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 羊 .
才疏学浅,对鲁迅笔下的人物,大都不太理解,也没能记住几个。但九斤老太除外,那句著名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更是记忆深刻。少时眼里的九斤老太,陈腐、守旧,可笑也可厌。
时光荏苒,堪称名言的“一代不如一代”,现在很少听到了;偶尔冒出,也会遭到“坏人变老”的抢白。终究时代不一样了。就像年轻的媳妇,如今谁稀罕为婆?更不会低首下心去“熬”了;而婆则恨不得有个田螺,让自己蜕变成美少妇。是以,大都婆们,作为前浪,都拎得很清,心里纵有诸多的不以为然,也不会冒然扮演九斤老太,自讨没趣。
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煞是言辞凿凿,毕竟其曾孙女六斤比其夫九斤少了三斤;何况老太太还断定过去“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所以,老人家才这般理直气壮。而今的前浪岂有这等底气?后浪一句“你不懂”,让你语塞得溅不起半朵浪花来;倘若再滔滔不绝,你愈加云里雾里了。
其实,当下的前浪与其说对后浪有多少看不惯,不如说是看不懂。比如说,这边刚被炒鱿鱼,那边却没心没肺排长队,只为一杯新品奶茶;这边方升级加薪,那边竟辞职说要挑战自己;这边嚷着囊中羞涩,那边将隔夜的饭菜及一两天方过期的食品化妆品扔进垃圾桶……又比如,催他她结婚生子,他她干脆不照面,或视频请个安,或让狗儿猫儿问个好;家里油瓶倒了不扶,房间狼藉一片,出门却光鲜亮丽地忙公益;与你一天说不上三句话,可与从未谋面的狐朋狗友竟能网聊到深夜……
前浪实在看不懂。
什么月光族、斜杠族、低头族、草莓族;一会儿玩小确幸、小情调,一会儿追时尚感、气场感;昨天还凡尔赛,今天却躺平,明天又要逆行了……
前浪的老眼甚是缭乱。
一个前浪朋友抱怨说,当年刚上班,总是早到迟走,抹桌扫地还不忘给前辈泡茶递水;现在的年轻人没上没下不谦虚,成天给你讲权利论公平……
似有后浪不如前浪——“一代不如一代”的现代版。
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沉浸虚拟不谙世事……前浪怅怅然,尤其面对后浪的直言无隐,喟叹不虚心没礼貌……
后浪却振振有词,不是没礼貌是烦虚文缛节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不是不虚心是一些经验早out了、不是怕吃苦是你观念保守自找苦吃……
前浪由高声到低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浪则由低声到高声再到无声充耳不闻拒之门外。
无语,话不投机半句多,两看已相厌。
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后浪不留情面,前浪很受伤,从里子到面子。
然则扪心自问,现代年轻人的知识面是不是更宽博?视野是不是更开阔?言谈举止是不是更文明?……
前浪不得不承认,虽然有些不情愿。
到底是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今天的后浪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他们的步履更轻盈、更自信,勇于展现个性和自我。今天的后浪又压力山大,他们没时间、没耐心或不会不屑去耍奸、去弯弯绕,因而更阳光、更真实、更坦率、更独立。
人类不正是按照这“更”的轨道前进的吗?
后浪推前浪,一代胜一代,尽管前进之路不平坦。
前浪总想让后浪不走或少走自己曾走过的弯路,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可后浪不接受不领情,磕磕碰碰坚持自己的路。前浪诲人不倦受挫,不必沮丧或愤愤然,有时谆谆教导,不如那“南墙”。有些弯路须亲历方能成长,人生之路,不能替代,也替代不了。
现在的前浪是曾经的后浪,不将“一代不如一代”挂在嘴边,已是进步。若虚怀若谷,以致不愧下学,则弥彰历经沧桑的丰富和脱洒。
当然,没有前浪,后浪没有着力点,就不会有滚滚向前的磅礴。以为前浪终被拍在沙滩上,否认前浪,无疑是不成熟,甚至浮浅。著名画家黄永玉曾感叹:年轻人容易错过老人。
据说,汉字“浪”的右偏旁“良”,最初表声,现今明显更多地表意:良好、良性、良友、良缘……
浪推浪,向前走。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