系重大,由参赞代职甚为不妥,又没有更加合适人选,故而令其在使馆内养病工作。到1896年8月经浙江名医唐竹溪治疗,至1897年1月竞奇迹般好转,但到2月病情极度恶化。对于病症,中外医生产生分歧:一认为是肾病,一认为是肺病。1896年李鸿章重要助臣罗丰禄随其周游欧美各国,在外交场合上,罗丰禄熟练的外语水平,敏捷的才智赢得了国际人士的好评,尤其是在英国博得了英国女王的欢心,并获得女王封予爵士爵位,也是李鸿章在国际上大放光彩的原因。李鸿章在未归国之前已密保罗丰禄接替龚照瑗为新一任驻英大使,在李鸿章幕府工作了近二十年的罗丰禄终于得以独当一面的机会。1896年11月23日清廷准许龚照瑗以病辞归,命罗丰禄以二品官出任驻英公使兼驻意、比公使。罗丰禄于1897年4月19日抵达伦敦,4月22日和龚照瑗进行使命交接。龚照瑗本欲4月26日启程回华,但病情不稳,医生劝其不要立刻回华。但龚照瑗病情并无好转迹象,惟求落叶归根,故于1897年5月10日乘英国船只回华,并和该船约定,若中途病逝,不得弃置于海,亦应带回上海。并随船携带棺椁、寿衣等必备之品。龚照瑗于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十六日(1897年6月15日)抵达上海吴淞码头,光绪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1897年7月20日)黎明时分在上海北河南路天后宫“出使行辕”病逝,这距龚照瑗任满到期的光绪二十三年七月初三日(1897年7月31日),还有一个多礼拜。从龚照瑗抵达上海,到其去世,前后仅仅35天,“虽未遂还乡之愿,尚无负恋阙之忱,犹为不幸中之幸耳。”。假如没有龚照瑗囚禁孙中山之事发生,龚照瑗因病也要回华,所以龚照瑗回华应该定性为因病辞职。

图片[4]-外交世家(10)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

驻英公使龚照瑗与堂侄龚心湛观察英式重机枪

龚照瑗任职期间,因尽职尽力,成绩斐然,两次获得皇帝的接见,并赐一品官衔,其夫人张氏被皇帝封一品夫人。龚照瑗不仅担任英法公使还兼任意大利、比利时大使。应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外交家。

龚照瑗发家自然有老乡李鸿章的重用和关照有关,但他与清未重臣曾国藩的胞弟曾国荃(曾任两江总督和多个省一把手)关系非同一般,两人曾共事多年,这对他后来能够得到朝廷认可不无关系。

图片[5]-外交世家(10)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

李鸿章(中)出访欧洲列国率团与英法官员合影

龚照瑷最令后人称道的是出钱出力修复龚氏宗谱,建龚氏宗祠。为合肥历史传承功德无量。

龚照瑗胞弟龚照玙也是晚清名人。曾为“太学生”(如北大学生)。在那兵荒马乱,灾害频发时期,龚照玙参与赈灾及征捐物资,支援灾区及组织船只将赈捐物资运往前线。官至北洋水师军港总办及甲午海战副总指挥,获二品官衔。而后来称为合肥“龚家花园”的“逍遥津”便是龚照玙投资兴建的。

龚照瑗育有两个两个儿子,分别是龚心铭、龚心钊。两人同时考取举人,龚心钊两年后获取进士。成为一门两代同为翰林的佳话。

其中龚心钊(1870 -1949)被称为清代著名外交家和收藏家。他19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是清朝最后一任科举考官。

图片[6]-外交世家(10)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

龚心钊寓居上海

1893年,受命出使英、法等国,光绪年间出任驻加拿大总领事。

他平生笃好文物,潜心研究,因此他收藏的文物,精品颇多。如秦商鞅方升,战国越王剑,宋代米芾、马远、夏圭等名家书画,宋汝窑盘,以及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曼生等制的紫砂壶。他所藏印章,既丰且精,有自战国至六朝的铜、玉、石的官、私印章2000余方。1949年龚心钊病逝之前,叮嘱其儿子龚旭人,“谁出卖文物、谁就是龚家罪人”。

1960年,龚心钊的后辈们将龚心钊珍藏的500余件文物,捐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大多现收藏于上海市博物馆),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表彰。

而在前几集我们提到的中国外交部第一任国际司司长龚普生,新闻司司长龚澎及后来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龚澎儿子乔宗淮和后面我们还会提到的曾驻英法使馆参赞龚心谌均为龚照瑗为代表的“合肥龚”的后代,可谓“外交世家”。(未完待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