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 羊 .
“上”与“下”,是人类为了方便认知世界而自定义的方向概念,不褒不贬。即使将这两个字连接组词“上下”,亦中性,释义为大约、大概等。比如,老张六十岁上下、教材上下两册。
不知何时起,上与下有了尊卑、贵贱之分,被涂上浓浓的感情色彩,即开始意指辈份、地位(职位)、品质等的高低、贵贱、尊卑、好坏、优劣,诸如上级下级、君上臣下及上祖下孙、上智下愚、上优下劣,等等。
是不是古人抬头向上,觉得深邃的天空一望无际高不可攀,“上”便意味着天的神秘神圣,从而代表尊贵?脚下的地,触手可及任意踩踏,不觉稀罕,“下”就喻意着地(或土)的普通,进而表示卑贱?唐朝李贤在注《后汉书》时就表明:“上下,天地也。”俗也有“上天堂,下地狱”一说。
纯属臆想猜测。
上、下涵义的扩张,无疑给人指明前进方向,人心便骚动、倒腾起来,甚而翻江倒海。心平如水毕竟只是一小撮,何况一旦风吹草动,大多难再保平静,心起波澜,其中不乏伪隐士。
原因是现实中,“上”往往拥有更多的尊贵、权力和财富;“下”恰恰相反,反倒还可能被歧视、被欺压。宋代的邵雍在《上下吟》中道:“自下观上,无限富贵。自上观下,无限贱贫。”故而人们苦苦追求上,极力避免下,就不难理解了。品行等的上下,在此暂且不论。
上、下不是一成不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屡见不鲜。人的一生,上下起落,亦如此。况且上与下的标准及意义并非绝对,今天的人们不是十分感恩并珍视土地的馈赠吗?即便上、下的本意,也是相对而言,自由落体皆向下,可放眼宇宙,小小寰球,何为上、何为下?
上难下易,向上的通道常常荆棘丛生刀光剑影。“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同时,是“高处不胜寒”。古今中外,为了这个“上”字,多少人拚搏发奋,也有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最终几人如愿?有的竟还焦虑成疾,更有甚者腥血溅身,以致些人望而生畏知难而退。
于是,有人选择“躺平”。
无论周围上上下下走马灯似的多么轰轰烈烈,不再鸡血沸腾,甚至激不起心底一丝涟漪,一躺了之。
自筑内心的桃花源,优哉游哉。
一躺真能了之?
试想,假如人人皆四脚朝天躺平,社会势必停滞不前,乃至连最基本的生存环境都难以保障时,内心的桃花源还能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躺平又岂能安然无恙美哉乐哉?
躺平只能是一时无奈的冲动。
面对上下的客观存在,有“大师”言:上不亢下不卑,摆好心态,能上能下,不躺不卷,超然旷达。
鸡汤一碗,岁月静好。
但前提是“公平”。
因为公平是上下畅达的基础。所谓上下畅达,就是上下良性互动、畅通,化隔阂为通途。畅达了,上下才能平等、咸让、共情、同心;才能和谐安好,看到阶层跃迁的可能和希望,生机盎然。反之,不公不平,上下通道阻塞不顺畅,或纠结扭缠一起,或躺平淤积一堆。这时的上下身不由己,必将叠搅成另一个方块汉字:卡。
卡的喻义,不再赘说。
题外话,真要躺平,起码得有个适合的好枕头,千万别是伪劣品。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