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在河北,真有两把刷子 

作者 | 晓洋

谁能想到,有一天河北开始留得住人了。

根据河北省统计局的公报,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7378万人,比上一年末减少15万人。但扣除自然减少后,河北实现了常住人口净流入2万人。这是近年来河北首次从长期的人口净流出转为净流入。

△河北廊坊。(图/图虫创意)

这个紧挨北京、天津的北方省份,长期被视为外出打工、上学、通勤的中转地。无论是进城求职的青年,还是春运归来的务工群体,河北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始终是出发地,而不是目的地。

在两座直辖市的边上,河北如何留住人?顺着人口流动的轨迹往下看,会发现河北正在悄悄改变,不光吸引人周末过去走一走,也吸引人留下来。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最初贴在高铁车厢的宣传口号,如今变成了社交平台的流行梗,连北京、天津以外的网友也开始刷河北目的地推荐,好奇这地方究竟有多美。

河北的爆火并不只是因为宣传的巧妙。它的“近”是真近,毕竟正定古城距北京不过一个小时的高铁。仅城墙内的核心地带,就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梁思成望过的千年古塔、鲁迅惊呼“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都在一日游的范围内。

图片[1]-拼多多在河北,真有两把刷子 -华闻时空

△河北正定隆兴寺倒坐观音。(图/图虫创意)

除了历史人文景观,河北的自然美景也是近在咫尺。北戴河的海风、承德的松林、丰宁的草原、保定的荷塘芦苇、沧州的运河夜色,几乎都在周末两天的折返半径内。

至于河北的“美”,常常来得有些抽象,却恰好合了当代人的口味。有人说,河北是成语宇宙的中心。在邯郸市,地砖和墙面上随处刻着成语典故。“邯郸学步”“完璧归赵”“毛遂自荐”都源自这座城市,游人一不小心就能学点知识。

还有人说,河北是“火锅鸡宇宙”。火锅鸡起源于沧州,由川菜中的红烧鸡与麻辣火锅结合而成,鸡肉香味透骨、辣而不燥,搭配上蒜蓉和甜醋制成的小料,几口下去,满嘴麻香。美美地吃顿火锅鸡,入了游客的必打卡清单。

图片[2]-拼多多在河北,真有两把刷子 -华闻时空

△沧州特色美食火锅鸡。(图/图虫创意)

最让网友激动的是,河北仿似一个“实惠宇宙”。从抽纸、狗粮到鱼竿,再到二三十的化妆刷、四五十的军大衣、百元级别的碳板鞋,这些价格美丽的爆款源源不断从河北发货,引得外地老板、好奇博主纷纷来到河北一探究竟。

美妆博主常说,“国内化妆刷千千万,河北沧州占一半。”不少消费者正是被这些刷毛柔软、上妆服帖的刷子吸引,顺便记住了“化妆刷之乡”——沧州市青县。

图片[3]-拼多多在河北,真有两把刷子 -华闻时空

△青县高速入口。(图/视觉中国)

青县是河北省进入京津的北大门,距北京中心城区150公里,天津80公里,交通便利。20世纪90年代,一批韩资化妆刷代工厂在青县盖起来,为兰蔻、迪奥等国际大牌代工,产品远销日韩欧美,也为当地培养出一大批资深工人。

自媒体博主@小可追太阳今年实地走访了沧州青县的一家名为“魅女郎”的化妆刷工厂。品牌创办人曾在韩资工厂工作15年。如今,他把现代化工厂建在打小长大的二十里屯村里,找来代工厂的资深女工,一起做中国人的化妆刷品牌。

图片[4]-拼多多在河北,真有两把刷子 -华闻时空

△“魅女郎”化妆刷工厂中的工人们在制作化妆刷。(图/@小可追太阳)

@小可追太阳在探厂视频中呈现了整个手工制作流程。从筛毛、修剪到组装,一支化妆刷得经过十多道工序,而且都得手工完成。其中“墩毛”工序需要手工反复调整10次甚至上百次,以确保毛型均匀、边缘顺滑。

靠着极致的质价比,这么一支国产化妆刷,只卖大牌价格的1/10,却依然刷毛柔软、上妆服帖。截至7月15日,他们在拼多多的品牌旗舰店已拼6.9万件,回头客超过1.2万,一度冲上平台的化妆刷店铺榜首。

图片[5]-拼多多在河北,真有两把刷子 -华闻时空

△“魅女郎”生产的化妆刷收获了众多好评。(图/@小可追太阳)

从火锅鸡到化妆刷,从文旅流量到制造力爆品,河北人用自己的方式,把“周末到河北”的宣传语,延展成了“留下来也不错”的行动逻辑。

除了在周末来河北一探风景,留下来的人,也正借着这股“流量东风”干起了大事。一个个看似低调的小县城,正凭借制造爆款的能力,在电商平台上悄悄叠上新的buff。

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上,不仅能种出小麦玉米,还能接住现代流水线。早在20世纪70年代,河北的县城里就着手发展产业。

唐山玉田靠印刷包装机械闯出门路,如今中国平均每5台印机就有1台产自这里;邢台平乡一开始是制造和售卖自行车零件的大集市,后来越做越细,越做规模越大,现在发展成了“世界童车之都”;不养羊的清河靠羊绒原料交易起家,形成从采购、纺纱到制衣的完备产业链,编织出一座“中国羊绒之都”。

图片[6]-拼多多在河北,真有两把刷子 -华闻时空

△京张高铁清河火车站。(图/图虫创意)

每一个爆款的背后,都藏着一个产业带的自我革新。保定安新县的三台镇,则靠一双跑鞋跑出了新路线。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地鞋厂一边在微薄的代工利润中苦撑,一边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有资深跑鞋设计师回忆说,以前所谓设计新鞋款,就是到别人店里买来畅销款,再到自家流水线上复制粘贴。随着电商的发展,做原创、打品牌变成非走不可的路径。

博主@杰克小兔今年专门跑到三台镇的OHJC鞋厂,看了看国潮球鞋如何顽强生长。鞋厂负责人王智福,是一位90后“鞋三代”。他三年前直播卖原创面包鞋,5000双鞋几天卖光。他一冲动,扩产7万双,结果秋季一到,山寨同款满天飞,库存积压。

图片[7]-拼多多在河北,真有两把刷子 -华闻时空

△OHJC鞋厂生产的碳板鞋。(图/@杰克小兔)

2024年春节刚过,他又想“再冒一次险”,做出一双百元级别的碳板跑鞋。这一次他不再盲目扩产,而是先从鞋底选材入手。碳板鞋底成本高、工艺复杂,一般只能从福建几家大厂采购。王智福和搭档试了6种不同硬度的材料,经反复测试,才最终定下最适合大众脚感的一款。

他们首批做了2000双,试着在一些电商上架,毫无水花。直到今年2月转战拼多多,情况立马变了。上线不到一个月,首批鞋卖光,日销三四百双。

图片[8]-拼多多在河北,真有两把刷子 -华闻时空

△OHJC鞋厂仓库的跑鞋存货。(图/@杰克小兔)

真正让这鞋跑起来的,是拼多多背后的低佣金政策。同样一双鞋,在传统电商要卖299元,在拼多多只卖169元,但利润几乎相当。这款碳板跑鞋的热销,恰好也踏准了平台政策的新节奏。今年以来,拼多多推出“新质商家百亿补贴计划”,重点扶持产品力和研发力兼具的中小商家。

看起来是一双鞋、一支刷子的小商品,却撑起了一个个县城的动能。它们改变的不只是工厂的命运,更在悄悄重塑这片土地的就业结构和生活方式。

当一双跑鞋、一支刷子频频登上畅销榜单,它们背后的县城工厂,也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走进来。

过去,河北人常常到北京、天津打工;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人乃至外地人,开始主动涌入这些小厂,寻找新的机会。

图片[9]-拼多多在河北,真有两把刷子 -华闻时空

△保定安新县街道两旁遍布鞋厂。(图/@小豹城市探索)

在保定三台镇的鞋厂里,新手只要肯学、手不太笨,月薪就能达到5500元,工作三五年、技术熟练后,月入上万也不是难事。这收入水平吸引了来自哈尔滨的一家三口,全家都在厂里上班。因为住宿舍、吃食堂,几乎一人的工资就能养活全家。对他们来说,能稳定挣钱、不用挤地铁,也不用租地下室,生活已经向前走了一大步。

节奏舒缓的县城,也成了打工人“松弛感”的新出口。像青县的那家化妆刷厂,女工大多来自周边村庄,骑上小电驴,几分钟就能回家吃饭。厂里的员工中,有的妈妈负责墩毛,女儿毕业后进厂当直播间主播,一支化妆刷,恰好连起了两代人的生活。

图片[10]-拼多多在河北,真有两把刷子 -华闻时空

△“魅女郎”的工人大多是周边村庄的居民。(图/@小可追太阳)

订单多了,新的问题也跟着来了:新品怎么推?运营怎么做?启动的钱请不动KOL带货,货怎么卖?正是这时候,拼多多开始推出“百亿补贴”“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一系列活动,试图接住这批“能做事”的县城工厂。

从下调保证金到服务费减免,从货品打标到流量倾斜,平台给出的不只是流量入口,而是一整套“起跑”方案。在去年中下旬启动“百亿补贴”的基础上,拼多多从今年4月起推出“千亿扶持”计划,计划三年内将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构建用户、商家和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

图片[11]-拼多多在河北,真有两把刷子 -华闻时空

△拼多多“100亿商家回馈计划”。

其中,针对报名“百补”特定营销活动的商家,平台新增“100亿商家回馈计划”,通过“百亿消费券”“百亿加倍补”等方式反哺店铺,帮助那些正在崛起的新质商家提效提量。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仅“推广服务费退返”一项,平台每年就为商家降本数十亿。从“百亿补贴”到“千亿扶持”,拼多多不断扩大费率减免范围、下调类目保证金,让产品质量有保证的商家敢于建品牌、做原创。

河北不再只是“送人去远方”的地方。它正成为越来越多人愿意留下,也留得下来的地方。一支刷子、一双鞋,从县域制造到品牌起飞,拼多多撑起了新一代的返乡梦想。而平台的及时助推,也许正在让这些故事,从偶然变成常态。

来源:搜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