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在澳洲屡遭种族歧视,原因竟然是因为她每天带伞上班?

38岁的单慧,是一位来自中国上海附近的小镇的女性,如今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霍巴特市工作。

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她都会携带一把伞,但这并非是为了抵挡风雨或是烈日,而是为了自我保护,以防遭遇种族歧视和攻击。这一举动背后,是一个关于个人安全与社会包容性的深刻议题。

图片[1]-上海女子在澳洲屡遭种族歧视,原因竟然是因为她每天带伞上班?-华闻时空

据澳媒9月29日报道,单慧来到澳洲始于她年轻时的选择。在母亲的建议下,尽管她更倾向于学习日语,但她还是选择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她的职业道路,也影响了她的人生轨迹。

图片[2]-上海女子在澳洲屡遭种族歧视,原因竟然是因为她每天带伞上班?-华闻时空

2019年,单慧与丈夫一同移居澳大利亚,希望能够在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度找到归属感。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从位于Sandy Bay的家到霍巴特北区的办公室,单慧每天需要驾驶约10公里。

抵达目的地后,她会将车停在距离办公室几百米的地方,然后紧握伞柄,开始一段充满不确定性的步行路程。这把伞成为了她面对外界恶意时的一道心理防线。

单慧坦言:“我必须带点什么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这真是令人难过,但有了它,我会感觉更安全。”

图片[3]-上海女子在澳洲屡遭种族歧视,原因竟然是因为她每天带伞上班?-华闻时空

今年3月,单慧在接近办公楼时遭遇了一次严重的种族歧视事件。当时,两名青少年向她投掷罐头,并用侮辱性的词汇“Ching chong”称呼她。这种经历对她而言并不陌生。

单慧回忆道,经常有青少年试图向她索要钱财,当她拒绝时,便会遭到嘲笑和言语上的攻击。尤其是针对她的英语发音,成为了对方取笑的对象。

图片[4]-上海女子在澳洲屡遭种族歧视,原因竟然是因为她每天带伞上班?-华闻时空

5月22日,一个周三的早晨,单慧又一次经历了类似的场景。那天,她正匆忙赶往办公室,突然发现前方聚集着一群青少年。为了避免引起注意,她刻意放缓了步伐。

然而,这一切并未奏效。其中一名女孩大声喊出了侮辱性的词汇,女孩冲她喊着 “Ching chong”,周围的人纷纷加入,场面一度失控。面对这样的挑衅,单慧保持了冷静,她告诉对方:“如果你想羞辱我,应该学习普通话。”

图片[5]-上海女子在澳洲屡遭种族歧视,原因竟然是因为她每天带伞上班?-华闻时空

可是,女孩并没有停止她的恶行,反而变本加厉地嘲笑单慧的英语发音,周围的其他青少年也跟着一起哄笑。更过分的是,最后这个女孩还说出了一个极为侮辱性的词汇 “婊”。

单慧向警方求助,但得到的回复让她感到失望。警方表示,已经对这些青少年进行了口头警告,并告知他们可能会联系家长。

对于单慧而言,这样的处理方式远远不够。“法律真的很宽松,我们需要更严格的措施来打击青少年犯罪。”她呼吁社会关注这一问题,“实施仇恨犯罪的成本并不高。”

图片[6]-上海女子在澳洲屡遭种族歧视,原因竟然是因为她每天带伞上班?-华闻时空

塔斯马尼亚警方对此做出了回应。Jason Klug警官指出,虽然基于种族主义的仇恨犯罪报告并未显著增加,但青少年犯罪确实在上升。警方正在通过多种手段应对这一挑战,包括成立青年犯罪干预小组,加强与社区组织的合作等。

Klug警官强调:“我们有一系列立法权来处理反社会行为,并打击、扰乱和追究这些行为的实施者。逮捕、驱离和搜查都是警方在处理反社会行为时会考虑的方法。”

此后,单慧的工作环境并未因此变得安全。即使在一家大型购物中心附近工作,她也不敢轻易离开办公室去吃午饭。她鼓励遇到类似情况的人们勇敢站出来,但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行动。“如果觉得不安全,那就应该报警。”

图片[7]-上海女子在澳洲屡遭种族歧视,原因竟然是因为她每天带伞上班?-华闻时空

她说道,“在我的经历中,那天只有一名出租车司机,我认为他也是一名新移民。他没有为我挺身而出,但我不怪他,因为他也很容易遭到青少年的攻击。”

单慧的故事反映了当前澳大利亚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尽管澳洲和警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对于像单慧这样身处其中的人来说,改变来得太慢。

图片[8]-上海女子在澳洲屡遭种族歧视,原因竟然是因为她每天带伞上班?-华闻时空

她表示,持续的恐惧已经对她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我来这里学习英语,努力融入社会,但那些对我大喊大叫,叫我‘滚回中国’的人有时会让我后悔学习了英语。”

她感慨道,“也许我去另一个国家,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来源:网易号土澳的故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