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精神的另类释义
——练建安小小说简论
杨晓敏
练建安是福建省传记文学学会创会副会长,《台港文学选刊》主编,集创作与编辑于一身。闽粤赣边是客家祖地,千里汀江哺育了客家人,亦是练建安创作灵感的源泉。近年来,他创作出版《客家江湖》《鸿雁客栈》《鄞江谣》《汀江往事》等多部小说、散文集,小小说作品连续十余年入选业界年度精华本,多篇入选各地中学语文试卷。身为闽西客家人,练建安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能够在文学创作领域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以写侠义人物故事”为主要方向的路子,他的系列小小说创作受到广泛关注。2024年春,练建安成为首个荣获小小说金麻雀奖的福建作家,第十届评委会给予的颁奖词为:以客家文化为背景,练建安构建了一个基于乡土人情、侠义精神与儒家文化融会贯通,拥有独特地理景观、方言俚语、风土民俗、人文积淀和精神气质的传奇世界,塑造了一批英武豪迈、快意恩仇、洒脱不羁的汀江侠义人物。他的系列小小说创作打破了小小说雅与俗、长与短、深与浅的体裁界限,呈现出一种雅致、简朴、清逸的美学风格。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为那些急人之难、舍己为人的游侠作传,大赞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塑造了许多令人啧啧称奇、过目难忘的侠义形象:季布“一诺千金”,朱家专趋人急,郭解救人之命而不矜其功等。千载之下,这些在性格上特立独行的人物以及在坊间流传的故事,葆有鲜活的生命温度和闪烁耀眼的人性光辉。练建安从传统笔记小说中汲取营养,从客家祖地搜集素材,查阅文献资料,进行提炼整合,注入当代人的思考与再创作。千里汀江的千年流淌,浪花淘尽英雄,日益激发着作者的文学表达欲望。《大木桶》《点血形》《破铜锣》《铩羽三题》《第八级台阶》等系列的客家乡土侠义小小说,形体上藕断丝连,根植于传统侠义精神和客家地域风情,其故事跌宕起伏,可读性强,其人物解危济困,豪气干云,令人感动。
《大木桶》的主人公大木桶是一个力大无比、靠挑担卖油为生的小人物,因偶然一次茶亭避雨,与走江湖的山猴师傅相遇,为了报答山猴师傅一碗米粥之恩,对其许下承诺:日后若有麻烦事,就去找千家村的大木桶。这一诺千金之重,颇显男儿本色。作品围绕大木桶与山猴师傅,山猴师傅与曾大善人之间的交往与纠葛,以两条线索展开叙述,着重塑造了大木桶这个民间侠士形象——不以暴力征服,而以仗义立身。后来大木桶不顾个人安危,路见不平一声吼,果然替山猴师傅走上决斗台。大木桶徒有蛮力,无甚武功,分明不是曾大善人的对手,但大木桶携带的一身凛然之气,那种对自然正义的伸张,对弱者的朴素助力,似乎张扬起来一种来自民间价值判断的公信力,让曾大善人自惭形秽,黯然收手退场,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斗就此偃旗息鼓。相较于前面的剑拔弩张,故事的结局虽然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细思又在情理之中。作品不注重渲染武功招数,不在打斗套路上刷人眼球,而以一种正义力量震慑对手,可谓旁逸斜出,以巧取胜。
练建安会叙述故事,语言有一种不疾不徐、气定神闲的节奏感。《破铜锣》以第三者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叙述:“我”在年初五拜访老同学时,与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即老同学的三叔伯相遇,一段发生在60年前的陈年旧事由此徐徐展开,讲述了一段江湖传闻。作者不从概念上描写善良与丑恶,不写谁是谁非,甚至也未设置出一个清晰的故事结局,究竟是“破铜锣”还是“扶铜锣”并不重要,在一团永远无法挥散的迷雾笼罩之下,氤氲出人性顿悟的哲理。故事的情节并不太复杂,民国时期,一个卖铜锣的老李头,在住旅馆时无意中冒犯了走江湖的打狮班,遂引来与打狮班班主的一场生死决斗。
作者似乎并不急于向读者展示决斗的结果,而是在等待决斗的七天里,落以闲笔,耐心地对客家本土的民俗风情、环境文化进行精描细绘:南拳五大家,洪刘蔡李莫,生死决斗地米冈,群山逶迤,韩江缓缓流淌,就连比武前的紧张气氛,也洋溢着人情之美,年轻的小李举刀试纸,浸染出年轻人沉溺于情爱的端倪。景为情设,情为人生,作品中的这一系列铺排与伏笔,有醍醐灌顶之效,轻轻启动了人生意义思索之门。打狮班班主在漫长的等待中,心底的良知慢慢复苏,生死紧要关头,他一个举动避免了对方丧命,却让自己坠地气绝。于是这一段江湖传闻的别样解读,便在情理之中。
难能可贵的是,练建安写汀江故事,多半写底层老百姓,写底层老百姓中的侠义人物,试图以数百篇故事和百十位汀江流域的坊间人物逸闻,来拓展小小说文本的广度和深度,串缀起色彩斑斓的“汀江文学地图”。评论家张家鸿对此曾写道:耍猴的、卖酒的、挑担的、卖艺的、撑船的、赶考的、种地的、行乞的,都是小说中的主角。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他们,或于艰辛中摸爬滚打,或在凶恶中铤而走险,或在风雨中毅然前行。除却坚韧,他们还很善良。坚韧与善良的兼而有之,让他们远离渺小,走向高贵。
宋金时期,历史久远的舞狮随移民南迁,遂产生了南狮、北狮之分。在岭南地区,每逢墟集、逢年过节或一些重大喜庆日子,必出动舞狮助兴。舞狮成为一种深受百姓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南狮因具有求吉避邪的功用,曾被称为“瑞狮”。练建安的小小说《雄狮献瑞》正是为家乡舞狮文化代言,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读者不仅领略了作家讲故事的高超本领,还顺带欣赏了岭南的舞狮文化。
增发曾是杭川城名声很大的“南狮”的师傅头,因好赌输掉了大哥的一头水牛,遂远走他乡,来到岩前古镇开“牛肉兜汤”小食摊,要赚回牛本钱再回杭川,却在摆摊过程中遇到了当地街头恶霸麦七的欺凌与纠缠。面对强势的麦七,增发表现出性格中隐忍甚至懦弱的一面,他忍气吞声,任其欺凌。但当二人一起走上“狮王争霸赛”的擂台时,增发却似一头睡狮醒来,以敏捷的身手、高超的舞技,将平日称王称霸的麦七斗得一败涂地。
“岩村青狮上谷笪了,摔倒、爬起、摔倒、爬起,一副不屈不挠的架势。郭坊青狮在谷笪外停了停,嗅了嗅。鼓点骤响,郭坊青狮一跃而起,落地生根。每走一步,大吼,四脚齐齐发力,顿一顿,似有千钧之势。”麦七与增发在舞台上舞狮斗技这一段,写得有声有色,气势逼人,将狮舞技艺的精彩动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增发这个人物形象,欲扬先抑,高人不露相,真实饱满,前后之间的性格有天壤之别,突显出狮舞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之深。
从传统笔记小说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注入现代生活感受和客家地域特色而进行再创作,是练建安创作笔记性小说的一条重要途径。《鸿雁客栈》《针刺》《药砚》等笔记体小小说均颇可圈点。《鸿雁客栈》讲述的是纵横闽粤赣的侠盗吕三娘在鸿雁客栈当垆卖酒,天晚雨雪,富商与仆人携巨款入住鸿雁客栈的故事。“黄昏时分,连绵群山雾霭沉沉,凄厉山风掠过萧疏林木,呜呜作响。”作品一开篇即营造了一种阴冷萧瑟杀气腾腾的氛围,为后来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文中类似的环境描写还有多处,为全篇营造一种紧张氛围的同时,也着实令故事增色。
作品中没有一般武侠小说中的打杀争斗,在讲述富商与客栈女子寻常的对话中,不时穿插一些细节描写,例如:“商人推窗,但见残月当空,四野茫茫,一片雪白。冷风袭来,女子一个寒噤,酒壶失手落地。商人急忙掩窗,咝吸着冷气。”也许正是商人的一个“急忙掩窗”,这一念之间的善意救他免于一场灾祸。故事的结局情节陡转:后来富商以百两黄金捐官,鱼肉百姓,上任之日,在浩浩荡荡的护卫下再过鸿门客栈时,竟被一道突如其来的白光夺走了性命。不必说,出剑者乃三年前放过他的吕三娘。客栈女主人的千娇百媚,利剑出鞘时的冷酷无情,一个快意恩仇的故事和侠女形象,给人留下清新脱俗的印象。
《药砚》是一篇笔记小说佳作,曾被选入多种年度选本,还被设计为考题,多次进入中学生考卷。作品开篇用大量笔墨来叙写力大粗鲁的卖肉人石钵头,写他的力大无比,写他对老儒生华昌的粗鲁无礼,宁把猪肉白白扔进江里也不卖给华昌。再写华昌出场:“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样赛百万的架势”。一个满嘴“之乎者也”的穷酸老书生,似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受尽人的嘲笑。当石钵头母亲生病,急需华昌手上的半块砚台作药引子时,华昌不但无私奉上,还表现出他武功高强的一面。至此,汀江流域一名身怀绝技却心地纯良、郁郁不得志而能隐忍大度、以德报怨的儒生形象,赫然立于纸上。
小小说形制小,篇幅短,难以像中、长篇小说那样展开宏大叙事。许多小小说作家以系列小小说的形式,给小小说这个精短文体带来一种新活力。千里汀江,千年积淀,营造了厚重而迷人的客家文化,练建安围绕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陆续创作出“汀水谣”“鄞江谣”“风水诀”“客家江湖”“迷云”等系列,其中《杀死麻七》(五题)、《汀江往事》(三题)、《铩羽》(三题)《第八级台阶》(三题)等系列小小说,在国内各大刊物、平台刊出后,相继被转载并收入一些重要选本和排行榜。
对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古龙、金庸、梁羽生等人的中国新派武侠小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与记忆。作品里有经典文学元素,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又能与传统的武侠精神相结合,创作出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武侠作品,将武侠文学推至一个新的高峰。练建安所创作的系列侠义小说,又与这些新武侠小说有不同之处。客家独有的地域特色与文化,让这些侠义小说笼罩上一层独有的客家人生活气息。这里不见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功过招,也少见刀光剑影中的相互厮杀,作品里的人物,无论是恶贯满盈的江洋大盗,还是名震四方的捕头,他们首先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的人,在行走江湖的过程中,决定其胜负的往往不是他们的武功,而是人性比拼——自私、欲望、本真、善良等集中呈现。
以《铩羽》(三题)为例:七里滩,悬绳峰,乌石滩,每一题都有一个独立好看的故事,但三题又有一个相同的主题:追捕悍匪麻七。七里滩,讲的是江湖高手丁铁伞和铁关刀合力截捕悍匪麻七,最终失手,被麻七双双打落水中,麻七成功脱逃;悬绳峰,讲的是智勇双全武功高强的邱捕头悬绳峰夜捕麻七,却被麻七重伤左臂;乌石滩,擅使长柄大刀的铁关刀向麻七发出战书,欲在乌石滩独斗麻七,终究还是落得一个右腿被压在渡亭梁柱之下的结局。三题之中,麻七就像一道浓重的阴魂暗影,来无踪,去无影,搅动得一片江湖世界鸡犬不宁。数位高手皆失手,均不是失于武功之差。
七里滩丁铁伞和铁关刀败于各自的私欲,铁关刀一心为钱,处处爱贪占小便宜,丁铁伞虽出手大度但心存不满,关键时刻二人根本无法同心,故而让麻七打败;悬绳峰邱捕头路遇唐铁嘴,几句“天机”扰乱心法,以致在打斗中分神章法大乱,从而失手;乌石滩铁关刀也因对方的“胜之不武”而以失败告终。很显然,作家并非要在他的武侠小说中辨析各路高手的武功,而是要通过这些武侠故事来讲人心人性,人的潜在意识。这样的写法,让这些侠义小说少了些许玄虚神秘,显得更加接地气。
练建安说:我的心灵故乡是客家汀江。客家是汉族的一支南迁民系。它的“大本营”,公认为是在赣南闽西粤东山地丘陵地带。这里有两条大河:赣江流入长江,汀江南流,与梅江汇流成韩江并最终注入南海。汀江流经闽粤两省,被称为客家人的母亲河。多年前,曾因采风走进了汀江沿岸很多村落,并从汀江的源头一直“走”到韩江的潮汕入海口,见证了极为壮丽的大自然景观,拜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花了大约五年时间撰写出版了长篇历史文化散文集《千里汀江》。胸有丘壑,眼界大开,这是一个作家采撷日精月华的生活积淀。
当代小小说发轫、萌芽到兴盛繁荣,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练建安的文学生涯,还应该含有“小小说事业推动者”这样一个成分。据我所知他在主编刊物、编纂图书中,长期致力于小小说文体的倡导和推介。小小说创作于练建安来说,也许并非主业,但通读练建安的百余篇小小说,仍然可见他对小小说文体的虔诚与追求。沉得住气,耐得住烦,是古今成大事者必备的优秀品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位写作者获取素材与识见的不可或缺的两大途径。练建安的文学作品体现出来的主题蕴含、故事结构、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塑造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可堪与当今一些小小说名家相媲美。
▼
作者简介
杨晓敏,豫北获嘉人,曾在西藏部队服役14年。当代作家、评论家、小小说文体倡导者。历任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主编等,著有《雪韵》《小小说是平民艺术》《当代小小说百家论》《冬季》《我的喜马拉雅》等,主编《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集》等。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