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 羊 .
出门在外,常常惦念家门口附近的一条小街巷,说白了是惦记这条街巷的各种小吃——特有的江南风味。
既然是小街巷,当然找不到高档饭馆的亮眼身姿。小店小铺倒是一家紧挨着一家,有的甚至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小摊位。门面都不大,生意都不错,其实生意不好做不下去自然也是有的,那就卷铺盖赶紧走人,易主换门脸,典型的市场经济。
近些年,周围高楼频起,可这条小街巷不为所动,不卑不亢,烟火气依旧,每天熙来攘往,热闹喧嚣,吸引附近的居民、常年的老吃货、回头客等,流连忘返。
常有人吐槽现在年轻人都青睐洋餐,我却不以为然,以这条街巷为证,不乏年轻人的身影。只能说如今的年轻人的眼界更开阔,心胸更宽广,中西通吃,东西南北味都能笑纳品赏。
都说人以群分,我的几个闺蜜与我一样,皆酷爱这条街巷的各种小吃。只要有约,一定是在这里的某家小吃店或小吃铺。一边吃一边聊,随意畅快,既饱口福,又促情深,妙不可言。
可是,不知什么时候起,闺蜜们渐渐地开始发出些许微词,觉得小吃的味道失去了以往的韵味,好像没有以前那么可口有回味了。我亦有同感,可看着客人如织,川流不息,又心生疑窦:既然牢骚迭起,可怎么还客来客往摩肩接踵?转而又一想,不由得暗暗一惊:难道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蕾的灵敏度变弱了?
刹那间,气馁沮丧迎面袭来,郁闷地在熙熙攘攘中徘徊。环顾四周,小街巷还是这条小街巷,可两旁各式各样的门脸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变化。以前自己一直自信熟门熟路没有留心,熟视无睹。现在稍加留意,就发现一些时尚的元素正不声不响地绘进了传统的招牌,东西南北风甚而洋风悄然揉和,零零落落地从一些碟碟碗碗中飘出。实际上一些小店小铺为迎合当下人的口味,与时俱进,在传统基调不变的原则下,对小吃稍加了改良;而有的小店小铺却一直执拗坚守,多年如一,丝毫不变。以致年轻人趋之若鹜,老顾客不弃不离,各取所需,自得其乐,小街巷繁华如故。
小街巷固然还是小街巷,可每个人的念想不言而喻就愈加地丰富万千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