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丨第二章 入职钢厂 画画特长成了我的吉祥树、护身符

“批林批孔”宣传组

1973年初,“批林批孔”运动又开始了。“批林批孔”,“林”是指林彪,“孔”是孔子,那时都叫他孔老二。

    厂里雷厉风行,马上进行部署。为造成批判声势,在新建成的厂办公区南侧,搭建了 30 米长的宣传栏,抽调专人成立批判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批判组直接隶属厂宣教科长郝桂林领导,三名成员的分工是,王汉宗负责文字组稿,我负责版面设计和画画,周天福负责抄录文字。

    王汉宗是广东人,高挑清瘦,戴一副黑边眼镜。爱人杨红芳是上海人,聪慧贤淑。夫妇均是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王汉宗,读书多,文笔好,说话尖刻,加之上海复旦大学的名气,自然成为厂里近 60 名大学生的领袖。唐山矿院的蒋胜利、四川大学的丰孝俊、北京钢铁学院的晖斌、天津大学的周霖萍等都与之过从甚密。

    周天福,来自邯郸地区临漳县,在焦化车间当劳资员,楷书写得不错。我们三个人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每一期内容先根据运动进展由宣教科

    出题目,提要求,王汉宗再把它具体化,或文章,或故事,或中央精神摘抄。我是根据文字内容设计排版,并尽可能绘成画面,使之图文并茂,活泼生动。文字正文除周天福书写外,我还要把标题穿插写成魏碑或隶书,以求形式多样。每月一期,每期要忙半个月,后半个月就可以看书画画了。

    经过半年多的批判,林彪的罪行已经路人皆知,臭不可闻,但孔子何许人也,厂里职工大都知之不多。2000 多年前的古人怎么跟如今的林彪扯到一起,大家一片茫然。“四人帮”如何利用“批林批孔”把矛头指向周恩来,老百姓也不可能知道。但几个月的运动下来,大家不仅知道了孔子字仲尼,排行老二,还知道了他《论语》的核心是克己复礼。他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广收弟子为了宣扬“三从四德”的封建礼制。

    事过几十年后,平心而论当时国人是否真的了解《论语》不得而知,但普及了历史知识,都知道了孔子的名字应是不小的意外收获。现在的尊孔,学国学,全世界办孔子学院,1974 年“批林批孔”如果孔子地下有知该作如何感想。对当时的这场运动,应该是莫大的讽刺吧。

    每天在一起工作,我对王汉宗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家是世代渔民,能考上复旦大学新闻系当是鲤鱼跳龙门。复旦大学历史悠久,其新闻系又在中国最有名气。王汉宗才华出众才赢得了上海姑娘杨红芳的青睐。王汉宗也知道了我的境遇和理想抱负,知道我虽是小学毕业,但酷爱看书,几个月下来,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周日他们家的大学生聚会我也成了常客。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我们在一起谈古论今,一起探讨文学艺术,一起关注国家大事,一起忧虑未来。用王汉宗的话说:“钢厂一百多个中学生,唯一能和大学生在一起对等聊天交流、相互思想碰撞的只有你韩玉臣。”

    道不同不相与谋

    “批林批孔”运动像暴风,来得急,去的也快。运动结束,我们大批判组完成使命,王汉宗调离钢厂到市内中学当老师去了,周天福仍回焦化车间,我暂留宣教科帮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宣教科长是邯郸临漳人,来钢厂前在县委当通讯员,30 出头便成了厂里要害部门的负责人,算是少年得志。科长吃苦肯干,兢兢业业,搞宣传工作可谓人尽其才。但弱项是知识单一,举轻若重,农民意识较强。

    图片[1]-第五期丨第二章 入职钢厂 画画特长成了我的吉祥树、护身符-华闻时空

    在中国美术馆

    照理讲,我一个反革命的子女,能留在宣教科帮忙,应该对新领导感激涕零,积极靠拢,然而却恰恰相反,我们相处得是不即不离,不冷不热。

    我很有自知之明,厂里之所以利用我是因为写字画画的特长。我必须不断努力使之更长,让厂里不能不用我,这样在厂部机关不仅有一席之地,有朝一日还有可能去当画家,另辟人生成功蹊径。确立了这个目标,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肯定会拼命画画。但科长却不能看我画画,不断地指使我干这干那,到车间敲锣打鼓送贺信得去,催要车间的通讯稿要办,弄得我每天跑东跑西,荒废了不少时间。

    我每年一次到北京看全国美展,购买美术材料,科长也是不大情愿,总找理由拒绝。硬顶不行,我只好软磨。厂里要搞大的宣传活动,我就说缺材料,拖着不办,最后他只能同意我去北京。我的底气是:反正画画没人能替代我,我的要求又不过分,你看着办。

    我们在一起相处最不愉快的是,每次从行政科领来的白报纸、广告色、铅笔,他都要数一遍,要求我用过的纸都要对得上数,用完的铅笔头要上交。遇到这样的领导,我深知没有硬顶的资本,只能无奈地忍受,同时学习效仿其工作认真的长处。

    从进厂算起,我在政治部帮忙将近 3 年,没日没夜拼命工作,一个人顶两三个人干活,为什么几百人的机关就没有我一个人的位置呢?就不该有我一张办公桌吗?

    世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韩玉臣艺术简介】

    1954年生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全国人大代表。

    幼蒙庭训,喜书法,好丹青。1968年因画伟人像初识油画,先后师从中央美院李桦、苏高礼、梁玉龙和著名画家张文新。

    华斯皇家装饰博物馆,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热那亚公爵宫、比利时布鲁塞尔于克勒艺术中心、罗马波拿巴宫、俄罗斯列宾美院、乌克兰基辅国立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

    荣获第12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展最高荣誉“伟大的洛伦佐终身成就奖”,油画《牧羊女》荣获第152届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金奖,《朝拜路上》荣获第225届法国艺术家沙龙展铜奖。

    多幅油画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等艺术机构和政要名人收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