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期丨第七章 出任总经理 没时间画画只能抽空练书法玩摄影

第一次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个人展览

转行经商十几年,我与艺术距离越来越远,除个别老画友偶尔还有联系外,同年轻一代艺术家基本没来往。我重返艺术圈需要一个节点,需要一个形式,于是便决定在邯郸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殿堂——博物馆,做个涵盖美术、书法、摄影三个领域的个人艺术展。

邯郸博物馆建于 1967 年,是“文革”初邯郸人民献忠心的产物。博物馆是个二层建筑,一层北侧是 1000 平方米的书画展厅。

这是我第一次在邯郸艺术界亮相,成功与否非常重要。展览涉及三个艺术门类,作品比较多,占据了北侧的全部展位。为确保展出效果,对展厅的墙面进行了重新粉刷,更换了部门射灯,使面貌为之一新。依据展厅的实际面积,对展出的 222 件作品,按照门类和创作年代进行陈列。

一个展览的影响力大小除作品本身质量外,还取决于开幕式的宣传声势和嘉宾档次。宣传声势上除沿用了挂在外墙房檐上的50米×1.5 米的展标外,还专门制作了 15 米 ×3 米的巨幅展牌,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的“韩玉臣”三个大字格外醒目。博物馆广场南北两侧竖立了红色门柱,展厅入口处专门制作了 2 米见方的屏风,两侧摆放了北京百丽公司专程送来的天堂鸟大花篮。

图片[1]-第二十四期丨第七章 出任总经理 没时间画画只能抽空练书法玩摄影-华闻时空

展览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嘉宾,反复斟酌后,决定请邯郸市委老书记时任河北省主管文化教育的副省长刘健生和中国书协副主席旭宇。当我前往石家庄向刘书记汇报了此想法后,他非常支持,一边翻看台历一边说:“我 11 月 15 日从法国回来,16 日星期六上午 10 点准时到邯郸参加你的展览开幕式。”跟刘省长沟通后,我又给旭宇主席送了请柬。

按照政府迎来送往的惯例,回邯后以阳光集团的名义给市委、市政府递送了河北省主管副省长参加展览开幕式的报告。市委领导十分重视,马上做出了市里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的安排。

16 日初冬的邯郸,阳光明媚,晴空万里,阳光集团 2000 多名员工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艺术界朋友汇聚在博物馆广场,共同见证我个人展览开幕的盛况。

省领导刘健生不仅自己前来,还把河北省文联主席冯思德也一同邀来。邯郸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志武、市委副书记张宝岩、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赵风楼等领导也早早赶来参加开幕式。

面对嘉宾和几千名观众,我感慨万分,在致辞时,回顾了自己从艺的经历,讲述了企业经营与文化的关系,表达了百尺竿头更上层楼的决心。

中国书协副主席旭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的艺术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邯郸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会新代表市四套班子在最后讲话时,对阳光集团为全市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的贡献,对我坚守艺术理想的崇高境界给予了充分肯定。

开幕式剪彩后,省市领导、艺术界朋友和观众步入精心布置、大气高雅的展厅,对作品赞不绝口。

展览取得了巨大成功,省市媒体不吝版面给予了充分报道。展览期间,除艺术界朋友外,阳光集团的很多重要业务伙伴,如上海联华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波司登集团董事长、日本夏普电器中国区域总经理等也纷纷前来参观祝贺。

出版《书法作品集》和《美术摄影集》

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说:“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管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法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迹的发源地。”旭宇老师对我书法的褒奖和肯定,让我对自己书法的实力有了重新认识,并按照他的建议开始筹备个人书法集的出版。

把自己的文章、书法作品变成铅字图片,印成书籍摆到书架,这是千百年来所有文化人最看重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出版书的门槛虽说是降低了,但正规出一本书也非易事。

依据旭宇老师的推荐,我找到河北美术出版社的张建斌,请他设计装帧和封面题字。张建斌毕业于西安美院,有较高的艺术鉴赏眼光。我第一次出版书籍,理所当然得找个书法大家题写书名。张建斌在出版界工作多年,有一定的人脉关系,由他联系到时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题写了“韩玉臣书法集”。

书名是中国书法界泰斗所写,书的内容绝对要匹配,接下来是书法作品的筛选。日常感觉自己的字写得还可以,但真要出书,见为永久的印痕便有了压力。筛来选去,挑出 30 多幅,又匆忙赶写了十几幅,凑够了 50 幅,尽管数量偏少,但总算是能成册了。

大凡书籍总要有个序言,作为该书的总领或是导读。按常理序言大都是请与本书内容有关的大家名人来写,但我这个作品集薄薄一小本,再请名家写序,自觉不好意思,于是干脆自己写,并由序改为后记。

人贵有自知之明,尽管旭宇老师说了很多溢美之词,但我自己是清楚的,书法集问世后肯定批评之声少不了。怎么弥补,思来想去,后记中将自己习字过程的不易加以说明最为恰当。按照这个思路,不足千字的后记,便有了“学书习字原本是修心养性,提高素养,未曾求闻达,在旭宇老师鼓励下,结集而成,让朋友们从中觅到一个奋斗者的心灵轨迹”的表述。

书法集编辑过程中,父亲病危住到了北京医院,弥留之际,我把此书样稿拿给他看,他笑着点头,表示赞赏。当我把后记念给他听,特别是念到“因那个特定年代的政治因素,上中央美院的机遇与我擦肩而过”时,父亲眼角流出了眼泪,喃喃地说:“老三,是父亲连累了你,你走到今天太难太难了。”“不,爸爸,你不仅是我的慈父,而且你永远是我的楷模。”我真挚地劝慰父亲。

2003年 10 月,《韩玉臣书法集》付梓面世。

在书法集的编辑期间,张建斌对我的美术和摄影作品也赞不绝口,建议我趁热打铁,再出一本美术摄影集,同时部分摄影作品的释文最好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以增加作品文学含量和可读性。

张建斌的建议非常可取,在筛选了美术和摄影作品后,便集中全力开始撰写诗文。

古典韵律诗是我的长项,经过对比又认为描写外国风光,用自由诗更合适。虽然我早已放弃了这种爱好,现在出书需要,也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临阵磨枪,看了国内外不少名人诗集,最后套用苏联马雅可夫斯基台阶诗的格式凑了 30 首。

我的美术摄影作品集出版后,效果还不错,付出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魏碑行写的探索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历经 2000 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严谨的法度和审美标准,学习掌握古人书法之精髓难,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更难。

我从五六岁在父亲指导下开始临颜柳,“文革”初自临习魏碑后,办宣传栏,出厂报刻钢板,刷大标语都是写新魏碑,久而久之,形成了特定的书写习惯和个性特征:工整严谨有余,灵动洒脱不足。

从工厂转行商业,每逢有书法应酬,我几乎全写行书,偶尔写魏碑也都感觉不理想,索性就不写了。

人的心理往往就是这样,从表面形式上看虽然不写魏碑了,但心里总有不忍割舍的滋味,毕竟是练过 20 多年啊。如何突破已有模式,写出新意,一直在苦苦地思索。

2004年初冬,电大同学刘朝彬打来电话说,北京来了几个朋友,介绍我认识一下。来人一个是中央电视台的张亦驰,另外两个是书法家,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张传凯和中国文联出版社的曾正国。依照惯例晚宴小酌后是书法交流,张传凯写的是传统的行书,曾正国写的是碑行结合的楷书。在交谈中曾正国也讲到魏碑突破难的问题,建议借用行书的结体。之后,我和曾正国又在北京见了几次,探讨的仍是魏碑如何出新的话题。

河北书协副秘书长胡立民是写魏碑的高手,我去省书协开会、办事,一来二去和他成了朋友。他送给我的书法集,让我在仔细翻阅时,从中也悟出了不少技法和结体上的新门道。

中国近现代写魏碑的大家当属张裕钊和孙伯翔,鉴于曾正国和胡立民的启发,我又认真研究和揣摩了这两个大家的作品,总结出魏碑笔画点捺在保持碑的特点基础上,在结体上融入行书的结构方式,就可以使呆板变成灵动。这种融合关键是适度,从总量上达到一定的比例,太少不行,太多就不是碑了。局部上有的字可能就是行书的结构,有的可能是某个偏旁部首或是某个笔画是行书的结体。

总结出这个规律,又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写出来的魏碑作品整个风格焕然一新了。多年以后,应《书法家》杂志之邀,我将自己研习魏碑的感悟,整理成文章《魏碑变凝重而灵动的尝试和探索》,登载在其 2016 年第 2 期上。

融摄影书法诗词为一体的台历

一年 12 个月 365 天,每天发生了哪些大事,每天有哪些重要事情要办,为了方便提示和记录,放置在办公桌上的台历便应运而生。改革开放之初,台历风行,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台历泛滥成灾。

台历每天都看都用,其宣传效果十分明显,但面对以美女、汽车、豪宅为内容的五花八门的台历,人们往往视为废物丢至垃圾筒。如何达到既宣传了企业,又高雅别致,让拥有者爱不释手,全年为伴的效果,我在反复比对、借鉴不同台历的优劣后,推出一本个人艺术台历。

新设计的台历确定的主题内容是风光摄影和书法,半月一页,在日期的一侧印上阳光集团的标识起画龙点睛之作用。台历尺寸是扁长 12 厘米 ×29厘米,放在办公桌上既不占地方又便于翻开,封面选择了与风光寓意相协调“亘古之光”为名称。

思路确定后,接下来选取 13 幅我拍摄的国外宽幅接片风光,有新西兰牧场、南非好望角海滩、瑞士阿尔卑斯山雪峰、越南下龙湾等,书法则选择了 12 首古典诗词用行书、魏碑、隶书 3 种形式来表现。

有比较就会有鉴别。精心设计的台历,2005 年 12 月印了 3 万本作为赠送企业 VIP 客户和政府部门的小礼品,引起了广泛反响和好评,不少部门的领导嫌数量少又找上门来索要。

2007年第二次出台历时,摄影选取了西藏风光,并根据风光所展现的场景,我又撰写了 12 首诗词,然后用书法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摄影、诗词、书法三种艺术形式,以内容融为一体,进一步增加了文化含量和高雅性。台历印出后受到的欢迎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其中不少人将每年的台历珍藏起来,还有的将其变为临摹我的书法作品的字帖。

一本小小的成本不足 10 元的台历,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出乎我的想象,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项雷打不动的任务,每年必须出,而且要确保品质。

一本小小的台历,每年 3 万册,连续出了十几年,它已经深入千家万户,它已经成为宣传阳光的最好载体。

【韩玉臣艺术简介】

1954年生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全国人大代表。

幼蒙庭训,喜书法,好丹青。1968年因画伟人像初识油画,先后师从中央美院李桦、苏高礼、梁玉龙和著名画家张文新。

华斯皇家装饰博物馆,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热那亚公爵宫、比利时布鲁塞尔于克勒艺术中心、罗马波拿巴宫、俄罗斯列宾美院、乌克兰基辅国立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

荣获第12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展最高荣誉“伟大的洛伦佐终身成就奖”,油画《牧羊女》荣获第152届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金奖,《朝拜路上》荣获第225届法国艺术家沙龙展铜奖。

多幅油画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等艺术机构和政要名人收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