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Z华新社记者6月16日青岛专访报道:
松茸,自古被誉为“菌中之王”,其稀缺性与高营养价值,使其长期居于高端食材之列。然而,受限于生态环境极度苛刻的自然生长条件,全球松茸供给长期依赖野生采集,资源紧张、产量不稳,严重制约了其市场发展潜力。
![图片[1]-中国首例人工培育松茸技术大获成功——专访青岛勤景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明南-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9ca156faa085b2335d90d98cdda304a.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如今,这一难题在中国迎来重大突破。近日,青岛勤景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实现松茸的人工培育,成为中国首例人工松茸规模化落地的企业。NZ华新社记者就此专访了该公司董事长徐明南先生,深入了解背后的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与产业价值。
![图片[2]-中国首例人工培育松茸技术大获成功——专访青岛勤景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明南-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8469898247af744fd08cb8fe476199a-scaled.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破解“不可控”困局:17种氨基酸构建营养新标杆
“我们研发的人工松茸产品,不仅在外形和风味上高度还原野生松茸,更在营养成分上实现全面提升。”徐明南介绍道。
![图片[3]-中国首例人工培育松茸技术大获成功——专访青岛勤景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明南-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3c540fc441cba868b40a18423471e83-scaled.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据权威检测数据,该人工松茸富含17种氨基酸,总量占比超过15%。其中,谷氨酸含量达5.01%,赖氨酸为0.99%,精氨酸为1.01%。谷氨酸是大脑代谢的重要物质,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活力;赖氨酸则促进机体发育,精氨酸参与血管功能调节。这一组合为松茸赋予了“营养 + 功能”双重价值,远超普通食用菌类。
不仅如此,其矿物质含量同样亮眼。镁含量高达494.02 mg/kg,有助于调节多种酶活性,对骨骼和心脏健康至关重要;铁元素含量为3.82 mg/kg,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钾含量达0.86%,对维持细胞渗透压和电解质稳态具有积极作用。
安全可控:打造高端食材的质量防线
“人工松茸不仅营养更稳定,在食品安全上也迈出关键一步。”徐明南指出。
![图片[4]-中国首例人工培育松茸技术大获成功——专访青岛勤景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明南-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2a9e5784737307163943928423c1fd3-scaled.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检测报告显示,该产品未检出六六六、滴滴涕等农药残留,亦未检出铅、汞等重金属,全面符合高端食品安全标准。这一成果,不仅有力回应了消费者对食材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为人工松茸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扫清障碍。
技术变革:60%时间节约,百倍土地效益
徐明南坦言,松茸之所以长期难以人工培育,核心在于其对生态环境极端挑剔。“我们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最终实现了‘山洞立体栽培’的技术突破。”
该技术不仅解决了对原生态林地的依赖,还通过多层空间利用,大幅提升单位面积产出效率。与野生松茸动辄数年才现身的周期相比,人工培育将周期缩短超过60%,且通过智能温控、湿度调节与无菌管理等措施,实现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与可复制性。
“日本科学家曾发现松茸具备在极端环境下的抗逆特性,而我们正是借此进行环境模拟和干预,让其在人工体系中焕发生机。”
全球邀约:重构珍稀食材产业格局
随着全球市场对珍稀高营养食材需求持续走高,松茸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而资源供需失衡的现实,使得“人工可控、标准化量产”成为未来主流趋势。
“我们欢迎来自全球的合作伙伴,无论是食材采购、技术输出还是国际市场开发,都可以通过专业渠道对接。”徐明南诚挚表示。
目前,青岛崂山人工松茸基地已具备年产规模,并向亚洲、欧洲高端食材市场逐步布局。未来,公司将以技术为引擎,推动人工松茸走上国际舞台,重塑珍稀食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逻辑。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