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期丨第五章 见缝插针 看家的本领不能丢

尝试连环画创作

1966 年以前出版的所有画册和文艺刊物杂志,多被视为封资修的大毒草,予以批判,用于美术教学的石膏像更被砸得稀巴烂。

我热爱艺术,一心想当画家,却没有任何美术书籍可看,没有任何画册可借鉴,更没有石膏像可供练习素描。没有办法,只能把各种报纸上刊发的插画和题花剪下来贴在本子上,以为学习之用。就这样,日积月累,竟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其中我最喜欢的插图画家是《解放军报》的董辰生和陈玉先。

图片[1]-第十五期丨第五章 见缝插针 看家的本领不能丢-华闻时空

到坦克团帮忙时画的写生

1974 年《江苏画刊》出版发行,我如获至宝,一期不落都收入囊中。为了练习自己的造型能力,在办公室工作空闲时,我便用钢笔临摹董辰生和陈玉光的插图,临摹《江苏画刊》上发表的水平高的连环画。 邯郸作为地级市,当时只有一份报纸《邯郸日报》。张义春、张鹏岭和赵习勤三个美术编辑,是年长我十几岁的老师。大概是我在市年轻人里画画水平较高的缘故,我每次去看他们时,都受到热情的欢迎。如果有需要画插图的活,他们便交给我来完成。这样一来,不仅使我的名字经常出现在报纸上,久而久之,也让我萌生了要画连环画的想法。

1978年初,《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刑场上的婚礼》,介绍的是 1928 年 2 月 6 日,广州起义时的工人纠察队队长周文雍和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执行委员陈铁军,不畏敌人严刑拷打,临就义时宣布举行婚礼的故事。

    读着这篇文章,我深为他们的事迹所感动,决心以连环画的形式来抒发自己对英雄的热爱和崇敬,同时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提高自己的人物造型和场景构图能力,以期为未来的油画创作提供帮助。

    做出这个决定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是编写连环画脚本。我虽然在宣传部每天跟文字打交道,但写脚本确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如何写,脚本编写要注意什么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办法便把《江苏画刊》已发表的连环画找出来,一一进行图片与文字的对照,最后找出了规律:一是文字要简洁明快,高度概括;二是主题要突出,始终围绕一条主线展开;三是必须要有画面感,通过文字可以联想到具体情节。总结出以上规律后,我将报纸上的文章反复消化归纳,然后用了几个晚上,便将脚本写了出来,细数有 30 多页,可以构成短篇连环画了。

    做的第二件事是搜集素材,以为构图做准备。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百度和维基百科,图书馆又全被封闭,只能从有限的报刊上寻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只从报纸上找到一张周文雍和陈铁军在监狱里的合影照片,又因为尺寸太小,两个人五官形象根本看不清楚。再查找那个年代广州的建筑、市容和家具摆设,也收获寥寥。无奈只能靠自己凭空想象或是臆造了。做的第三件事是勾画每一页的草图。连环画创作有别于单幅的油画创作,

    要求每幅之间具有连贯性的情节,并且要尽可能采用仰视和俯视角度,以增加构图的灵活和变化,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些无疑是对我的全新考验,于是我找来许多自认为水平高的连环画作参考,按草拟的连环画脚本一一进行勾画,反复进行尝试,每天晚上都会在办公室工作到十一二点。我办公室隔壁就是厂广播室,广播员侯爱珍是我铁中的同学,就住在广播室,不时会过来劝我早点回去休息,别累坏了身体。

    在完成构图后,接下来就是深化每一幅作品的场景,确定主人翁不同角度的形象。钢厂运输车间值班室是火车司机班中临时休息的地方,我常去那儿画画。值班室面积较大,相对空旷,加上常年烟熏火燎,墙壁漆黑,晚上更是灯光昏暗,跟我构图周文雍的监狱牢房有很多相像之处。于是我就决定以那里为背景,搭建一个临时的画画场景。

    运输车间主任和几个工段长都跟我熟悉,当我将借用值班室空闲的地方画几幅画的想法,跟他们沟通后,自然得到理解和支持。于是我便找来几把长条椅,靠放到值班室,每天晚上我让工作间隙休息的师傅穿上深色大衣,按照连环画构图的要求,摆出手持毛笔凛然站立,或靠墙坐直仰头深思,或伏案奋笔疾书等不同动作,我则借着灯光完成一幅幅速写和素描。

    就这样前后忙活了几个月,虽然已经完成了十几张草稿,但终因素材不足,加之 1979 年忙于工作调动而搁浅。《刑场上的婚礼》于我来说是第一次尝试,对我之后油画创作的构图和形象刻画上,都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

    我的宿舍成了长年的画室

    五七钢厂是新建企业,受国家投资的局限,无论是工作还是职工的居住条件,都相对较差。办公室四五个人一个房间,职工宿舍每个房间上下铺要住八个人。

    我调到工会后,主要工作是布置美化厂区和办宣传栏,但没有专门的美工室,只能在工会办公室狭小的房间凑合干,遇到要画大画时,便只能移到室外露天作业。

    1975 年,钢厂新盖了两栋单身宿舍楼,经工会领导努力,在二楼西头南侧给我腾出一个房间,做我的宿舍兼画室,这在钢厂可称为破天荒的奢侈了。

    图片[2]-第十五期丨第五章 见缝插针 看家的本领不能丢-华闻时空

    五七钢厂韩玉臣的画室

    在钢厂五年,终于有了自己的画室,让我兴奋不已。我把单人床安放在房间的东南角,靠窗户摆上了桌子,桌子上整齐堆放着我经常翻看的工具书,房间墙壁上张贴着我自己用毛笔书写的马克思名言 :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宿舍的另一大半面积则堆放着不同尺寸和不同用途的大小画框、木牌子、广告色和画笔。由此,再也不为寻找画画场地发愁,也不担心画画时刮风下雨了。

    有了画室的自由天地,除了完成厂里的画画和宣传部组稿任务外,其余时间便可以用来画素描和油画写生了。

    从铁路和军营路三个学校,分配到钢厂的中学生有近 200 人,大都在技术岗位上工作,也是厂文艺宣传队的骨干。跟我接触最多,对我最崇拜的于贯生,浓眉大眼,身材高挑,是闻名全厂的美女,宣传队的独唱演员,自然成了我画的最多的模特。机动车间车工杨安荣,模型工李秀芹,也成为我笔下的人物。

    我的画室就在单身宿舍楼里,周边全是年轻的一线工人。我工作时,他们也常会凑过来看热闹,时间一长我跟他们混得很熟,我想画谁,说一下,都会踊跃前来当模特。其中,焦化车间的小常和洗煤车间的小刘来的最勤,自然也被我画的最多。作品保留下来的身穿海军条纹衫的就是小常,时间过去四十多年,现在偶尔翻看这幅作品,脑子里仍能闪现出当时画他的情形。

    宣传部更换过几任广播员,长相颇像外国人的张明哲,梳着一双大辫子的张树稳,圆圆脸一笑两酒窝的候爱珍,也都给我当过模特。工会接替我到电影队的付森林,家是钢厂旁边的户村,脸色黑红,皱纹深刻,典型的农民形象。画他时我就让他手拿草帽,着力描绘他脸上的特征和一只青筋凸显的大手。

    十几平方米的画室,还是我练书法的地方。我用两把椅子支起一块长三合板,上面铺上毛毡,便成了书案。画画的间隙,或是忙中偷闲,我就挥毫一把。办公室主任邢金贵,送给我的一位书法家写的两幅鲁迅诗抄,也成了我经常临摹的范本。

    这间斗室,也是我读书写文章的地方,为于贯生所在的机动车间演节目用的诗朗诵《学雷锋之歌》,就是一个通宵完成的。为《河北日报》撰写的调查报告,也是在夜深人静时,伴着窗外的星星写就的。

    时过境迁,离开五七钢厂三十多年后,中央电视台要拍我的电视专题片时,我与随行的记者曾回到钢厂,并到这间我终生难忘的画室瞻仰。多年未曾打理,屋里已脏得不成样子。楼道里摆着七零八落的火炉,堆放着杂乱的蜂窝煤,更为遗憾的是当年我认识的人一个也没找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工作环境日趋恶劣

    萌生离开钢厂另谋画画工作的诉求

    从 16 岁步入五七钢厂,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已经工作了八年多,耳闻目睹了厂党委书记的几次调整,亲历了机关人事纷争的风风雨雨。我在宣传部虽说举足轻重,但生存环境不以我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变得越来越恶劣。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是毛主席老人家对古往今来派系倾轧、人事争夺的高度概括。五七钢厂作为一个有着近 2000人的县团级企业,内部的人员构成十分复杂。一把手全是外派,要么是资格老,要么是部队转业,要么来自市内大企业。厂级其他领导成员,除以上三种情况外,也有一些是从本厂提拔起来的。中层干部则大部分来自各个县区,职工则分别是大名、广平、临漳、鸡泽、肥乡等几个县新招的农民。大学生和从市内招的中学生只有不足 300 人。这个构成就必然形成不同的亲疏关系。

    工会相对于党委和行政部门,是群众团体,远离权力中心,再加上主席是老八路,好人一个,从不掺和厂里的派系之争。副主席是劳动模范出身,为人耿直,闷头只想着干工作。我作为普通的科员,一心想学本事当画家,自然“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自从调到宣传部后,情况变了。因是党委核心部门,我又分管全厂广播、报纸,及对上报道工作,自然而然成了各派系争取的对象。我虽然极力回避、躲闪,也很难独善其身。

    把我调到宣传部的老部长杨锦文,不久便调到市橡胶厂任书记了,接任的部长卢贵金,是跟党委书记一块从冶金备件厂来的,为人正派,宣传部在机关很有地位。谁知仅一年,卢部长也调走了,宣传部由进厂不久分管内勤的工农兵大学生赵武林临时负责。此时厂党委两名副书记虽都是转业干部,我理所当然倾向于正直、担当、水平高的王书禄。又过了一段时间,从峰峰热火材料厂调来一个新部长,受个别心术不正的人挑拨,对我的工作也缺少理解和支持。

    本已确定人生目标要当画家的我,在宣传部三年忙于文字工作,已经使自己的专业受到影响,现在又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加之结婚后因单位距离远,不能照顾家庭生活,于是我思前想后决定舍弃在钢厂 9 年打下的基础,到市里寻找能发挥自己特长,继续实现画家梦的工作。

    钢厂当任的党委书记齐江平,知道我是个难得的人才,我磨了他半年都不松口,直到他调任市经贸委主任的最后一次党委会,才同意放我走。

    邯郸市专业画画的几个单位,大都不添人,市展览馆同意接收我。正当我准备办手续时,又因为其主管部门领导闹矛盾,人员进出冻结了。几经周折,我调入邯郸市百货公司,开启了人生新的征途。

    【韩玉臣艺术简介】

    1954年生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全国人大代表。

    幼蒙庭训,喜书法,好丹青。1968年因画伟人像初识油画,先后师从中央美院李桦、苏高礼、梁玉龙和著名画家张文新。

    华斯皇家装饰博物馆,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热那亚公爵宫、比利时布鲁塞尔于克勒艺术中心、罗马波拿巴宫、俄罗斯列宾美院、乌克兰基辅国立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

    荣获第12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展最高荣誉“伟大的洛伦佐终身成就奖”,油画《牧羊女》荣获第152届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金奖,《朝拜路上》荣获第225届法国艺术家沙龙展铜奖。

    多幅油画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等艺术机构和政要名人收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