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托孤(第5节)
游击队弹药充足,四处出击。
女赤卫队员,在县城来来往往,将白军的兵力、武器和布防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入夜即向隐蔽于县城附近各山头,与潋江河岸丛林中的红军、游击队,发出预定信号。
那些预设的土枪土炮、“油桶机枪”(洋油桶内点燃千响鞭炮)、鸟枪鸟铳一起向白军轰击。驻守在城墙上的白军,面对远处迷蒙月色下的“千军万马”惊慌失措,胡乱放枪。隔河的红军,在枪林弹雨中,却象“不倒翁”。
这“不倒翁”,又是一计。红军在莲圹筹办了一个兵工厂,造子弹缺少原料。李美群听过“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依葫芦画瓢,就来了个“不倒翁”借弹头。“不倒翁”是浸了水的稻草人,自然不畏枪弹。一夜下来,“不倒翁”身上也能中弹几颗,白天把弹抖落,也有一桶,积少成多,正可给兵工厂回炉翻造子弹。
真枪、假枪,白军、红军,喊杀声、哀叹声混成一片,响彻夜空。白军弄得昼夜不宁,提心吊胆,人疲马乏,整日龟缩城内,不敢贸然出动。
就在这一年底,红军把白军赶出了县城。李美群与她的“兵运”小组,因此受到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嘉奖。李美群当选为坝南乡妇女赤卫队中队长。
1930年冬至1931年春,蒋介石对江西苏区,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围剿”,即第一次和第二次“围剿”。
为配合红军,阻击白军的入侵,支援作战。李美群领导乡妇女赤卫队,组成运输队,为红军运送弹药和干粮,前往红白交界的赣县江口、茅店一带。同时,组织妇女群众,站岗放哨,充当秘密交通员、侦察员。
不断的战争,需要不断的金钱供给。筹款历来是个难题。各级苏维埃政权,发布了一道道命令,要求在筹款筹粮中开展竞赛、评比。筹款筹粮支援战争的乡干部会上,李美群首先发言,代表女同志向男同志提出挑战。
会后,她召集全乡妇女,进行宣传鼓动,只用了5、6天时间,就筹集了银元五、六百元,果然走在男同志前头。
1931年6月,李美群调任中共兴国县委妇女部长。
上任不久,县苏维埃政府接到红军前线“十万火急”的运粮通知,李美群二话没说,立即组织长冈、上社、新圩、坝南等乡的妇女赤卫队员,火速地把粮食运往前线。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得到前线指挥部的通令嘉奖。
9月初,国内局势发生突变。4日,粤军入湘,汪精卫联合粤、桂军通电倒蒋。蒋介石急忙从赣调出军队入湘防堵,“剿总”何应钦,奉命全线撤退。
天赐良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决定:分兵三路,追歼由兴国后撤的白军。
7日至8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在高兴圩至老营盘、黄土坳长达70里的战线上,向退却之敌发起猛攻,毙敌4千余人,俘虏2千余人,缴枪2千余支。红军亦有重大伤亡。
红军大捷,李美群带领慰问队,挑着鸡蛋、花生,果物和草鞋,步行数十里,到高兴圩战场红军驻地慰问。她冒着隆隆炮火,在坎坷的石子路上,飞快地来回送茶送水,抢救伤员,缝补洗晒衣服。
每遇见一个人,李美群都要打听一个名字–钟延章。
她的丈夫钟延章,也参加了这次堵击仗。队伍开拔前,夫妻俩小聚片刻,又一次谈及那个温馨的老话题,要一个孩子,一个长大了可以当红军的男孩儿。
这次是胜仗,是大捷,她一个部队一个部队打听,数万红军集结,素不相识,打听一个人多么难呀。可是,胜仗中的人们都很热情,竟然就让她打听到了丈夫的消息,却是个睛天霹雳的噩耗–1931年9月7日,钟延章在老营盘战斗中壮烈牺牲。
刹时,禁不住的泪水倾涌而下。痛苦像网,笼罩着这位年青的新寡。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