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包思成:10位顶尖大师对战略的定义,做对一个,少走十年弯路|小火苗商业思维-华闻时空](https://hwsk.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7/image-112.pn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format,webp)
在这个变化万千的时代,最值得学习的,不是更努力,而是看得更准、想得更深、做得更对。——包思成
小火苗商业思维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很多创业者、企业主,忙了一年又一年,但公司的方向总在变、员工总在抱怨、营收总是不尽人意。他们每天忙于捕捉各种技巧和方法,试图通过个别好点子扭转局面,当你问他们企业的战略是什么,大多数人答不上来,或者说出来的——其实是战术、甚至只是愿景。
比如:
• 已经经营一段时间,业绩瓶颈、方向不清、频繁换策略但效果一般。
• 有一定经验,但缺乏系统战略思维,常将战术当战略、愿景当目标。
他们典型的痛点是:「不知道公司该怎么活下去、怎么活得久、怎么突破现在的困境。」
还有第一次创业的新手们:
• 有创业热情,但尚未理解市场规则与竞争逻辑。
• 缺乏判断“什么事值得做”、“怎么做才做得对”的能力。
所以这篇文章我希望有以上情况的伙伴,能够冷静下来来想想:你最有价值的地方是什么?然后补上这个最重要的缺陷:战略思维。
因为真正的战略,决定你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能不能活下来,能不能活得长久。
很多老板不是不努力,而是“在错的方向上跑得很快”。单靠感觉做决策,是企业生死的最大风险来源。
而战略不是纸上谈兵,恰恰是你能否活下来、活得久的「生存逻辑」。学会用战略框架认识现实,才能避开「战术勤奋、战略懵懂」的陷阱。
为了让大家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战略,我们整理了10位世界顶尖战略思想家对战略的定义,给大家提炼一份「战略真理笔记」。
先从这些市场大师的角度理解它的核心重要性。每一位学者的定义背后,都藏着“资源有限时,怎么活下来”的本质问题。
一、10位大师对战略的定义
第一位: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
他指出战略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决定现在做什么,才能够拥有未来。
关键的假设:任何组织资源都是有限的,必须集中火力打穿一点。
经典案例:上世纪80年代,英特尔CEO安迪格鲁夫在面对日本产业围剿的时候,果断砍掉内存业务,而因CPU五年后成为霸主。
第二位:杰克·韦尔奇,通用电气前CEO
他认为战略就是要做更难的事,而且要做到数一数二。
关键的假设:真正的高回报永远只会留下重量级的冠军。
经典的案例:就是他带着GE狂砍了200亿的边缘业务,聚焦医疗航空等高端领域,市值曾一度冲到6,000亿美金。
第三位: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之父
他强调战略就是用一套与众不同的运营动作,打造独一无二的价值。他又说围绕独特价值打造的系统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的假设:没有独特的价值定位,就无法赢得竞争。
经典的案例:宜家公司果断砍掉配送安装环节,让原本由企业承担的组装运输成本转移给了用户,但他又通过产品模块化的设计,让用户在动手组装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为独特的用户打造的独特商业系统,谁也抄不走。
第四位:吉姆·柯林斯,《基业长青》作者
他提出战略就是在选择业务的时候,要死磕三个圈的交汇点,第一个圈你能够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第二个圈你对什么充满热情,第三个圈你到底靠什么赚钱。
关键的假设:充满热情的专注,才是赚钱的解药。
经典的案例:沃尔格林公司,曾砍掉了餐厅杂货业务,r in药店连锁利润翻500倍。
第五位:杰克·特劳特,定位之父
他觉得占领大脑比占领市场更重要。
关键的假设:消费者心智,拒绝复杂,品牌认知比产品更重要。
经典的案例:王老吉用怕上火三个字,销售额从1亿干到了200个亿。
第六位:克里斯坦森,“摧毁巨头的理论家”
他说真正的颠覆式创新,必须从大公司看不上的低端市场捅刀子,重建价值网络。
关键的假设:巨头必然短视,总会有看不到的地方。
经典的案例:拼多多用9块9包邮,奇袭淘宝,希音用7天上新,吊打Zara。
第七位:彼得·霍夫曼,硅谷增长黑客
他表示战略就是要在不确定性中赌,规模化速度大于短期效率,允许产品有缺陷管理有漏洞,甚至体验崩盘,但是必须用资本和数据的暴力,在对手反应过来之前碾压占领市场。
关键的假设:第二名没有活路。
经典的案例:指导Uber公司烧掉300亿美金,四年杀进的70个国家。
第八位:罗杰·马丁,乐高公司的救世主
他认为战略不是决定做什么,而是决定不做什么。
关键的假设:贪婪是失败之母,不能给客户创造最佳体验的业务,回报率一定不高。
经典的案例:他带领乐高公司砍掉了电影乐园等业务,回归积木,结果从亏损3个亿到净赚13亿欧元。
第九位:莫波尼,蓝海战略之父
他提出蓝海战略就是要打破差异化和低成本的死局,创造新的价值曲线。
关键的假设:抢存量不如造增量,从客户需求中发现10倍好的价值要素,就可能创造新价值曲线。
经典案例:奈飞放弃了DVD的注定,用流媒体颠覆好莱坞,培养了好多影视爱好者,甚至碾压迪士尼。
第十位:塔勒布,《黑天鹅》作者
他指出战略不是规划已知,而是要在未知中构建反脆弱,要构建能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商业系统。
关键的假设:不要抱有侥幸,灾难一定会来。
经典的案例:丰田供应链被日本地震打崩后,靠备份系统,仅用2周就恢复,生产效率反杀全球。
——
10位学者的战略洞察,就是10种活下去的选择方式。但最终适合你的,只能靠你自己结合现实,学会选择、学会取舍、学会决断。
很多企业不是败在不努力,而是败在看不清方向。
如果你正在创业、经营、转型的路上感到焦虑、迷茫、无力,不妨问问自己:我现在做的,是战略选择,还是战术救火?
二、你为什么总是「搞错战略」?
1. 把战略当口号,而不是选择与放弃。
你写了满墙的愿景和蓝图,但每天还在为鸡毛蒜皮的「捡钱」业务忙个不停。
2. 没有选择,什么都想要。
这是最常见的战略错误——不想舍弃、不敢聚焦,结果样样平庸。
3. 战略没说清楚,团队根本走不动。
你说要做「新消费领域的创新品牌」,员工只听到一堆的事情「又要折腾什么」。
4. 战术当战略,忙的是表象,不是本质。
开直播、搞流量、拍短视频不是战略,它们只是手段,没有方向一切白忙。
三、应该怎么做?
1. 你要学会问自己:我真正的战略是什么?
• 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 我的产品为谁服务、解决什么独特痛点?
• 我不做什么业务?(清理边缘投入)
• 我目前的资源是否能撑起这个目标?若不能,该砍哪里、该聚焦在哪里?
2. 要从战术型创业者,转为系统型创业者
• 不再只是“今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具备中长期思维,建立完整商业模型。
• 从品牌定位、用户分层、价格策略到渠道布局、供应链设计,都要系统打磨、闭环思考。
3. 加入一个有战略思维训练的成长系统
• 比如我做“思成小火苗计划”这样的事,不是教大家赚钱的技巧,而是想帮助大家建立系统性商业素养。
• 透过三阶段实战训练(提升认知 → 商业模式 → 系统落地),让创业者少走弯路,建立属于自己的可复制盈利模型。
因为我清楚,战略说起来玄乎,很多创业者觉得那是大企业才做的事,但实际上:
战略不分大小企业,只有会不会看清形势、会不会选择方向。
很多人没学过商业,就被迫经营一家企业;没学过战略,就只能靠试错过日子。
——
这篇文章,你或许不能一次读懂所有战略观点,但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够了:
战略不是决定你能不能成功,而是让你不会在错的方向上,越努力越绝望。
如果你此刻还在迷茫、不知方向、资源有限、不知道该放弃什么、坚持什么,那我诚挚邀请你来参与“思成小火苗计划”。
这是我为了选拔具有商业领袖意识的创业者,免费做创业指导、三阶段学习、资源对接、陪伴成长的一次成长计划。
也许你不会被选拔成为一位能够得到商业领袖陪伴成长计划的待遇。
但你完全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在你平时无法学到的商业认知和经验总结,避免一再踩坑。更重要的是不收你一分钱,也不会给你卖课。
让我和一群像你一样真诚、愿意改变的伙伴,一起帮你做对第一步。
因为未来,不属于资源最多的人,而是属于做对选择、坚持战略的人。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乱撞10年,也可以选择加入「思成小火苗计划」,让有经验的人帮你少走弯路,早点找到方向。
因为在这个变化万千的时代,最值得学习的,不是更努力,而是看得更准、想得更深、做得更对。
我想培养的是一群真正「有战略策划头脑、有系统商业思维、能落地、有未来」的新一代创业者,并从中发现商业领袖的好种子,我来长久陪伴他的成长、成事、成功。
最后,想送你一句话:
你不是不会赚钱,你只是还没用对方法。
人生的变化,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你某一天做了一个小决定——「我不想再这么过下去了」。
思成小火苗计划,等你一起上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