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一栋古宅引起的百年世纪话题
一个家族折射出几个世纪风云
一座城市反映出千年民族缩影
内容提要:小寿子已是一米七八高的帅小伙,再次与亭亭玉立的大美女董小姐邂逅……花前月下,春心荡漾。在古老的庐州小城(合肥),他们一起回忆老合肥的故事,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抗战过后人们对平静安宁生活的憧憬,虽然战争破坏了环境,但却破坏不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的向往……
小城故事(17)
拱辰街龚家大院里龚家七大姨八大姑把小寿子围着团团转,大家齐口称赞小寿子长高了长壮了长帅了,多嘴的还一个劲问“有对象了吧……” 梳着油亮的小分头的小寿子挺着胸脯微笑着面对这些几年没见的亲戚们,一副感觉很好的表情。
忽然,不经意间一个似乎有点熟悉的声音传来:小姨好,老舅好。小寿子正眼一看,对面笑盈盈的站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这是寿哥吧?好久不见了呀!小寿子对面这位身着兰士令布旗袍的姑娘,一双清澈如镜的大眼睛柔柔地看着他。他浑身一颤,这不是那个几年前跟着自己屁股后面团团转的黄毛丫头“董小姐”吗?真是女大十八变啊,小寿子心里颤的痒痒的。
正逢假期,天赐良机。在这战乱过后的和平时期,这两个曾经的童年伙伴在重逢的喜悦中有了更多相处的机缘。
![图片[1]-小城故事(17)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7/图片1.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图片说明:1950年代鸟瞰合肥老照片,网络图片
动了心思的小寿子主动约董小姐第二天到城里转转,他要当导游。
合肥城当时虽还不是省会城市,但却是皖中重镇,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人文荟萃,风情别具。
他们如约在合肥城前大街(今长江路)三牌楼十字路口会面,小寿子明显特意打扮了一下,上身一件休闲西装,还系上领带,一个背带裤,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十分潇洒。董小姐也换了件青色旗袍,使正在发育的身体曲线流畅展现,散发着青春气息。
![图片[2]-小城故事(17)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7/图片2.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图片说明:前大街1940年代老照片 来源:《合肥 1949—1959》画册
“前大街(今天的长路),曾经有着约一百多座牌坊的景象己经荡然无存,仅剩下宽阔的马路,两边用许多碎石子铺垫的人行道及那些牌坊撤走后留下的石桩及螺丝钢筋头…… ”,小寿子开始显摆他熟识合肥历史的能力。他对董小姐说:你知道吗,合肥虽是一个县城,但历史上出过180多位三品以上的大官及名人。比如说,这三牌楼就有一个最出名的牌坊叫“董氏牌坊”,没准儿跟你们董家有关系呢!这个董氏就是合肥人包公的长媳,由于尽孝道被朝廷赐一牌坊。当年的合肥从西门的三孝口一直向东到小东门众多牌坊中,其中有几十座牌坊都是与孝女贞节有关,而这个董氏牌坊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哦” 董小姐眨叭着大眼睛很崇拜的看着小寿哥。
他们一边聊着一边从东向西走。经过四牌楼。更神气的小寿子说:知道四牌楼吧?当年一百多米高,架在马路中间,一层可通汽车,二层三层消防城防,四层打仗时是瞭望台,平时作为观光台。当年我与母亲登上四层可以西望大蜀山,东看巢湖水波,近看东西牌坊林立,场景非常壮观。据说民国初年奉军攻打合肥,由于四牌楼瞭望及指挥的作用,三个月硬是没有攻下合肥城。
![图片[3]-小城故事(17)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7/图片3.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图片说明:民国时四牌楼照片 摄影/龚义林
可惜,日本人占领时期,为筑炮台及防守碉堡等,把四牌楼及前大街所有的牌坊都拆掉或炸掉了。这些都由皇帝赐封的雕有许多仙鹤狮虎豹等的石刻,记载合肥众多名人名士历史沿革的文物都被炸断敲碎用汽车拉走了……
两人一边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一边继续西行……
到了三孝口,小寿子说这里曾经有三个牌坊,记录了张家三兄弟在大火中俯身扑在母亲的灵柩上,情愿被大火吞噬也不愿母亲遗体被焚的故事。为纪念他们不仅立了牌坊还将这个发生地命名为“三孝口”。小寿子的这段介绍,又让董小姐似乎上了一堂课,对小寿子佩服的五体投地了。
知识和文化,是男人哄女孩子的最佳法宝。只要你能说会道,跟着你一边听一边走的女人,多半就己经喜欢上你了,你有没有钱没关系。
这小寿子还来劲了。突然说,我考你一下:这前大街最有名的牌坊是谁的呢?
“龚家啊!龚大司马和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都因为对国家有贡献被清朝连续赐了四五个牌坊呵!”董小姐一口气答了出来。没想到这小妮子也如此不凡呀,小寿子倒有点儿“班门弄斧”的感觉,同时心里也一阵暗喜:这董小姐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跟屁虫”似的小姑娘了,人家毕竟也是国立八中女子部的中学生了。
![图片[4]-小城故事(17)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7/图片4-1.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图片说明:合肥民国时牌坊照片,图片来源网络
“行啊,刮目相看呀!”小寿子故作老夫子似的表扬一下董小姐:“不错!龚大司马就是当年康熙皇帝手下兵部、刑部、礼部三部尚书(部长二品大官)龚鼎孳。合肥尽管出过包公、李鸿章、段祺瑞、张树声这些大名鼎鼎的大官。但爷孙三代都当大官,并都得到皇帝赐封牌坊的,合肥史上仅此一族。所以龚大司马的牌坊在合肥前大街象征“忠孝仁义”的牌坊群中号称第一坊。也是从西门开始的第一个,而且是最高大的一座。在它的前端是一个标志性的牌坊,上面刻了四个字——皇恩浩荡。”
小寿子又卖弄了一下他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这时候男人不能“甘拜下风”,得深度解析,而旁边的女孩子只要不烦,还瞪着大眼腈看着你。八成,她己经爱上你了。
果然,董小姐似乎是走累了似的,随意就用手挽住了小寿子的胳膊。
其实,小寿子这点学问都是他母亲龚维蓉教他的。第一次上四牌楼也是他妈带他上去的……这就说明,家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这也是现代许多家长为什么经常带孩子去旅游,去博物馆等地方增长见识的原因。
董小姐开了个玩笑:寿哥,你忘了我“小娘”名叫龚维芸。这个提醒很有意思,一语双关,即告诉寿哥,我“小娘”姓龚,我还能不知道龚家的事吗?又提醒你,“小娘”龚维芸是我继母。
小寿子母亲龚维蓉与董小姐继母龚维芸是亲姐妹。而小寿子(项有彬)与董小姐(董善涵)没有血缘关系。(就此回答许多读者的疑惑)。看过前面几集的读者都知道,这龚维蓉和龚维芸都是是合肥龚,龚鼎孳的嫡系后人。
小寿子此时的心情特好,干脆就顺势拉着董小姐的手转身朝北走进了后大街(今安庆路)。前大街与后大街是当年合肥最繁华的两条平行大街,而后大街生意味最浓,人气最旺。
![图片[5]-小城故事(17)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7/图片5-1.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图片说明:后大街老照片,来源:日军图集《盧州の市街》
合肥最著名的三大茶楼,城隍庙口子“万花楼”,范巷口北边的“会宾楼”,明教寺边上“佛照楼”从西到东贯穿整个安庆路。
小寿子拉着董小姐并没有走进城隍庙,而是直接选了城隍庙门口的万花楼。万花楼是安庆路三家知名茶楼最火的一家,早上一开门便宾客盈门,生意十分红火,非常热闹。三教九流、各路客商,提着鸟笼的公子哥……熙熙攘攘喧闹繁华。
“茶杯碟儿叮叮当当响儿,
瓜子花生壳儿满地跑啊……”这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生意好主要原因是菜品好!合肥菜历来受淮扬菜及上海风味的影响,这三家茶馆最拿手的就是煮干丝,凉拌黄瓜,烫千张,狮子头,春卷,灌汤小笼包,鸡蛋锅贴……听着都要淌口水。
![图片[6]-小城故事(17)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7/图片6.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图片说明:合肥菜集锦,网络图片
不知小寿子从哪学会了“泡妞”这一手。展现男人的魅力,除了有学问之外,还要大方。特别是要请女孩子吃饭,而且要带她们吃“小吃”。一般小美女大都是“吃货”(自古以来都一样),还就喜欢男人买单那份“大方”(小吃不贵的)。
小寿子一连带着董小姐连续三天把三大茶楼美食都尝了个遍。那几天把老妈给的零花钱花的精光。并把合肥特色小吃如数家珍地向董小姐介绍。(这一点不一定能加分,显摆“胡吃海喝”容易让女孩子反感)。
他不禁想起他爸活着在的时候,经常从乡下到城里看他们娘俩,每次都要给他二十多个铜板,还带他去后大街三大茶楼吃大餐,什么白切鸡、红烧肉、红烧鱼、炒虾仁、炒腰花、炒鸡杂、红烧蹄膀、糖醋大鲫鱼、原锅老母鸡汤、挂炉烤鸭、海参鸽蛋、金甲大蟹、芥菜圆子……有时候还会邀上亲戚朋友一起一大桌,每次都点的多到吃不完就不要了……(看来中国的土豪自古至今都一样。请客,菜要多点,故意剩一些表示大方有钱)。这些童年往事对他来说都印象深刻。一想到早逝的父亲,心里就一阵一阵失落。
董小姐很善解人意,主动提出来:寿哥,我们去包河吧,那里人少风景好。
包河距合肥基督医院仅一城墙之隔,其实就是合肥南城墙外一段宽阔的护城河,鉴于包公为官清廉,政声卓著,北宋皇帝赐以庐州府地界一大块地作为他的私产。包公辞让不受,但圣意难违,便选择了城郊一段淤塞己久的护城河,这段河从此被人们称为“包河”。
![图片[7]-小城故事(17)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7/图片7-1.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图片说明:包河老照片,网络图片
为纪念包公,家乡人在河中小洲上建了包公庙(现在为包公祠)包河有个特点就是水深泥厚,河底的乌泥细软透凉,如果一头闷下去捞一把泥上来,泥巴的臭香令人陶醉。
包河的鲜藕和鲫鱼很有名。传说当年包公受赠河后,请人清理葑草,挖尽淤泥,以利舟行。并安排族人在河里植荷养鱼。因此包河所产七孔莲藕,断之无丝(私),所产鲫鱼肥美异常。于是有包公铁面无私,才会藕断无丝(私),鱼脊如铁面之说。
包河算是就在小寿子家门口,小时候一放学就往包河跑,经常要让他妈龚大医师到河边找他。
包河也被称为“锅底塘”,因为经常听说有人掉下去淹死的消息……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小城的故事还在继续,小寿子和董小姐转眼就成为大人了,随着国内“内战”打响,来自北方的炮声已经惊天动地。在历史的交叉口,那一代的年轻人开始仰望长空,思考国家命运,个人前途!何去何从?
![图片[8]-小城故事(17)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7/图片8.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项有彬文集》,大量历史文献荟萃,欲购请联系:东子139 5606 6599
![图片[9]-小城故事(17)丨古宅沧海难为水——远去的乡愁和一帘幽梦-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7/图片9-1.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项有彬文集》,大量历史文献荟萃,欲购请联系:东子139 5606 6599
作者介绍: 杨羽 原名:项翔,资深海外传媒人。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出版过《一代风流》《花季,留学岁月》《行走天涯,爱在澳洲》等多部纪实文学著作,多年来在世界各地报刊发表各种采访纪实文字约500万字。
精选读者评论:
合肥市原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电视台副台长夏先生:一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连载文章,史料祥实且十分珍贵,作者始终带着深邃的感情色彩撰写这些文章,使我们这些读者像是身临其境并带到了那个岁月,很是感人,更有对龚氏家族为国、为家的伟大情怀表示敬意。
网友:听我老母亲说我就是龚院长接生的,当时我是我们家老七,母亲生我出血很多后来就结扎了,都是龚院长做的。记得文革期间有一个晚上老母亲带我到龚院长家里,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好像还是地板的?龚院长的音容笑貌记忆犹新。这些系列文章我都仔细拜读,知晓并了解了这赫赫有名的家族。一段历史造就一些俊杰伟人,龚大医师真是合肥的骄傲和名媛!
网友:每集都看,看时心旌摇动,思绪不断。史料翔实,语言精彩。数百年历史烟云,民族国家荣辱,人杰人品闪光,合肥独特的风俗人情,历历在目…谢谢杨羽!看了文述,才知逍遥津和稻香楼由来,也才了解龚家祠堂原来就在我初中的学校一一合肥一中旁边。当时,校内还有个池塘名龚大塘呢。文中记述,合肥女中豪杰,曾为合肥医疗作出重要贡献的龚维蓉院长,也是我的救命恩人,文革中竟然被戴上高帽折磨得不像样子,两个儿子也被关在牛棚,令人气愤。我非常赞同文中的一句“希望文革中这些违背人性的极左做法永远不要再发生”!
合肥龚氏续修宗谱委员会主任、合肥市龚氏宗亲会会长、安徽省龚氏宗亲联谊会名誉会长 龚仁德:杨羽的文章我已拜读了,很好!史料详实,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在此深表谢意!谢谢你们为祖母娘家龚氏的褒奖宣扬!盼能在报刊发表,引起地方政府的善意早日将被政府拆除的文物:龚家祠堂复建!文章我已转发给:安徽龚氏宗亲会、合肥龚氏宗亲会群里,还有外省的龚氏宗亲。大家反应热烈表示感谢!
网友龙一川:非常期待这个章节:安徽的林巧稚,安徽省立医院创院院长、省人民政府第一任委员龚维蓉大医师。龚大医师的贡献不逊于她当总理的先辈,她为安徽医疗卫生事业开创了先河,为人民健康卫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如果没有省立医院的创办那么我们省的西医水平发展也许将落后几十年!向龚大医师致敬!
合肥电视台原副台长 曹亦农:每集我都读了。写的好。文笔细腻流畅。很有温情。可能与熟悉的祖上,人物关系更亲近有关,叙述起来自然,像是缓慢讲述自家身边的故事。祖母龚维蓉的形象跃然纸上,非常鲜活、亲切。全文韵味十足,风格独特,值得咀嚼品味。
安徽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一栋有百年历史的九进二十九间房的“董家老宅”道出董季平与合肥四大家族之首的龚家四小姐夫妻关系,而“龚家大院”就在附近… 龚维芸为何下嫁董季平?而四大家族的排名为什么又深藏玄机?他们的家族故事为什么又是半部合肥史?乃至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们甚至能影响到大国变局?文章精彩,值得期待!
建华:合肥拱辰老街虽然现在改建尚未完工,显得有些褴褛。但在作者笔下流淌出那些曾经经历的过往,已离我们而去的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人却好象就在眼前那么清晰那样动人……朋友们,这篇大作值得一看!
殷强:这个系列连载完了之后应该编排成书出版!
仁者:不断等待此文更新!用文字推动老宅改造,真巧力也!合肥现存文化遗产太少,老宅历史文化价值巨大,应予保护改造!
贤东:好看,一部家族故事,半部合肥史,文笔大气,有线条有格局,实乃合肥大宅门,拍电视剧一定精彩有味!
陈玉明:既有文学故事又有家史的记述,还有珍贵的照片,读来深入其境,回味无穷!
备注:
1、欢迎原文转发。
2、文章中部分内容引自网络,除署名图片外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
3、文章为写实性文化作品,不具备史料凭证作用。
4、此为原创作品,未经作者同意严禁转载翻印改编及其他形式的使用。
作者简介:项翔(笔名杨羽),1955年出生于合肥,8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机系本科)。1990年赴澳洲留学,91年创办《焦点》杂志。逐渐形成报纸、电台、电视及网络媒体综合型华媒集团,当选为第三届海外华文媒体协会主席。现旅居澳洲,1998年获颁发太平绅士称号,出版“行在天涯、爱在澳洲” 40万字游澳三步曲等书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