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青:走向下一个精彩的未知——符浩勇小说赏析

1️⃣《夏日的尾班车》是一篇构思巧妙、情感深沉、富有现实意义的小说,它以民办教师李茂最后一次转正的遭遇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无奈与希望、失落与坚守的故事。

小说的构思丰富饱满。作者在有限的篇幅里设置了众多情节冲突,使故事充满张力。李茂面临繁重的农活,又心心念念转正的事情,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这种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将他置于一个艰难的处境中,让读者深刻感受他的不易。王详堂的出现增加了故事的丰富性。他曾是教师,后来转行经商致富,与依旧坚守在民办教师岗位的李茂形成了鲜明对比。王详堂邀请学生帮忙收割并给出优厚报酬的情节,从侧面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与李茂和学生之间纯粹的师生情形成反差,进一步凸显了李茂坚守教育事业的难能可贵。

悬疑与伏笔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亮点。从一开始,读者就知道李茂面临最后一次转正的机会,但他能否成功转正却一直悬而未决。这一悬念贯穿始终,紧紧揪住读者的心,文中也有诸多伏笔为结局埋下隐患。尽管李茂每次都被推荐填写转正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总是别人,暗示了转正之路的艰难。朋友告知他竞争激烈,建议他进城疏通关系,而他选择听天由命,这也为他最终落选埋下了伏笔。李茂得知自己落选,脑海中浮现出那辆呼啸而过的破旧班车和手中皱巴巴的过期车票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种种都在为这一刻做铺垫,这种前后呼应的手法使故事更加完整,也让读者感受到命运的无常和残酷。

小说内容丰富、主题思想深刻。它不仅讲述一个民办教师转正失败的故事,更是对人生、对教育事业的深刻思考。李茂坚守民办教师岗位二十多年依然不改初心,学生们自发前来帮忙收稻子,他们对李茂的敬重和依赖,也展现出人性的光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师生之间这种纯粹的情感显得尤为珍贵。小说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像李茂这样优秀的教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错失机会,引发了读者对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夏日的尾班车》以精彩的叙事、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让我们为李茂命运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对他的坚守和学生们的善良充满敬意,引发我们对现实生活诸多问题进行反思。

图片[1]-董丽青:走向下一个精彩的未知——符浩勇小说赏析-华闻时空

2️⃣另一篇《喊魂》,无疑是一部极具感染力与内涵的佳作。

在写作手法上,倒叙开篇的设计,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牢牢抓住读者的好奇心。民间传说中,喊魂是为了召回迷失的魂魄,让人恢复正常。在这里,狗旺曾经迷失在恐惧和逃避之中,通过一系列的经历,他找回了自己的勇气和担当,如同魂魄归来一般 。

在人物塑造方面,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作者通过细腻的外貌、行为、语言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将狗旺的善良、正直、担当以及霞姐的信任、温柔等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最初在镇上面对霞姐的求助,他虽心有顾虑,但还是答应下来,这一行为体现出他骨子里的善良。在摘槟榔的过程中,更能看出他的为人。霞姐家的槟榔树高大,采摘难度不小,他一人干两人的活,却从未有过怨言,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其中一处细节,让狗旺的形象更加立体。一天晚上,他看到沐浴后的霞姐,心中涌起一种别样的情感。这一暧昧的瞬间,并非简单的情感冲动,而是两人在朝夕相处中情感积累的结果。

巧妙设置悬念和伏笔,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度。作者巧妙地通过霞姐窗台“一把弯月形牛角梳子”回顾狗旺他姐被打的事实,从而为后续情节的层层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故事发展的关键时刻,警察的到来让局势变得紧张,面对警察的询问,霞姐毫不犹豫地谎称狗旺是自己娘家兄弟。这一小小的举动,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作者通过霞姐和老爹短短几句对话,将狗旺来到此地的疑惑,瞬间烟消云散。前文所做的每一个埋伏、每一个线索,顷刻像拼图一样,完整呈现在读者眼前。那种释然的感觉让人仿佛重生,不再是迷茫的侦探,而是手持真相的勇士。作者这种高明的处理方式,不仅让读者在探索过程中感受到紧张和刺激,还能让我们在揭晓真相后体会到满足。

“喊魂” 节奏把控游刃有余,前后呼应,张弛有度。全文情节轻重缓急恰到好处,特别文章结尾处 “喊魂” 的细节,堪称神来之笔,与前文多处情节形成巧妙呼应,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情节呼应来看,“喊魂” 与狗旺的经历紧密相连,狗旺从打伤他人后逃避,再到霞姐的信任,从而勇敢面对这一转变过程,就像是灵魂的一次迷失与回归。结尾霞姐的 “喊魂”,仿佛对他灵魂转变的一种仪式化呈现,让人随着霞姐的一声声“狗旺,回来吧……”而深深动容。

当帷幕缓缓落下,不是告别,而是另一种形式的陪伴。在时光的尽头,那抹温柔的余晖,会照亮归家的路。“喊魂” 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象征着灵魂的救赎。这种灵魂的救赎和人性的回归,不仅是狗旺个人的成长,更是社会和人性的一种思考。

本 文 作 者 简 介

图片[2]-董丽青:走向下一个精彩的未知——符浩勇小说赏析-华闻时空

姓名:董丽青,笔名:青姐,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员、佛山市作协会员、佛山市小小说学会会员、佛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海区作协会员、南海区作协小说学会副秘书长、《鹿禾评刊》首席编辑兼特约评论员、《佛山小小说》编委。曾获全国文学创作大赛优秀奖、南海十佳征文奖、狮山经济发展征文大赛奖等,作品发表在《中国散文年选》《当代作家散文卷》《青年文学家》《小说快报》《佛山文艺》等。

原文欣赏

夏日的尾班车

文/符浩勇

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缓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

李茂老师的粗布汗衫己被汗水湿透,贴在他单薄的身上,裤袋里那只借来的小灵通又响起信息铃声,他真想停下手中的稻镰,直起身子歇息一会,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

其实,他知道,小灵通里一定是城里打工的朋友来了有关民办教师转正的讯息。他读完高中,就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八年后转为民办教师。山里人简称民师。二十多年过去,期间每隔三年,县里都组织人员来山里小学听课,考察民师教学质量,优中选优,推荐转正。尽管每次他都被推荐填写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是别人。听说,今年是民师转正最后一趟了,小学里也仅存他一个名额,赶不上这一趟班车,就别想再找到座位了。但是,他身后“嚓嚓”的割稻声追了上来,妻子在后面说:“天快晚了,勤快些,割完这一丘,明天就不至于累得晚,明晚你还可以赶回学校去。”

他顾不得腰酸腿痛,掏出小灵通匆匆看过信息内容一眼,知道是明天县教育局就敲定民办转正名单,朋友说他凭硬件是最有希望的。他心中不由掠过一阵喜悦,加快了收割的速度。

这时,隔河那边的田野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收工吧,别累坏了身子,明天再割,我再请几个小工,一日割完。”喊话的是王详堂。他在小学当教师没几年,就称病转行,后又开商店。如今手头松了,每逢收割季节,总是从城里请人来帮妻子的忙。

他生怕妻子听后生出埋怨,妻子却真的甩过话来:“你看人家王详堂,早下海经商,农家活都不用自己忙,你总是离不开学校,离不开那些孩子,熬了这么多年,民师总不能转正,这次,如不能转正,你就乖乖回来帮我干活!”

他为缓和气氛,陪着笑脸说:“你说离开学校,离开孩子,我还能干什么呢?人各有志嘛!都说我这回一定会民师转正。”

“你离不开学校,都说学校放农忙假,可你班上李记那帮学生,也不见得来帮你一把?”妻子唠叨着挖苦他,不给他反驳回旋的余地。“你,你怎么能这样说。”他好像受了侮辱,陡生怒气,可看到妻子劳累而黑瘦的身段,看到前面待割的那片田野,心一软,愤懑又咽下去了。

回到家里,天己黑透。他掏出小灵通再看信息内容,其实在田头时他己不止一次看过城里朋友发来的信息:最后一趟民师转正明天就可确定,但竞争非常剧烈,尚可能,今晚进城来疏通关系,以防万一。后面还有一个信息说,疏通关系不是拜访一人,因为是集体讨论,需要打点每一人参会讨论者。他闻风胆怯,他曾在梦里,追赶着辆慢吞吞的班车,自己终于挤了上去,可他不敢对妻子吭过一声。

吃过饭,他给城里打工的朋友回了信息:听天由命吧,吉人自有天相。倒是妻子对他说:“听说,你班上李记他们家己收割完了,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去请他们,要是他们肯来帮忙,明天一个上午就可割完。”他听后犹豫了:李记他们是毕业班学生,平日功课紧,放假又帮家里忙,好不容易休整一下,怎可又烦扰他们?但一想到妻子明天又要在烈日下蒸烤一天,而季节也不等人,他便硬着头皮走出家门。

刚走近李记家,未进门就听见屋里王详堂的嗓门:“明天,你让孩子们来帮我,有酒有肉,一天每人20元。”下面的话他没听完就拔腿回家。

次日,天刚蒙蒙亮。李茂和着妻子拖着疲惫来到了田头,却见薄雾中十多个人头在稻穗中起伏,他走上去:“李记,你们怎么来了?王老师不是请你们了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们不稀罕他的钱,我们在放假时早约定,等家里收割完就一起过来帮……”

妻子显然被孩子们的言语所感动,她对李茂说:“你招呼孩子们收割,我回头张罗饭菜,你们师生今日叙叙情。”孩子们却婉绝了,李茂似乎很生气,说:“你们瞧不起老师了,老师再穷,也请得起一顿饭。” 没想到,李记颤抖着声音说:“我们不嫌老师穷,要是你像王详堂一样去经商,也早富了,但谁来教我们呀?……”他听罢竟一时语不伦次,滚热的东西在眼窝里打转,心想,这回如果民师转正了,他会潜心一辈子陪伴山里的孩子们。

正午时分,夏日里的稻子终于割完了,李茂的心里就像丰收收获般的沉甸,他同孩子们约好明天就回学校去。等孩子走远,他裤袋里的小灵通又鸣响了,是城里的朋友拨来的,告诉他:最后一次民办转正名单已确定,可惜他落选了。本来会议上对他是有争论的,都说像他这样的条件,早些年就应该转正了。而现在,他的年龄早过了规定年限……

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去说呢?朋友在电话那头还在说:“最大遗憾的是,这一次没能转正的民师,将被清理,离开教师队伍……”他听不清后面的话,脑海里却浮现一个恍惚的画面:一辆破旧的的班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手里却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过期车票……

原载河南《百花园》文学月刊

原文作者简介

图片[3]-董丽青:走向下一个精彩的未知——符浩勇小说赏析-华闻时空

符浩勇,1964年10月出生,海南屯昌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中国人民银行琼海市支行。曾在《人民文学》《小说界》《北京文学》《天涯》等全国九十多家省市文学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1600余篇(首)。著有长篇小说《四英岭人家》,小说集《不懂哭你就瞎了》《无处安放的花瓶》《你独自怎可温暖》,散文集《到博鳌看流星雨》,诗集《城里没有故乡的月亮》、文学评论集《小小说的海岛证词》等26部。曾获海南省青年文学奖、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海南省双年文学奖、海南省南海文艺(文学类)奖、国家冰心儿童图书奖、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首届《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小小说“双刊奖”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