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一边面对三个同父异母弟弟妹妹的提告,一边又被自己的亲叔叔宗泽后公开指责自私、六亲不认——眼看着宗庆后辛辛苦苦打拼出的大业场,竟变成了今天刀光剑影的战场。
不夸张地说,从娃哈哈创始人离世,家族内部的恩怨情仇,这场“继承权之争”,如今已成为社交媒体上最受关注的瓜之一。
要说最近娃哈哈集团里最引人注目的戏码,绝对是宗馥莉夹在继承斗争的漩涡中央。
自从父亲宗庆后仙逝,宗馥莉干脆利落地推进改革——关掉18家工厂、一把辞退一批老臣子、按劳分效、彻底做掉“只吃饭不干活”的元老班底。
这一系列动作,其实很多人嘴上骂,心里可能也挺服气:你说这要不是铁了心革新、背后没点狠劲儿,还真踩不死家族企业那一堆嗜血苟活的寄生藤蔓。
可谁都没想到,宗馥莉正收拾好旧山河,却引爆了家族仇怨的定时炸弹。
7月14号那天,宗庆后昔日的合作伙伴杜建英所生的三个私生子女——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突然在香港和杭州两地把宗馥莉告上法庭,要求分割宗庆后留在汇丰银行的18亿美元巨款。
要知道,这可不是小数目;可一时间,整个饮品圈都看懵了。
大家都在猜,杜建英和孩子们是终于按捺不住抢祖产的心,还是娃哈哈的利益格局到了“非分不可、非打不可”的生死时刻?
更扎心的是,7月16号,宗庆后的亲三弟宗泽后还踩着这点火头,给“财经无忌”独家爆料——他不但没有帮亲侄女说半句好话,反倒力挺杜建英母子,指责宗馥莉从小自私,是个只认钱不认亲的大姐。
这话一出来,网上舆论顿时分裂:你叔叔这么说话,放自己家门口亲戚饭桌上,怕不是要被骂到祖坟。
这下“血缘利益联盟”算是彻底撕下了遮羞布,三叔、杜建英、三个弟妹正式结成对宗馥莉的“利益同盟”。
其实大家都知道,宗泽后虽说是娃哈哈家族的老三,但他早在90年代就去美国自己创业,生意做得不大不小,跟杜建英私交很深,做国际出口也多亏杜建英在集团内“说一不二”的地位。
两人合作的投资公司甚至互相取名,像是摆明了宗家的“圈内话事人”。
后来宗庆后去世,宗馥莉又准备用改革重整江山,免不了动了不少人的奶酪,那些老臣子和周边的家族长辈们自然而然抱团自保,尤其像宗泽后这种,隔岸观火图点好处的,临门一脚挑破天,指责侄女其实是为自己争取谈判筹码。
我不是为宗馥莉洗白,但成年人世界的家族生意真是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利益的分配。
毕竟,娃哈哈的生意这两年数据摆在那儿:2024年营收增长53%,净入700个亿,2025年开年头两月饮料销售又涨30%。
可以说,虽然宗馥莉下手狠,但业绩就是最硬的护身符——在狂飙突进的市场,没有“铁血大姐”,估计饮品江山早被大窑、元气森林分食得差不多了。
自己冒雨冲杀到这份儿上,结果却让亲叔叔骂“你再牛逼,家族也不是你一个人的”,就问谁不心凉?
这场家族撕裂的背后,其实也是中国家族企业接班与断舍离的活教材,和最近的三星集团李在镕案、霍英东家族争产一样,人间蒸发了“血浓于水”的温情——剩下的只有法院的“信托分割表格”和舆论的风口浪尖。
别说宗馥莉,有哪个家族二代站到这个位子,不被叔叔阿姨、元老班底、外戚亲友一通围攻?
宗馥莉最讨家族长辈们忌惮的,可能不是不认亲,是她坚持“该走的都走、该干的就上”,说白了,不给“家文化”留情面——这和她父亲宗庆后当年无条件拉家人进场截然不同。
“铁娘子式”搞管理,说好听点是“去腐生新”,说难听点,格局确实太大了,容易让人没安全感。
但放到今天大企业转型期,这种年轻派的打法似乎又成了“硬道理”。
马上赢数据显示,饮品赛道像大窑这样的新势力一年份额涨得飞快,行业总盘子却没有明显扩容;娃哈哈要保住自己的江山,不冒险改革就是等着被淘汰。
宗馥莉们往前冲,伤了许多“老同志”的心,别人当然记恨成仇;可如果她什么也不做,娃哈哈还能不能有700亿的净收入?
还能不能搭上无糖茶、气泡水的风口,每年业绩逆势大涨?
宗馥莉的很多改革确实带来阵痛。
你想想,老臣们干了十几年,“吃饭不干活”的习惯成了本能,谁愿意因为管理层换血被扫地出门?
家仆文化根深蒂固,改革成果要谁来分享、谁来买单?
这些问题,放眼国内外哪个大企业的接班史里不是难题?
霍英东家族争产案、三星李在镕案,也都无非是利益博弈下家族信任的粘合剂逐渐失效。
据说有娃哈哈员工看着宗馥莉关厂涨薪心里想,终于有人给普通劳动者争口气了。
但也有人替被清扫的老臣叫屈,说“冷血女儿大权独吞,父亲打下的江山怎么就成了她的独角戏?
”宗泽后那句“天堂又不能用钱”的讽刺,其实几分无奈几分酸楚。
叔侄感情就像搁了太久的汽水,拧开就只剩下一丝笑谈和许多苦涩。
而香港法院如今直指108.5万美元的资金流转,更让这场官司变得扑朔迷离——宗馥莉没有退让,她“硬刚”到底,似乎成了唯一选择。
从业绩角度看,宗馥莉确实没错,可家族企业不只是账面数字。
她的改革像极了站在大雨天里,不管身边人怎么指责,她只想撑着自己的伞往前走。
只是这一路,亲人、元老、长辈的雨点,其实从来就没停过。
真说到最后,大家关心的好像也不是娃哈哈老宗家的谁多分了点钱——而是,这样的“父债子还,子女冤仇”有什么样的车轱辘意义?
宗馥莉有没有可能在改革的路上冲破成见、阶段性消解仇怨?
还是,终究会像大多数华人家族企业那样,轰轰烈烈几场官司后,内部慢慢变成陌路,只有市场还记得娃哈哈的味道?
其实,每一次类似的家族继承风波,除了让旁观者有吃不完的“八卦瓜”,也总会留下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旧势力真的就没有容身之地?
家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究竟能否共容?
我想,宗馥莉和她的对手们,也未必能够轻松找到答案。
只能说,一个家族风雨飘摇,一个大企业转型断裂的时刻——经历的痛苦和妥协、拉扯和奋斗,大概才是所有商业故事背后最真实的底色。
等有一天,娃哈哈能否再创辉煌?
没人能给答案,这一切还要宗馥莉们自己书写。
至于我们看客,也只好一边感叹家族企业的恩怨情仇,一边继续关注这出现实版的“宫斗大戏”演到哪里才算落下帷幕。
来源:百度新闻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