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不一定会经历什么。有的经历会惊喜,有的经历会惊奇,有的经历会惊讶,有的经历会惊悚……好多的经历,大都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却又发生了,成为人生中的一种特殊的经历,在生命的进程中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莫名而又深刻的印记,由不得你不去深思之,熟虑之,或写之。譬如,我刚看到一本资料书中记载着“蓝田人”的资料,我的大脑在瞬间一楞症中便活跃起来,我的两眼便迅即凝视起来,哦,“蓝田人”,我要深进去探个究竟。因我当年与这“蓝田人”有过“奇遇”,曾与我擦肩而过,我不能让其白白溜过。这样,过往岁月的历历往事随笔触流淌于字里行间……
让时光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候,我所在的部队是总参所辖的一支某通信部队,也就是毛泽东主席当年所称颂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从字面上就可看出部队的性质有多重要。然而,在各大兵种各部队中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步兵紧,炮兵松,稀稀拉拉通信兵”。有了这后一种说法,许多当兵人或灵通的外界人士都会认为通信兵“稀拉”(松弛的意思)。其实那是一种误解,这句“顺口溜”真正说的是通信兵分布广,驻扎地方比较分散,有时一个连、一个排甚至一个班都要分布到好几个地方,您说这能不“稀拉”吗?可我所见的实际情形是:即便分布无论怎样“稀拉”的一个排甚至一个班,管理上一点都不“稀拉”和含糊,否则不会被毛主席称为“千里眼”和“顺风耳”,即便称誉了,这个称号也不会保持下去。
也正是通信兵分布“稀拉”的这种性质特点,使我多到过一些地方,多了解了一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我就是在从事蓝田到西安的通信工程施工中,与“蓝田猿人”擦肩而过的。记得当时我在部队当文书,我和指导员罗俊生、副指导员车德川等坐军车疾驶在蓝田到西安的公路上,行驶没多远,有人就指着不远的沟沟壑壑惊呼:“看,那里就是‘蓝田猿人遗址’。”好像还有人说,那里曾生存过170万年以前的猿人。他俩这一惊呼,一解释,我真有点惊了,我此前只记得在课本上大略了解了点蓝田猿人的知识,其他一概不知。可万万没想到,在眼下的部队通信施工的荒野中,能亲眼目睹“蓝田猿人遗址”,超乎了我的想象。虽说因部队纪律严、工程紧,不能到近前参观游览,但我却依然觉得足矣,依然觉得收获了意外惊喜。从此就把当时的情景铭记在心,直到现在想起,仍历历在目,清晰如昨。以至于后来,再见到“蓝田猿人”的图片或文字,我会倍感熟悉和亲切,因为我到过“他们”的生存地,远观过。就为这样的经历,加之著名作家陈忠实也是蓝田人的关系,我便和好几位蓝田文友加了微信好友,图得是更真切地了解“蓝田猿人”和蓝田人。
扯远了,收回来,请随我的笔触真正了解一下“蓝田猿人”。所谓的蓝田猿人,也称蓝田人。因其人类化石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内而命名的古人类。1963年到1964年,中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蓝田县陈家窝村和公王岭发现了猿人化石,陈家窝村发现下颌骨一块,公王岭则发现牙齿化石三枚、右上颌骨一块、鼻骨一块和头盖骨一块。经古地磁法测定蓝田人有二种数据:公王岭蓝田人的剖面地层距今八十五至六十七万年,公王岭蓝田人年代距今八十至七十五万年,另一数据为九十八万年;陈家窝蓝田人的剖面地层距今七十三至五十八万年,陈家窝蓝田人年代距今六十五万年,另一数据为五十三万年。在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处蓝田人化石发现地还采集到原始古老的石器。石器形制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三棱尖状器和石球等。从石器用途多样化的情况看,蓝田人打制石器的水平要比元谋人进步了许多,表明人类在用自身的精神力量去征服自然的征途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注:1963年,蓝田猿人遗址发掘现场
现在想来,假如我当年不能随部队到蓝田施工,或者有人没有指给我看“蓝田猿人遗址”,我的脑海里相关“蓝田猿人”的知识就会微乎其微。正是有了上述经历,我才更深入地了解了“蓝田猿人”。并且此后见到相关“蓝田猿人”的史料和信息,我便来了兴趣,总想深入地探究一下,这就是不寻常的经历所带来的收获。
我曾与“蓝田猿人”擦肩而过,也曾让我后悔过,没有想法前去参观浏览;我也曾设想,假若是现在再有这样的大好机遇,我决不会放过;不过回头一想,部队纪律严没办法,这样的经历也十分难得。有了这样的经历,也使我一步步更深入地了解了蓝田人的生活,让我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许多、许多。所以说,大凡经历之事,无论对错,对人生皆有用,到了名人笔下亦或成杰作。
乔显德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