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2025年工作年会顺利召开
2025年5月15日,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在福建省西湖宾馆隆重召开成立20周年纪念会暨2025年工作年会。本次会议以“二十年传承与发展,共筑闽都民俗文化新未来”为主题,旨在回顾总结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凝聚团队力量,做好未来发展规划。会议特邀著名易学家福建师范大学张善文教授、福建省文物局原局长郑国珍、福州市文物局原局长王华南、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调研员刘亮等民俗所聘请的十余名客座教授和顾问参加,会议由闽江学院原副校长、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赵麟斌教授主持。
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于2005年经福州市政府批准成立,由福州市财政专项经费支持,依托闽江学院建设,始终致力于闽都民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在学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年来,民俗所共出版了35部著作,涵盖了闽都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福州民俗文化述略》《闽都民俗风情画》《福建岁时节俗谈》《福州话实用字典》《闽都逸韵图》《画说〈闽都别记〉》等,这些著作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思路,为推动闽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也为传承和弘扬闽都民俗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会上,民俗所首先对2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2025年工作计划进行了汇报。随后,与会专家顾问对民俗所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对民俗所领军人物赵麟斌教授在民俗文化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表示由衷的敬意,认为每一部著作都展现了赵麟斌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闽都文化的深刻理解,并期待他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引领学术潮流,为闽都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同时,与会专家顾问围绕民俗所未来发展规划和2025年工作重点和目标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积极为民俗所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了如编撰闽都民俗文化丛书增强聚集效应等诸多宝贵意见。
会议最后,赵麟斌教授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向多年来为民俗所提供宝贵指导和帮助的专家顾问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他强调,一方面要进一步深挖民俗底蕴,厚植文化根基。闽都民俗文化是闽都文化的瑰宝,是福州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它凝聚着福州人民的智慧,承载着福州的历史与精神。在新时代,闽都民俗文化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对象,更是推动社会和谐、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民俗所将继续秉承弘扬与传承闽都民俗文化的理念,继续挖掘其内涵,让其成为福州文化的重要名片。另一方面,要广育专业人才,注入活力源泉。人才培养是民俗所发展的基石。未来,我们将通过专业教育、社会实践、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加强闽都民俗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为民俗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注入新的活力,推动闽都民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成立20周年画上圆满的句号,也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在民俗所专家顾问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将在传承和发展闽都民俗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赵麟斌教授个人简介
赵麟斌,1956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经济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评估专家,福州市首届、第二届优秀人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课专家,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国际访问学者。曾任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书记、中共福州市宣传部副部长、福州市委文明办主任、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闽江学院副院长等职。首批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专家,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福建省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五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防教育宣讲团常务副团长,福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特聘研究员、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客座教授。在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在《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书籍80多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等发表论文近百篇。
(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