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雅图西侧的奥查德港,一座小巧而充满故事的私人退伍军人博物馆静静伫立。馆主戴尔·尼茨,这位年近八十的退伍老兵,用自己的收藏串联起一段段尘封的军人往事。这里没有宏伟的展厅,也没有精致的陈列,却承载着本地退伍军人的英勇与牺牲,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一段真实的历史。尼茨用满腔热忱守护这些记忆,让逝去的故事得以延续。而他的一句话,道出了这座博物馆的真正意义:“这不是关于我,而是关于他们。”
夏日,距西雅图以西二十多英里的普捷湾上,一群美丽的鸽子鸣叫着从奥查德港飞向对面的布雷孟顿海军造船厂。一百多年来那儿一直是美国海军重要的舰艇制造与维修基地。海岸线上可以望见退役驱逐舰改成的海军博物馆,高大的塔吊机,大片制造舰艇的高棚船坞,进港待修的各式军舰,甚至包括一艘航母。相比而下,海湾这边的奥查德港是个人口不足两万的安静的居民小镇。
华盛顿州的奥查德港
退伍军人历史博物馆就位于镇上海湾街 825 号。它于2012年开馆。一个狭窄的店面内,陈列着各军种的装备和纪念品。这些陈列品都是年近八十的唯一看店人兼馆长戴尔·尼茨(Dale Nitz)的收藏,他希望与大家分享展品背后当地美国退伍军人的故事。
博物馆入口处陈列着陆军航空兵威廉-C-尼兹中校的照片和勋章。镶框上的标签写着 “戴尔的父亲和英雄”。馆主父亲在服役 29 年后退休,全家在本地定居。馆主1964年从克洛弗公园高中毕业后,在海岸警卫队服役四年。2011年,他从本地一家农场的商店退休。
退伍军人历史博物馆入口
这家私人微型军事博物馆的收藏活动始于 2010年。当时尼兹先生偶然收藏到一套1928年美国西点军校学员阅兵服及其它物品。他发现灰蓝色军服,灰色头盔、剑和腰带是二战退役陆军上校 J.W. 拉克特穿过的。他了解到这位上校曾在波兰的战俘营中度过五个月后,带领三名士兵成功越狱。为此他获得战俘勋章。五十年代被派往中国台湾任美军首席顾问。随着挖掘出更多上校的照片和个人物品,这位军人的故事逐渐丰满起来。拉克特上校最终在华盛顿州路易斯堡军事基地退役,在本地居住直至1990年辞世。
关于拉克特上校的展品
尼茨先生选择的展品都是与当地退伍军人有关的,重点是讲述展品背后军人的故事。他最喜欢的一套物品来自他已经去世的朋友,二战老兵约翰-“巴德”-霍克(John “Bud” Hawk)。布雷默顿市一年一度的武装部队纪念日游行就是为了纪念他而于 1948 年首次举行的。霍克的展品包括一套二战时期美军军服、蓝色荣誉勋章等。1943年霍克从班布里奇(Bainbridge high school)高中毕业, 参军赴欧洲参加二战,成为巴顿将军手下的机枪手。1944年8月,在著名的法国法莱兹包围战中,他负重仍来回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指引美军炮火修正射程向德军的树林阵地开火,直到敌人出来投降,俘虏了 500 多人。哈里-杜鲁门总统亲手授予他国会荣誉勋章。在服役期间,他曾获得 4 枚紫心勋章。霍克退伍后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当了31年小学教师和校长。他并不喜欢被称为英雄,他常说:”战争中没有赢家。”
为了节省空间,尼茨先生有时只展示制服上的帽子。最早的帽子来自 19 世纪 80 年代,其中包括一顶印第安童子军的高帽,帽子上有珠饰帽带。在螺旋桨和飞机模型旁边,一件飞行员的全套皮装非常引人注目。很多勋章上都有名字和日期。展品有许多船只和飞机模型。博物馆还特别强调了海岸警卫队,尼兹曾于 1964 年至 1968 年在海岸警卫队服役。
馆内展品
尼茨先生肯定算不上博物馆专家。进入狭窄的馆内,沿着基本上仅容一人行走的走廊,两边都是文物,直到你到达后面的房间。这里很拥挤。我在那里的时候,还有两个人进来了,要想绕过他们还真有点困难。
此外,展品不一定按时间顺序排列。可以看到一些大致的分组: 珍珠港事件、海军航空/航空母舰、海岸警卫队、武装部队中的女性、越战直升机飞行员、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战舰失事以及莱特湾海战。在这些展区中,可能还会有一些不相关的文物和展品。
馆内展品
其他展品包括已故海军军官唐-罗斯(Don Ross)获得的二战中的第一枚荣誉勋章,他后来就在奥查德港定居,海军格鲁曼 TBF Avenger 鱼雷轰炸机模型,珍珠港被日军击沉的亚利桑那号战舰上的水桶,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和大黄蜂的甲板碎片,以及在所罗门群岛缴获的日军头盔、B-17残骸、战舰奖杯、海岸警卫队破冰船上的部件、以及 NC-4 号水上飞机(首次飞越整个大西洋的海军水上飞机)机组人员的真实墨迹签名.……
太太十年前曾在另一小镇古董店购得灯塔造型的台灯,十分喜爱,放置在家里钢琴之上。我们在尼兹的馆内惊喜地发现一座同款的台灯,了解到这座灯塔建在华盛顿州沿太平洋海岸一座叫作毁灭岛的小岛上,1891年雾信号灯投入使用。二战期间这座灯塔屋由美国海岸警卫队接管使用。
馆内展品
尼兹的收藏大多是从网上和当地古董店购买。大约三分之一是退伍军人家属捐赠的。每件文物都有一个故事,尼兹认识其中的大多数军属。他信守永不出售捐赠品的承诺。参观者如果对某件展品表现出兴趣,尼兹都会凑近如数家珍般讲述相关的故事。
馆主尼兹(右)与参观者
“我的全部工作就是讲述他们的故事,” 他说。“这不是关于我,而是关于他们,所有的退伍军人。这就是我这样做的原因,让他们的记忆永存”。
尼兹独立维持博物馆营运并支付费用,他甚至没有注册非营利机构以获取各类赞助基金。所有展品都不出售。入馆是免费的,门口摆放着供自愿捐助的玻璃瓶子。每周三至周日尼兹先生都与他的伙伴爱犬瓦亚一起照看博物馆。
出馆走在海湾街上,脑海里有一种时空交错的幻觉。眼前这个海湾,在日军偷袭夏威夷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后,有多少劫后余生的舰艇被拖至这儿修复又重返前线,又有多少英雄儿女从这儿出发奔赴世界各地抗击法西斯的战场。我的心中油然升起对尼兹先生的崇敬之情。这家小小的略显杂乱的私人军博馆,传达出了美国民间对服务国家并作出巨大牺牲的军人无比的自豪与荣耀感。不过,战斗英雄霍克校长语重心长的一句话,“战争中没有赢家”,确实发人深省。但愿普吉湾的天空永远有洁白的和平鸽飞翔!
(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阚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家乡上海奉贤任教。1990年赴美留学。从事国际酒店及高端物业管理,曾任职于美国凯悦集团,上海证券大厦,上海和平饭店。现居美国西雅图。喜爱阅读,旅行,接触世界各地不同文化。文学创作上偶有诗歌散文见诸报刊杂志。美国西北华文笔会会员。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