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的系列写作

图片[1]-小小说的系列写作-华闻时空

小小说的系列写作
杨晓敏


囿于众多因素的制约,在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中,谁想问鼎一流作家的桂冠,实非易事。一是要有数十年的辛勤笔耕,以批量生产式的积累,持续抢夺大众阅读的眼球;二是还要在写作中,具备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以深度写作的姿态,锻造经典品质,经得起业界话语权的审视乃至挑剔。

尽管如此,依然有凤毛麟角者脱颖而出,在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同时,确立自己的文学地位。然而正像大师和匠人有着质的区别一样,一个小小说作家和小小说写手同样也泾渭分明。

写手注重的是量的积累即平面经营,作家则绝不肯迁就自己原地踏步,会像追赶地平线一样永远把目光投向远方。厚度和高度只有同时启动,才会矗立起脚下的高山台地。

小小说篇幅短小,不易设置大起大合的情节,不易铺排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跌宕起伏九曲回肠的故事,但小小说亦可用系列创作的办法来围土成堰,集腋成裘,以弥补字数限制的短板,题材系列、人物系列、区域系列等,在每一篇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的故事里,通过一个个精彩的人物塑造和细节刻画,让人物丰满,让思想深刻,让艺术张扬,同样能氤氲出人间千丝万缕的烟火味儿、传导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一篇成功的小小说作品,显示了作家在创作上的高度,而众多有代表性作品的批量涌现,则构成了作家写作的厚度。系列写作成功的奥秘还在于,从单篇上看,都不失为独立和精致,但将数篇束成一组,依然相互纠结缠绕,顿有中篇小说的效果。假若一本书通读下来,则像一部长篇小说一样枝干疏朗,叶叶分明。

在小小说千把字的篇幅中,要做到疏密相间,故事起伏跌宕,语言摇曳生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类乎于国画技法中的工笔画,要求构思精巧而笔法疏密有致,闲笔不闲,字字都要落到点子上,要求在系列作品中精益求精,对作家实在是一种考验。

一部长篇、中篇、短篇或小小说作品,应该塑造出一个或数个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在系列作品的质量上大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线上,它考验着作家的思维创造性,衡量作家创作风格形成与否,成为鉴别作家艺术功力的试金石。

图片[2]-小小说的系列写作-华闻时空

作者简价:杨晓敏,当代作家、评论家、小小说文体倡导者,华夏小小说研究院院长。

注:文中图片摘自网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