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民族歌剧《李清照》穿越国家大剧院的灵魂之歌-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image-93.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图片[2]-民族歌剧《李清照》穿越国家大剧院的灵魂之歌-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6/image-94.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此时此刻,这首出自“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如梦令》穿越古今遇知音——6月13日晚,由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联合创演的民族歌剧《李清照》精彩亮相“2025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于北京再次倾情上演。
民族歌剧《李清照》亮相“2025国家大剧院歌剧节”
01
取材于历史,着眼于现实
宋画之雅,宋词之妙
宋乐之风,宋学之意
傍晚时分,伴随着指挥家崔媛媛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将人们的视线拉回到了千年宋朝——
李 清 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赢得了赞誉,但李清照的名字却能让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为之动容。她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更是一位在逆境中坚强不屈的女性象征。
好听,好看,好戏——民族歌剧 《李清照 》以李清照一生的词作创作为主线,展现这位女词人广阔的胸襟和崇高的家国情怀。
舞台上,光束下,只见李清照深情地抚着古琴,剧中人赵明诚、李格非、青梅、海棠、项羽、卖花郎众人相继慢慢向她靠近……李清照于梦中会见故人的场景呈现在眼前。
民族歌剧《李清照》编剧蒋巍、蔡福军选取了李清照青年、中年、晚年时期的重要事件,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同时塑造了赵明诚、李格非等一批宋代文化名人的形象,以歌剧艺术反映历史人文风貌。
民族歌剧《李清照》
由四幕构成
——
第一幕 却把青梅嗅
第二幕 自是花中第一流
第三幕 不肯过江东
第四幕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民族歌剧《李清照》通过写李清照的学说才华、家国情怀、胆魄骨气,着重刻画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动人爱情故事,二人因“金石”结缘,用金石牵绊,以《金石录》传世,相知、相爱、相守、相思,写李清照对于爱情的深切体悟,通过写这位古代女词人广阔的胸襟和崇高的家国情怀,同时也映照出时代的变化。
少女之纯、少妇之爱
中年之悲、暮年之哀
梦幻的舞台上,动人的歌声中,女高音歌唱家郑培钦饰演的李清照第一次来到南京,是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 )。此前一年,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已经来到南京,出任江宁知府。
郑培钦 饰 李清照
男高音歌唱家王谦饰演的丈夫赵明诚,大抵是懂得她的,在外时两人总是书信往来,一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道尽无尽相思,这样一个女子怎不使得赵明诚心神摇曳。
王谦 饰 赵明诚
男中音歌唱家段永明饰演的李格非,其正气风骨影响女儿一生,没有李格非,华夏的历史就少了一位才女,相比他的著书为官,培育出李清照是最大的成功,也是最值得的骄傲。
段永明 饰 李格非
民族歌剧《李清照》是一部以民族歌剧形式为基础,通过情节的编排和人物的刻画,将王谦饰演的赵明诚、段永明饰演的李格非,串链剧中各角色的人生经历,让人们在诗词吟唱中对话李清照,感受她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和独特魅力。
林姿娴 饰 青梅
吴曼旎 饰 海棠
贾楠/刘万林 饰 项羽
崔湛 饰 担花郎
谢鑫 饰 侍从甲
刘子慕 饰 侍从乙
陈盼盼 饰 琴女
王东博 饰 商贩
历史回溯
时光荏苒
岁月如歌
郑培钦的背影透出老年的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时观众看见,此时只有45岁的李清照仿佛已经65岁了,苍老而孤独。
伤感怀旧,家国情怀
成了晚年词作的主旋律
也成了她婉约词宗的基石
从儿女情长到家仇国恨
诗词依旧美只是多了悲凉
02
如水般柔情,似花般坚韧
人动佳色,物含清照
凄美的爱情故事,优雅的宋代诗词
民族歌剧《李清照》不仅是对一位著名历史人物的艺术再现,也是对宋韵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与展现,除了独特的创作角度,浓浓的宋韵弥漫全剧。
随着剧情的深入,现场观众欣赏着:少女李清照从待字闺中的“却把青梅嗅” 到芳心暗许的“知否知否”,新嫁娘李清照夫妻相思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到夫妻相隔的“人比黄花瘦”,金兵大肆南侵,中年李清照留下那千古绝唱“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怆情怀,乃至老年李清照独居江南,生命最后的“江山留与后人愁”的通透心境。
郑 培 钦
是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
原浙江歌舞剧院首席歌唱家
近几年,浙江歌剧异军突起,屡获大奖,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旋风,这些获奖歌剧中,几乎每一部都有郑培钦的身影。
为了塑造李清照这个角色,郑培钦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日夜研读,热泪盈眶。排演之前,郑培钦还对人物进行一系列的心理分析,对角色的日常生活进行模拟体验。
越是走进这个人物,
越是觉得她的了不起,
越是仰视她。
在郑培钦心里,舞台表演是民族歌剧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它既是对于音乐和人物性格、情感的具体表现,也是对于戏剧情节、主题的具体呈现。
在剧中,郑培钦塑造了一位从18岁到71岁的“千古第一词人”李清照——她从极致风雅的宋朝,辗转至今日的飘零,她给心事插上羽翅,飞过沧海却不留痕迹。郑培钦演绎的李清照,自有鲜明的风骨神韵,自是花中第一流。
在剧中,郑培钦饰演的李清照,秉持自己的人生理念,坚守自己的刚毅品格,尽管遭受种种不公、不义之事,但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对理想主义的信仰,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于自我追求与思想独立的坚持。
在剧中,郑培钦塑造的人物形象,将戏曲和歌剧相结合,将唱腔与表演相结合,将表演融入话剧呈现——使得舞台表演更有感染力,让观众在欣赏歌剧的同时,欣赏到多种艺术形式的碰撞、交流、融合,烘托出一代词人李清照,不凡的人生风骨和文学才华。
贴 近 时 代 主 题
崇 敬 传 统 文 化
毋庸置疑,民族歌剧《李清照》
以最热烈、用最豪迈的方式
歌唱着吟诵着大众的理想世界
洋溢着超越女性的生命意识
03
光大宋式美学,彰显人文精神
民族歌剧《李清照》承载着
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广 泛 融 入 了
历史典故、古诗词、音乐元素
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该剧以总导演李伯男、导演蒋新光为代表的主创团队,在舞台上处处暗藏着美学巧思——将舞台之美与文字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流动的绘画。
作曲刁玉泉、翁持更,编曲邬娜、王天明、王云飞、孙建国通过歌词、旋律和音乐编配技巧的巧妙融合,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李清照内心彷徨和悲苦的情感,达到了音乐和人物内心情感的美学统一。
浙江音乐学院室内管弦乐团/乐队学院/交响乐团
观众们听见,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室内管弦乐团、乐队学院、交响乐团、国乐系、民族室内乐团演奏的音乐,在序曲、幕间及曲结尾处的轰鸣,让歌者的吟唱在道白处娓娓追随,古琴、琵琶、竹笛等特色乐器的特殊音色,时而从乐队里跳出,点缀重要段落,又能适时返回融入乐队之间。
浙江音乐学院合唱学院
观众们听见,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合唱学院的男女声合唱,使得唱腔更富有感染力,给人以激荡于心灵深处的感受。全剧以李清照多情的一生为主线,表现她对父女情、夫妻情、家国情的叙述与感叹。
观众们听见,剧中《终生憾》作为民歌歌剧《李清照》的核心咏叹调,其音乐形象意在传达李清照内心深处的哀怨和感慨。整个曲子缓慢的节奏,时而柔和、时而波澜壮阔的音乐旋律,让人不禁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
与此同时,该剧充分融合了传统和现代风格,舞台背景和布景采用了传统的山水画和书法手法,并融入了现代科技,呈现出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画面
——所有的道具和布景拥有简约大气的线条;人物的影子通过灯光的投射打在白色的景片上,让舞台仿佛又开拓出了新的“皮影戏”般的表演空间。
「 观 众 们 看 见」
舞美设计裘冰的用心良苦
——
舞台中央的那一汪雨幕,可以根据剧情随时在剧场里“下雨”,让人不禁感叹其宋时的审美品格,诗意浪漫地打造出了一个写意婉约、浓淡相宜、质感高级、极尽视听享受的舞台艺术空间——雨幕和水池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演员的表演之中,极大地增强了剧情的艺术感染力。
「 观 众 们 看 见」
灯光设计周正平、祝世明、罗文强
对灯光投影的精心处理
——
黑幕和雨幕的虚实变化,再现了李清照的传奇人生,营造出了一种诗意般梦幻般。而在李清照与赵明诚嬉戏游玩的场景中,又巧妙地用投影营造出了一种浪漫的沉浸,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雅士的庭院之中。
「 观 众 们 看 见」
服装设计冯丽丽、郭亚莎
在传统元素和宋韵风格之间
做了很好的平衡
——
展现出中国古典美的韵味。那简约典雅的莫兰迪色系,极具宋韵特色,与剧中所展现的宋代文化相契合。那极富质感的丝、绡、绸,在舞台上透出的细腻光泽,体现了宋代时期的工艺和美学。
这是一部富有宋韵文化、饱含诗情画意的原创作品;这是一部唯美极致、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精品力作。
北京仲夏之夜,当人们仰望星空,细品民族歌剧《李清照》时,那充满诗意、浪漫、放达的舞台呈现,仿佛仍在流淌的音乐中切切低语,将那份对生命的热爱与坚持传递给每一个人。
谢幕时分,掌声四起,欲罢不能
高级有品的民族歌剧《李清照》
就像一首穿越千年的灵魂之歌
在观众们的心中久久击荡……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