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城一日:一位俄罗斯奶奶的黑河日常

14日清晨,74岁的瓦伦蒂娜·伊万诺娃攥着护照站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的码头。对岸中国黑河的轮廓在晨光中若隐若现,这座与她隔江相望的中国城市,是她今日的目的地。

口岸:40秒通关的安心旅程

“Доброеутро(早上好)!”伊万诺娃稳步走向验证台,边检民警麻利地接过护照,盖章声清脆响起——从证件查验到放行,不到40秒。

口岸大厅的角落,冰镇绿豆汤正冒着凉气,旁边的急救箱里,速效救心丸和俄语说明书并排摆放。“夏天最热的时候,一天能送出去两百多碗。”边检执勤三队民警杨佳乐擦着额角的汗说,自去年9月中俄互免签证恢复后,这里每天要迎接1500多名俄罗斯客人,“咱得让他们踏出第一步就觉得舒坦。”

图片[1]-两城一日:一位俄罗斯奶奶的黑河日常-华闻时空

海关口岸中俄双语指示牌。(图片来源:中新网)

早市:水果摊前的“双语交响曲”

过境后,伊万诺娃来到老地方——黑河国际大早市,熟门熟路停在老友马云波的水果摊前。“Виноград(葡萄)、Персики(水蜜桃)、Личи(荔枝)……”马云波熟练地用俄语吆喝,三十年边境摆摊生涯,买卖成了最好的语言学校。

“中俄客人一个价!”马云波介绍道,“这两年政府打造旅游城市,早市客流量也越来越大,以前俄罗斯客人只占三成,现在约占一半。”而她也欣喜发现:“说‘你好’‘谢谢’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了。”这处烟火升腾的市集,正是黑河借互免签政策东风,倾力打造的文旅名片之一,吸引着如伊万诺娃这样的跨境常客。

图片[2]-两城一日:一位俄罗斯奶奶的黑河日常-华闻时空

俄罗斯游客在马云波水果摊前购买。(图片来源:中新网)

中医院:推拿里的信任桥梁

当日10时许,黑河市中医医院的推拿室里飘着艾草香。“这里酸吗?”窦满有医生用俄语问道,同时将伊万诺娃的话译给医师:“她说左边肩膀抬不起来,像背了块石头。”

这是伊万诺娃第三次来做诊疗。走廊里,“针灸科”“康复科”的中俄双语标牌格外醒目,候诊区的科普手册上,“穴位”“经络”等词汇旁都标注着俄语注释。

“全院都在学俄语,工作群里天天打卡。”院长刘雪松翻出手机,群里最新一条是护士发的“拔火罐”俄语发音。

结束推拿后,伊万诺娃竖起大拇指:“在家排队要两周,这里当天就能治。”

图片[3]-两城一日:一位俄罗斯奶奶的黑河日常-华闻时空

伊万诺娃(左)进行肩颈推拿疗愈。(图片来源:中新网)

依托黑河市“百日行动”计划中“康养精品旅游路线”的推出,超过46万名“伊万诺娃”把中国早市的烟火、中医院的艾香、绿豆汤的甘甜带回俄罗斯。

黑河正从平凡的“中转站”,蜕变为俄罗斯人心中的“目的地”。边境线两侧的民众用早市交易、医疗信赖,编织着比黑龙江水更绵长深厚的情谊纽带。


来源:中国新闻网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5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