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一栋古宅引起的百年世纪话题
一个家族折射出几个世纪风云
一座城市反映出千年民族缩影
本期内容提要:已有三个孩子的董季平要娶四大家族之首的龚家名牌大学医学院毕业的龚三小姐,凭什么?原来董先生也出自名门,是清初武状元及淮军将领后代……民国合肥商业巨子。董龚联姻,强强联手建造了至今仍是纷纷攘攘的拱辰街79号“龚家古宅”,如今它是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合肥城唯一仅存的一栋清末民初的“老宅”。
豪门联姻(15)
项有彬随母亲回到合肥之后,由于母亲管教甚严,尽管他充满了顽童习性,但也不敢轻易迈出基督医院大门一步。而这段时间促成了他与基督医院院长柯普仁先生的儿子“撒令”成为幼年的好朋友。
![图片[1]-豪门联姻(15)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图片1-1.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项有彬(左一),美国小孩撒令(中)
撒令长的人高马大,但胆子却很小,有一次柯普仁院长带着撒令和小寿子(项有彬的乳名)一起到郊外骑自行车要跨越一个小河沟时,院长坚持和鼓励两个小男孩骑着自行车冲过河沟,小寿子“猫屁眼胆大”一下就冲过去,撒令却冲到沟边突然停下来蹲在自行车边害怕的嚎啕大哭……(详见项有彬文集《似水年华》)
![图片[2]-豪门联姻(15)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图片2-1.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项有彬著《似水年华》(网上有售)
不久后小寿子上了合肥名校“鸿仙小学”(以辛亥革命烈士合肥人范鸿仙命名的公办学校),慢慢的开始在合肥城里逛荡逛荡。那时候小美国人“撒令”也屁颠颠跟着他后面跑这跑那,也教会了“撒令”许多合肥话。
他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合肥“北门”四湾子拱辰街。那里不仅有小寿子的外公龚积义,还有他小舅龚维岳以及崔妈(龚积义的二房太太)还有姑姑姨姨等众亲戚住在那里。每次小寿子一来,外公给零花钱,崔妈给买糖葫芦,小舅更是搬出坛坛罐罐的蟋蟀盆教他斗蟋蟀。这是他童年最精彩的记忆。有一次他把自己捕捉到蟋蟀带给小舅看,小舅大为赞赏、说这只“大青牙”有潜力,推荐他带大青牙参加合肥市斗蟋蟀比赛,没想到大青牙威武无比,竟然“三下五除二”把对手咬得“爬盒”,并获得了全场冠军及奖金。
![图片[3]-豪门联姻(15)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图片3.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斗蟋蟀老照片
小寿子去拱辰街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每次他母亲都要交待他去了别忘了看看三姨娘。
这个三姨就是拱辰街79号“龚家老宅”女主人龚维芸,即合肥四大家族之首的龚家三小姐。龚维芸从山东齐鲁医学院毕业后回到合肥,那时候父亲龚积义己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三军参谋长,在拱辰街建了五进的大房,带着老婆和几房姨太太和子女一大家住进新房。
青春时期的龚维芸住在大宅子里面对复杂的家庭环境颇不习惯,也正是情豆初开年龄,正对待自己婚姻感情之事左顾右盼时,恰巧遇到了合肥富商董季平先生托人上门提亲。
![图片[4]-豪门联姻(15)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图片4-1.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龚维芸(图片说明)
由于龚维芸是从未结婚大姑娘,又名校毕业,正值青春年华,而董季平则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太太因病去世……从哪门子说,龚积义都难以接受,但眼看自己的小女儿年龄逐渐变大,家里七姨八大姑的也显得拥挤,因此也希望龚维芸能早点嫁出去。
而董季平为人十分低调,待人接物都具相当绅士风度,他的先祖即是清代乾隆年间武探花董金凤。董季平出生于西乡(合肥肥西)董岗,这里除董金凤之外,还产生过淮军名将董凤高和董履高叔侄。特别是董履高受淮军领䄂张树声之托率兵进入越南大败拥有枪炮的法国军队,并把老毛子打的屁滚尿流不敢再犯。
![图片[5]-豪门联姻(15)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图片5-2.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董金凤武探花牌匾
董家前辈战功显赫,不仅战场获得大量金银财宝还获得朝廷割地封官(当时朝廷缺钱发不出军饷,就对军队打赢了进行大肆掠夺、搜括财产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国家再给土地和封官),所以将帅作战勇猛经常打胜仗与此有关。淮军将领战后个个发大财,几乎都是“家有良田千顷”。
董季平就是出生在这个大背景下,他没有去习武从军而是利用祖上的原始积累,对投资贸易买卖及金融产业产生浓厚兴趣,并且显示出他经商方面有过人的精明才干,做出了成绩。
![图片[6]-豪门联姻(15)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图片6-1.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位于合肥肥西董湾的董氏宗祠(图片说明)
董季平出生地董岗距离诺贝尔奖得主科学家杨振宁的故居“三河镇”很近。他与杨家几个堂兄弟是过去私熟同学,玩的不错就在一起做生意。他们进入合肥城开始经营一些买进卖出的百货贸易,之后涉足经营当铺及赊账业务、继而进入油品及车辆零部件工业贸易等,生意越做越红火。董季平在社会变局中左腾右挪,经商的天性也发挥的淋漓尽致。成为合肥城小有名气的才俊富商一时风光无限。
![图片[7]-豪门联姻(15)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图片7-1.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三河镇(图片说明)
杨氏家族当年在三河镇也属于有影响力的大家庭。董季平与杨家兄弟合伙做生意,更增加了董杨两家的友情。两族兄弟们纷纷进城在合肥黄金地段置业购房。杨家在合肥中心“操兵巷”和“拱辰街”均有产业。 鉴于龚家是合肥前辈级富豪,虽然到龚积义这一门己有日薄西山、坐吃山空的“颓”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年龚二小姐龚维蓉嫁给乡绅项以鼎仅嫁妆价值就抵项家八间大房。
前往龚家提亲说媒的正是杨家堂兄弟之长杨先生(具体姓名不详)。这位杨先生在拱辰街建的的杨家大院仅距龚家大院几个门洞。他对龚积义说:董季平深谙生财之道,生意成功前途无量,为人处事诚信低调厚道,而且承诺一定对龚三小姐爱护有加衣食不愁。虽然年纪比三小姐大十来岁,但董季平身体壮实一表人才,是难得的机缘。
![图片[8]-豪门联姻(15)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图片8.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董季平(图片说明)
一席话说得龚积义暗思也有道理,便征求三小姐的意见。没想到龚维芸一口答应。龚积义便应允了这门亲事。
于是,富商董季平在拱辰街高调迎娶了比自己年轻约十几岁的正值妙龄的大学生龚维芸。
他履行诺言,在拱辰街79号以龚维芸名义建造了一栋“九进”(相当于九个连排别墅)的大宅院。也就是今天依然存在的本连载的主题《龚家老宅》的前身。龚维芸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富婆生活。由于董季平原有两女一男三个孩子,(大小姐董善植,二少爷董善荃,而三小姐则是在周岁时母亲去世,常被称为董小姐的董善涵)。龚维芸对三个孩子均视如己出十分疼爱。而她与董季平再无子嗣。
![图片[9]-豪门联姻(15)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图片9.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在龚家大院部分地基上现在盖起了红砖楼(图片说明)
龚维芸是前面提到过的龚大医师的龚维蓉亲妹妹,两人一起在齐鲁医学院读书感情笃深,儿子项有彬每次去拱辰街都要依母嘱去看一下三姨。龚维芸也特别喜欢这个侄儿,每次也都热情接待。这也让当年陪小寿子去拱辰街玩耍的美国小孩撒令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在文章开始特别提到了美国人“撒令”要求去拱辰街故地重游。
![图片[10]-豪门联姻(15)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图片10.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龚维蓉(右)与龚维芸姐妹七十年代在合肥重逢
![图片[11]-豪门联姻(15)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图片11.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四十多年后美国小孩撒令携带亲友回到拱辰街“故地重游”(图片说明)
一来二去,项有彬在老舅家观看斗蟋蟀及看望之余,竟也与隔壁邻家三姑娘董小姐混得烂熟,成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幼年朋友。
董季平各路生意蒸蒸日上,九进的豪宅雄居拱辰街正中,使隔壁的五进龚积义大屋无论从风格及气势上与都相形见拙。
龚家老宅及不远处的杨家大院及位于四湾的龚大房,它们均在岁月的磋砣中随着大院主人的人生起伏,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演绎着百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人间大戏!而这些大宅院大多数都湮没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灰飞烟散,唯独《龚家大宅》在百年的历史烟云中保留到今日,福矣。幸矣,悲矣、愁矣……请继续关注老合肥的故事及老合肥的人生。
(未完待续)
下集预告: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让所有的预期都成为不确定的因素。合肥沦陷,富人撤退,内战爆发,变天之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又如何看懂和适应这翻天覆地变化中的方向和生存之道。
作者介绍: 杨羽 原名:项翔,资深海外传媒人。
作者介绍: 杨羽 原名:项翔,资深海外传媒人。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出版过《一代风流》《花季,留学岁月》《行走天涯,爱在澳洲》等多部纪实文学著作,多年来在世界各地报刊发表各种采访纪实文字约500万字。
精选读者评论: 网友:听我老母亲说我就是龚院长接生的,当时我是我们家老七,母亲生我出血很多后来就结扎了,都是龚院长做的。记得文革期间有一个晚上老母亲带我到龚院长家里,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好像还是地板的?龚院长的音容笑貌记忆犹新。这些系列文章我都仔细拜读,知晓并了解了这赫赫有名的家族。一段历史造就一些俊杰伟人,龚大医师真是合肥的骄傲和名媛!
网友:每集都看,看时心旌摇动,思绪不断。史料翔实,语言精彩。数百年历史烟云,民族国家荣辱,人杰人品闪光,合肥独特的风俗人情,历历在目…谢谢杨羽!看了文述,才知逍遥津和稻香楼由来,也才了解龚家祠堂原来就在我初中的学校一一合肥一中旁边。当时,校内还有个池塘名龚大塘呢。文中记述,合肥女中豪杰,曾为合肥医疗作出重要贡献的龚维蓉院长,也是我的救命恩人,文革中竟然被戴上高帽折磨得不像样子,两个儿子也被关在牛棚,令人气愤。我非常赞同文中的一句“希望文革中这些违背人性的极左做法永远不要再发生”!
合肥龚氏续修宗谱委员会主任、合肥市龚氏宗亲会会长、安徽省龚氏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 龚仁德:杨羽的文章我已拜读了,很好!史料详实,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在此深表谢意!谢谢你们为祖母娘家龚氏的褒奖宣扬!盼能在报刊发表,引起地方政府的善意早日将被政府拆除的文物:龚家祠堂复建!文章我已转发给:安徽龚氏宗亲会、合肥龚氏宗亲会群里,还有外省的龚氏宗亲。大家反应热烈表示感谢!
网友龙一川:非常期待这个章节:安徽的林巧稚,安徽省立医院创院院长、省人民政府第一任委员龚维蓉大医师。龚大医师的贡献不逊于她当总理的先辈,她为安徽医疗卫生事业开创了先河,为人民健康卫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如果没有省立医院的创办那么我们省的西医水平发展也许将落后几十年!向龚大医师致敬!
合肥电视台原副台长 曹亦农:每集我都读了。写的好。文笔细腻流畅。很有温情。可能与熟悉的祖上,人物关系更亲近有关,叙述起来自然,像是缓慢讲述自家身边的故事。祖母龚维蓉的形象跃然纸上,非常鲜活、亲切。全文韵味十足,风格独特,值得咀嚼品味。
安徽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一栋有百年历史的九进二十九间房的“董家老宅”道出董季平与合肥四大家族之首的龚家四小姐夫妻关系,而“龚家大院”就在附近… 龚维芸为何下嫁董季平?而四大家族的排名为什么又深藏玄机?他们的家族故事为什么又是半部合肥史?乃至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们甚至能影响到大国变局?文章精彩,值得期待!
建华:合肥拱辰老街虽然现在改建尚未完工,显得有些褴褛。但在作者笔下流淌出那些曾经经历的过往,已离我们而去的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人却好象就在眼前那么清晰那样动人……朋友们,这篇大作值得一看!
殷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个系列连载完了之后应该编排成书出版!
仁者:不断等待此文更新!用文字推动老宅改造,真巧力也!合肥现存文化遗产太少,老宅历史文化价值巨大,应予保护改造!
贤东:好看,一部家族故事,半部合肥史,文笔大气,有线条有格局,实乃合肥大宅门,拍电视剧一定精彩有味!
陈玉明:既有文学故事又有家史的记述,还有珍贵的照片,读来深入其境,回味无穷!
备注:
1、欢迎原文转发。
2、文章中部分内容引自网络,除署名图片外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
3、文章为写实性文化作品,不具备史料凭证作用。
4、此为原创作品,未经作者同意严禁转载翻印改编及其他形式的使用。
作者简介:项翔(笔名杨羽),1955年出生于合肥,8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机系本科)。1990年赴澳洲留学,91年创办《焦点》杂志。逐渐形成报纸、电台、电视及网络媒体综合型华媒集团,当选为第三届海外华文媒体协会主席。现旅居澳洲,1998年获颁发太平绅士称号,出版“行在天涯、爱在澳洲” 40万字游澳三步曲等书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