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期丨第七章 出任总经理 没时间画画只能抽空练书法玩摄影

再次面临痛苦的抉择

百货公司下辖 20 多家企业中,邯山商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商品最全,在邯郸广大百姓中形成“不逛邯山,不算到邯郸”的消费习惯。1982年之后,伴随着“人民”和“赵都”两大商场的新建,邯山商场规模优势不复存在,加之走马灯似的更换领导,企业步入效益下降,管理混乱,风气懒散的困境。

在商言商,时代既然把我的命运与艺术分割开来,把我推到企业的世俗处境,而个人又无力改变,唯一的选择是适应,是应对,正如古人所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

张家界写生回来后,公司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到邯山商场蹲点,同去的另外两个人是公司副总经理钱玉玲、工会副主席黄海增。如此高规格的蹲点工作组,可见公司对邯山商场的重视,对改变邯山商场问题的决心。

为了弄清邯山商场存在的问题,我一头扎进柜组,翻账册,摸库存,与员工干部反复交流。钱总忙于公司年底的结算,只能两头兼顾,偶尔到邯山来看一下。黄主席刚开始去了几天便不再露面,而我却把这次蹲点视为真正了解商业经营,掌握商业管理的机会,三个月几乎每天盯在那里,把所有问题都摸得一清二楚。

工作组虽然做出了巨大努力,无奈邯山商场领导班子不给力,缺乏权威性和号召性,最终 86 年底没有完成任务指标,员工收入下降,怨声载道。

穷则思变,进入新的一年,邯山商场干部员工希望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我在邯山三个月扎实工作和远见卓识,大家便把改变邯山面貌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纷纷恳请让我到邯山商场主持工作,后来又发展到商场副总召集十几名中层干部,一起到公司找领导请愿,要求我去当总经理的局面。

要不要去邯山商场工作?如果去了,能否把商场工作搞上去?去邯山商场就必须全身心抓经营管理,自己的画家梦还有没有可能实现?围绕这些问题我思索着,犹豫着,反复权衡着。

去邯山商场改变其被动落后的面貌是工作职责所在,于我是义不容辞。“邯山”在邯郸商业举足轻重,去“邯山”就意味着背水一战,成功则有进一步发展空间,不成功则只能混一个公司中层。但转而又一想,邯山商场存在问题已经了如指掌,如何扭转局面也已胸有成竹,只要心无旁骛,抱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和信念,就一定能把工作搞上去,必将奠定自己将来在公司以至在邯郸商业的发展基础。任何事情都是有得必有失,这样的决策,失去的恰恰是自己心爱的艺术,是自己想当画家的梦想。此外,到商场当总经理,不仅仅是时间的付出,更要面对繁杂纠结的社会环境和企业内部的人事纷争,处理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失去的还有精神的愉悦和自由。这种痛苦不是常人能理解的,其程度只有热衷于艺术的人才能有切身的感受。

人的追求梦想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正当我还在思考犹豫时,邯山商场的干部却屡次给我鼓劲打气,钱总等老领导也一再动员我去试一试。我爱人贾晓峰也帮我分析,认为追求艺术固然是精神的更高享受,但就我目前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状况,成功的概率很低,人生的价值取向是多样的,趁年轻到商场去闯一闯,可能未来就是另一番天地。人有了更多的经历,有了更深刻的磨炼,也是艺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人生的另一种财富。如果在商业上有了地位和雄厚的物质基础,反过来又为今后更大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的范例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绝对的收益最大化,都是两难选择。经过这么反复比较,在内外各种条件的制衡和作用下,我决定到邯山商场去搏一搏。

1987年 3 月 12 日,我出任邯山商场总经理,卧薪尝胆,雷霆手段,拼搏四年终于扭转了企业困难局面。1991 年 1 月 11 日,又出任百货公司总经理。1993 年 12 月 10 日,又出任阳光集团董事长。这一干就是 20 多年,在此期间没有整块时间画画,只能在其他艺术领域另求发展了。好在艺术是相通的,是可以相互借鉴的。

    第一次尝试拍摄影接片

    摄影是人类科学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利用专门设备把光线和绘画两者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摄影家的能力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我对摄影的喜欢始于刚参加工作之初,真正开始了解照相机的功能,学习摄影的技巧,则是在五七钢厂工会期间,缘由一是工会工作的需要,记录厂里重大政治和生产活动的任务是我份内工作;二是摄影与绘画是姊妹艺术,无论构图、取景还是光影变化,均以美术理论为基础,这恰恰是我的专长。

    正是这两种原因,我对摄影技术的研究和掌握程度,肯定要高于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从钢厂调到百货公司,虽然从事的是文字材料工作,但公司大活动,节假日家人出游或朋友聚会,照相任务由我担纲也是必然。熟能生巧,照相机摆弄多了,对光圈大小、速度快慢、景深远近三者关系掌握得十分娴熟,对拍照时是光圈先决,速度先决,还是全手动等四种模式,也运用自如。尽管如此,我因梦想是当画家,玩相机拍照片则仅仅局限满足工作和为画画需要这个层面上,没想到会去玩专业,会去当摄影家。

    刚出任邯山商场总经理时,要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和利润指标,要处理企业内外和商场上下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工作量和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以至于第一年无暇他顾,天天忙于会议,安排促销活动,外出采购商品,与客户谈判等事务之中,自己醉心的艺术只能束之高阁。

    经过艰苦的努力商场工作开局良好,效益快速提升并逐渐步入正轨,这时利用外出采购商品和参加厂商订货会的契机,我重新背上了久违的照相机,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起摄影艺术,以满足自己的心灵追求。

    1988年 4 月,商场百货部受邀到云南西双版纳参加厂家产品订货会,经理王保国和陈淑兰盛请我一同前往。西双版纳自从画家袁运生将此地风景绘制成首都机场大型壁画后,便名声大噪,我想借开会之机欣赏一下别具特色的热带雨林风情,便答应了百货部的请求。

      参加厂家组织的会议,对于每天忙忙碌碌的我来说就是休息,就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身心调整。我们一行几人先飞到昆明,再转道去西双版纳。第一天是开会,选货订合同,后几天就是轻松的旅游观光。

      西双版纳景点很多,我们首选是热带雨林,然后经拉祜族村寨和布朗族村寨,最后到达与缅甸接壤的打洛。一路走来,我用自己的理光牌单反相机,拍了很多少数民族风情的照片。

      打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重要口岸,这里风景秀丽,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风景是“独树成林”。这是一株高达 28 米,树龄约有 900 年的大榕树,主干上生出众多气生根,顺树而下,相互交缠,盘于根部。左右两侧的主枝上,有 32 条大小不等的气生根垂直而下,扎入泥土,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塑造出一树多干的成林景致。

      见到这么奇特的大树,我连忙举起相机,想把整个景观拍下来,可惜镜头容纳不下。我当时用的是 35-100mm 的普通镜头,为了把“独树成林”全部装下镜头,只能不停地后退,直到拉了几十米的距离才拍了张完整树形的照片。

      长年绘画聚焦的常识告诉我,用一张片子拍出这么大的场景,加之又是这么远的距离,其成像效果肯定是粗糙的,清晰度是低的,从摄影角度看,根本不能算为摄影作品,充其量是到此一游的纪念。近距离拍大场景,常规的做法是用 15mm 大广角镜头或是鱼眼,但其缺点是拍出的景物因透视关系会严重变形,影响感官效果。

      怎么能近距离用普通镜头或是小广角把全景拍下来?我急中生智想到了接片,就是原地不动,移动相机角度把场景等分为三四部分进行拍摄。按此方法我在调焦时,又进一步琢磨出利用相机里的等格线,确定横坐标,利用景物的特征确定每等分竖坐标。此办法想出后,我先模拟了几遍,然后就开始尝试。为了保证成功,用这种方法连续拍了几次。

      勐景来是紧毗缅甸的村寨,居住在这里的中国傣族和缅甸的掸族和睦相处,寨子边清澈的碧潭,夕阳西下呈现出浮光跃金的景色。在这里,我又用刚刚悟出的接片方法,拍了一组傣寨的夜景。

      云南是全国的旅游大省,风景颇多。告别西双版纳,我们又去了大理,仍然用此接片方法拍了崇圣寺三塔和苍山洱海。

      那个年代,数码摄影技术在中国还没有,仍是传统的胶片,接片效果如何没法从相机后视窗里去辨别,只能凭感觉碰运气,况且我又是第一次这样尝试,根本没把握。

      从云南回来到邯郸,我急忙把胶卷送到熟悉的电业三木照相馆,并千叮万嘱这是拍的几幅底片接起来的风景,洗印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

      几天后,照片洗出来了,打洛的“独树成林”和“傣寨夕照”接得非常好,无论透视关系,还是细节衔接,都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苍山洱海”由于水的波纹变化和光影反照不同,存有明显的不衔接痕迹,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第一次接片尝试的成功,让我在欣喜的同时,找到了未来摄影突破的方向,使自己开始步入由一般的拍照提升到专业技术的层面。

      习字临帖成了第一爱好

      以方块字为特征的中国字,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表意最准确的文字。现代汉字又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再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在此基础上,以其笔法、结构、章法,及其干湿浓淡枯的墨色变化,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故称为书法。

      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产生了钟繇、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张旭、怀素、米芾等著名书法家,创就了《兰亭序》《祭侄稿》《多宝塔碑》《曹全碑》《泰山石刻》等不朽的书法作品。

      文革初期,迫于对未来命运的担忧,我在父亲辅导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临帖练字,并初步具备了隶书、魏碑、行书三种书体的书写能力。1970年 16 岁参加工作后,又在工会和宣传部历练了 9 年 , 虽没有成为书法家,但因办展览、出批判栏的客观需要,写字于我是须臾不可分的基本工作诉求,即便是没有刻意下功夫苦练,也自然熟能生巧,水平不断提高。

      转行商业,脱离了宣传工作,虽然用毛笔写字的机会少了,但此特长并没丢,公司给各基层单位的贺信,下达通知等凡是需要用书法的工作,肯定是非我莫属。春节前给机关同志写对联,更是一忙就是好几天,常常写得手腕酸疼。

      到邯山商场工作后,整个生活节奏和规律完全变了。早上 8 点要准时赶到单位,中午要么值班,要么需要接待客人,晚上下班也没有准点,往往回到家都是十点以后。星期天、节假日更是商场最忙的时候,作为企业一把手必须盯在岗上与员工同甘共苦。晚上即便回到家本已经很累了,却不能安心休息,往往还会考虑第二天的工作。我于邯山商场经营危机时就任,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必须是这个工作状态,必须舍命去拼搏。

      邯山商场作为邯郸最老名气最大的企业,许多业务需要总经理亲自出马协调,许多紧缺商品需要总经理去联系沟通,这样出差的机会很多,1988年我在外的天数高达 196 天,居商场第一。

      外出拜访厂家,联系业务,固然紧张劳累,但相比在单位盯岗坐镇,要单纯很多,其中在火车汽车上的时间就占到了一半,利用此闲散空隙时间看书学习,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这时我想到了习帖练字,想到了另辟蹊径的艺术追求和享受。于是,每次出差,背包里必带上字帖,有怀素的《自叙帖》,王羲之的《圣教序》,黄庭坚的《松风阁》,北魏的《张猛龙碑》以及毛泽东的草书。火车上,汽车里看帖,记结体,悟章法便成了每次出差的必修课。有时出差时间长,还会顺便带上毛笔纸砚,在宾馆里抽空挥毫泼墨个把小时。

      那些年代,各种会议,各种学习很多,作为商场的一把手常常必须出席,而往往会议的内容与己无关,但又不能离开。遇到此种情况,我就会顺便带上上海书店印行的小版本《真草隶篆四体字典》,悄悄地翻阅,或是用钢笔在纸上临摹,反正不能让时间白白浪费。

      书法既有法度,同时也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关键要勤、要“痴”。唐代草书有两个大家,张旭是个“疯子”,以书法为生,以书法为傲。杜甫形容说:“脱帽漏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怀素出家为僧,家里很穷,种了一片芭蕉林,把叶摘下来当纸用。没有纸写字,便在漆盘上写,直到把盘子都写穿了。我常常以这两位大家的勤奋事迹自勉。

      水滴石穿,铁杵磨针。我虽然在一线商场拼打,但用这种方法,几年下来书法水平明显提高,对书法艺术内涵的理解也在常年临摹中有了质的飞跃。

      【韩玉臣艺术简介】

      1954年生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全国人大代表。

      幼蒙庭训,喜书法,好丹青。1968年因画伟人像初识油画,先后师从中央美院李桦、苏高礼、梁玉龙和著名画家张文新。

      华斯皇家装饰博物馆,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热那亚公爵宫、比利时布鲁塞尔于克勒艺术中心、罗马波拿巴宫、俄罗斯列宾美院、乌克兰基辅国立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

      荣获第12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展最高荣誉“伟大的洛伦佐终身成就奖”,油画《牧羊女》荣获第152届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金奖,《朝拜路上》荣获第225届法国艺术家沙龙展铜奖。

      多幅油画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等艺术机构和政要名人收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