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法 // 不能忘却的记忆——悼许历农先生

图片[1]-王宗法 // 不能忘却的记忆——悼许历农先生-华闻时空

惊闻许历农先生5月4日凌晨6时13分在台北荣总于睡梦中安然辞世,享年107岁,如烟往事不禁迅即涌上心头。

那是1992年3月18日,当国泰航班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不久,就在一片白茫茫的大海上空飞翔,我已经连续几天没有休息好,这时瞌睡犹如泰山压顶一般把我拖入梦乡,等我睁开眼睛时,已经到了台北上空,从轩窗往下面一看,但见车如流水,却不见人影,飞临机场上空也只见遍地停满了乌龟壳一样的小轿车,仍然不见人影,这就是头一眼从空中看到的台北景象。

不料,飞机停在台北松山机场后,广播里就传来呼叫我名字的女声,据说是来接我的。等我顺利通关、走出大厅时,就看见两个女青年高举一个标语牌,上面写着我的名字。我就走上前告诉她们:到了台北我就能够找到大哥家了,因为语言相通,不会出问题,谢谢她们!原来她俩是台湾驻港机构通知台北方面派来接待的,也算工作做得细致入微,令人感动。正当我要转身离开时,大嫂已经走到我面前,于是与那两位女士告别,上了大嫂的车,直接去了“荣总”医院母亲病房,大哥也在那里。我与母亲在这里相见自属意外,免不了热泪盈眶,好久说不出话来。令人痛心的是,母亲已经鼻孔插管了,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我不免心如刀绞。之后,我就与大哥轮流陪护母亲。

这家医院本来是为大陆赴台老兵建造的,所以称作“荣民”医院,在台湾“荣民”就是退休老兵的别称,就像“眷村”就是国民党部队家属集体宿舍的别称一样,是特定时代产生的特殊称呼,而“荣总”就是荣民医院总部或“总医院”,台湾各地还有分院,一律称作“荣民医院”,而这个“荣总”规模之大、设备之好、医护水平之高和服务热情周到,都是东南亚一流的,以至于美国在这个地区的驻军司令、一些国家首脑、蒋介石父子等国民党高官显爵都来这里就医。就这个“荣总”来说,从外观到病房,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五星级宾馆,而不是那种人满为患、药味刺鼻、哭喊连声的医院。高耸云天的楼群连成一片,远望就像一座独立城堡,近看则是一片现代化商住大厦,门前广场飘扬着彩旗,门楼高大雄伟像博物馆,一进大厅,宽大开阔又如豪华酒店,上下电梯一排就有4个,进出极其方便。连护士也是大学毕业生,医生则是土博士或洋博士,以至于病历记录全是英文。也许这里之前 从来没有大陆同胞来过,当听说我是从大陆过来的,那些医生尤其护士特别惊讶,好奇地走过来围成一圈观看,大胆一点的还直截了当地问我:“你真是从大陆那边过来的?”我明确回答:“是的。”她们就接着似问又似感慨地说:“你怎么跟我们长得一样啊?”我笑着说:“本来我们就是一家人嘛,怎么会不一样呢!”由此可见,人为地长期隔绝造成了多么可笑复可叹的天大笑话啊!

在母亲住院期间,大哥的许多朋友、同事、同乡络绎不绝地前来看望,一无例外地要带礼物和红包。在清明节那天,医院突然来了一群前呼后拥探视病人的陌生人,直接来到母亲病房,一律穿夹克,带头的一位老者中等身材、一头白发,看样子已经年逾古稀,上前问候母亲后就过来握住我的手说:“你是从大陆过来的吗?我是许历农,欢迎你来探望母亲!”我一听,马上笑着回应道: “您是我们家乡两个中常委之一,了不起啊!”他一听这话立即笑着问我:“此话怎讲?”我就做了解释:“你是国民党中常委,你贵池同乡姚依林是共产党中常委,不是我们安徽两个中常委吗?”他不禁乐了:“你知道?”我说:“早就知道了。你的许多重要经历、做过哪些高官,我也知道,你是安徽在台湾的一个名人啊!”他挥挥手,笑呵呵地说:“哪里、哪里,见笑了!”临别,他送了一个红包给母亲,我表示了谢意。他们一行走后,我才从医护那里得知,陪同进来的那些人都是现役将军,许历农先生则是上将,因为事前打听到我是穿夹克的,所以一律改穿夹克了。后来,有一次大哥同学、朋友在过去的美军俱乐部、现在的一个著名餐厅宴请我时,也是一律穿着夹克,其中也有少将、中将的现役军官,由此可见台湾各界会见大陆来客作风的一个侧面。大哥来到医院打开许先生送的红包,里面有一万台币,并附了一封亲笔书写的慰问信,我拿到一看,那一笔匀称漂亮的毛笔正楷,绝对是书法艺术精品,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浓浓乡情、亲情着实令人感动,这恐怕也是台湾老一辈军政人员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个突出标志吧!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当时年届74岁的许历农先生正是这家“荣总”的最高主管部门“国民党退役辅导军人委员会”主任委员,陪同来的人员中有的就是这家医院少将级现任主管官员。

图片[2]-王宗法 // 不能忘却的记忆——悼许历农先生-华闻时空

在台湾被尊称为“许老爹”的许历农先生,于1918年农历三月初四出生于安徽省贵池县,是黄埔军校第16期学员,曾参加过抗日战争,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到台湾后,历任台湾陆军军官学校校长、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台军总政战部主任、退辅会主委等军中要职,1982年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1993年他不满于李登辉搞“台独”而脱离中国国民党,参与创立新党,遭李登辉开除国民党党籍。连战出任国民党主席后,2005年他与林洋港、郝柏村等新党大佬重回国民党,获聘为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但仍然保留新党顾问身份。随后,他又创办新同盟会、民主团结联盟等统派团体,2007年后他积极投身于促进大陆和台湾的和平发展大业,发起“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组成“促进和平统一政治团体联合会议”,多次率团访问大陆,为和平统一大业奔走呼吁。2013年5月,许历农先生仍以耄耋之年率领台湾“新同盟会”退役将军代表团访问大陆,受到中共中央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先生的热情接待,从现场报道的电视画面看,他依然精神矍铄、谈笑自若,似乎无情流逝的岁月特别厚待于他,当时身在美东的我不禁感到特别欣慰。

许历农先生几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余生唯一愿望,就是希望早日看到国家统一。”2017年9月,许历农先生发表一封名为“99高龄老人的真心话”之公开信,他在信中指出,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摸索出一条有效的治国方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陆已不再贫穷、落后,而是世界经济大国之一,而今大陆的思想和作为,完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两岸也属有利。当年“反共”的理由,早已不复存在,他当然不能为反而反。如此坦诚直率地说明10多年来他不再“反共”而致力于“促统”的原因,引发两岸舆论的高度关注。而许历农先生个人的特殊经历,让他对两岸统一更加执着。他的第一段婚姻曾因跟随国民党军队去台而中断,1949年离开大陆时,大女儿绮燕才3个月,父女俩再见面时已经是40年后了。他不无悲痛地说:“我们家庭的不幸就是两岸离乱的一个缩影。”与女儿相聚的日子是许历农最快乐的时光。2016年绮燕因病过世,让许历农先生悲伤不已。2024年在黄埔军校建校百年之际,他特地撰写黄埔百年寄语:“能见证母校百年,我倍感光荣,又心存遗憾,那就是两岸尚未统一。促进祖国统一是黄埔人的初心和使命,两岸黄埔子弟都应牢记黄埔校训,秉承黄埔精神,携手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安息吧,老而弥坚、可敬可赞的许历农先生!

2025.5.4下午匆匆于新泽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