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怡经历三灾六难(第15节)
赣州西津门雄伟、墩实,还是宋朝建筑。此门高三、四丈,连结着一环一环的城堞、城堡、城垛,曾抵御红军六次攻打,秋毫无犯。如今,戒备森严,是出入赣州城的必经关卡。
旭日东升,城门内外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派喧闹,唯有三三二二挑大粪、挑尿水的经过,人们才捂着鼻子避让。也唯有这些菜农,大摇大摆,毫无顾忌地来到哨兵面前,接受检查。哨兵则憋着气,脸色憋得通红,例行检查的动作特别快。查完,也不说话,只是连连挥手让其快走。
神不知,鬼不觉,这时,药品已经运出城了。原来,贺怡早已安排将粪桶制为两层,大批药品就装入厚厚的夹层内,来来往往,蚂蚁搬家,从哨兵的眼皮底下出城。
几天后,药品运到了山上游击队手里。陈毅不由乐呵呵地夸赞:“贺怡这鬼妹子,鬼点子就是多!”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7月15日,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南方游击战争终于熬过了最艰难困苦的阶段。
1937年9月21日上午,赣州中华大旅社。
一位村姑打扮的女人,由王贤选、何三苟等人陪同,穿厅而入,走进客房。她摘下花布头巾,竟然是贺怡。项英、陈毅眼睛一亮,赶紧上前,一人握住她一只手。此时,三人心潮汹涌,百感交集,贺怡喉头一哽,泪水涌流,随即放声痛哭,哭得双肩耸动,泣不成声。
项英、陈毅都是千辛万苦,死里逃生出来的人,岂能不理解她的心情,想劝慰两句,却抑不住双泪迸流。倒是一旁的王贤选、何三苟坐立不安,不停地干咳几声。
还是陈毅先反映过来,抚着贺怡颤抖的肩膀,说:“贺怡,这三年你很不容易呀,毛泽覃同志的牺牲对你打击很大,但是你挺住了。在对敌斗争中,你表现得很坚强,现在,我们都回到了党的怀抱,应该高兴……”
项英拉过来几把竹椅子:“来来来,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
贺怡在中华大旅社住了两天,除汇报赣州地下党的工作外,还见到杨尚奎和方志敏的遗孀缪敏等人,交谈彼此别后情景。9月24日,项英前往南昌,会见八路军驻昌办事处代表顾建业;致电叶剑英、毛泽东,汇报了南方游击战争情况,恢复了党的直接领导;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谈判……贺怡则随陈毅前往油山,开展南方各游击队改编的工作。
没想到,在油山期间,竟发生了一件奇闻–“贺怡为陈毅开刀治病”,这奇闻在游击队广为传颂。
油山只有土屋、草棚,居住环境特别艰苦,蚊叮虫咬,是常有的事,陈毅并不在意。但,气候已经转凉,活跃的山蚊都是又大又毒。果然,几天后,蚊叮处红肿化脓了,又数日,竟发展为一个大痈,一条腿肿得像个小水桶粗,疼痛无比,陈毅开始发烧。
三年游击战争的考验都过来了,陈毅是何等坚强之人。可是,高烧得迷迷糊糊时,他也时而发出呻吟。卫生员找来了,一见这病状就说:“糟糕,糟糕,问题严重!”原来,这种痈毒十分厉害,搞不好,痈毒就会感染血液,引发败血症,就有生命危险。
同志们都叫卫生员:“医生,你快点治疗呀!”
卫生员也慌了,说:“怎么治,又不能挤压,搞不好更会感染。这要动手术,哪来的刀,怎么消毒,什么设备都没有。再说,我也没学过开刀呀!”
这一说,大家都傻了。那时,油山哪有什么医生,卫生员其实也就是一般的战士。他只知道问题严重,平时,给战士们涂抹点药水,贴块膏药,擦擦伤痛还可以,开刀的事,连见也没见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