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期丨第六章 转行商业 艺术与本职工作有机穿插

油画《月夜》的创作

无论是速写,素描,还是油画写生,目的都是训练提高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以为创作服务。当然也有以素描和写生为追求目标的画家,但毕竟是极少数。因为油画创作涵盖的内容更多,表达的情感更丰富,艺术和历史价值更高。

我在 1972 年参加市美术创作学习班时,曾搞过一张创作,但因基本功不够,只能说是初步尝试。在五七钢厂搞展览,到坦克团帮忙时,都曾创作过一些作品,但都是宣传画的构图样式。连续画了十几年写生,自认为已经具备了创作的基础,到了以油画作品传世扬名的阶段。

1983 年年底,接到省美协在五一节前举办全省美术作品展的通知,我就开始琢磨要创作张油画,争取参加展览。但画什么题材,一时没有主意,构图也无从下手。

那些年每到冬季,邯郸马路上会经常见到一种特殊的景象,即成群搭帮拉煤的排子车队,且绝大部分都来自山东。他们白天就停靠在马路边,就地烧水啃自带的玉米面饼子,晚上则以排子车挡风,和衣睡在水泥路面上。车队除了大人外,还常常会有老人和小孩。天寒地冻,北风呼啸,一家人挤在一起,着实可怜。

物资匮乏,山东中西部地区没有煤炭资源,冬天做饭取暖只能长途跋涉到山西去运煤。这种现象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北方农民窘迫的生活状况。马路上这种场景,让我灵感突发,决定就以冬天拉煤农民露宿街头为创作题材,画幅油画。

我住在联纺跃进里,与田树平为邻居。当我把创作思路跟他沟通时,他不但极力表示同意,还提出跟我合作的想法,我当然不便拒绝。于是俩人便开始构思,绘制草图。

农民拉煤露宿的场景虽然随处可见,但真要搬到画面上却需要细节和形象。那个年代照相机是奢侈品,我们没有,只能到农民露宿比较集中的滏新街、河沙镇和苏曹等马路边去画速写。

数九隆冬,在外面画画冻得手脚麻木,但我们咬牙坚持。连续几天我画了支起的排子车,农民烧水煮饭的铸铁锅,手摇吹风机、行李卷、带有补丁的被褥等道具,画了不同年龄饱经风霜的农民头像,画了他们或围着火炉吃饭,或晚上和衣而卧,或月光下抽烟聊天的不同状况的速写。

有了这些素材,经过加工思考,我和田树平决定以夜晚月光下,农民围着尚未熄灭的火炉聊天的场景为创作主题,头顶侧后是支起的排子车,远处是隐约的城市高楼。

接下来就是根据画的速写和人物头像,勾画草图,设计色彩稿。书到用时方恨少,画画也一样。当进行到实质创作阶段时,才感到许多细节没有想到,搜写素材时也没有记录。于是又根据画画需要,再去农民夜宿的现场画速写,画所需道具的素描。就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才算是基本满足了画面的需要。

画完素描稿,确定色彩小样后,随后便是正式开画。单位日常工作忙,不可能有整块时间,只能利用星期天画几笔,由于是断断续续画的,总感觉缺少统一的气势和韵律,后来索性放下。直到春节放假时,利用此较长的时间才一气完成,并取名为《月夜》。

三月份,市文化局和群艺馆,组织对选送省美展作品进行初评时,尽管《月夜》在人物刻画,场景渲染上略显粗糙,但由于表现的是大家都熟悉,都深有感触的场景,寄托着画家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悲悯,所以受到一致的好评。作品送到省里后,也同样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

历时两个月的努力,获得成功,让我和田树平十分欣喜。河北省展览开幕时,我们专门前去观看。遗憾的是,受当时年代条件的限制,以及我的观念落后,此作品没有退稿,我们也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和资料,整个创作过程只能存在自己的记忆中了。

组织美工为赵都商场开业进行美陈

商场美工因其有专业技能,在商场地位比较特殊。商场美工从专业角度考量,又属于美术的范畴。领导商场美工如同在学术领域一样,不能靠权力,须以技服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我接手管理美工,组织橱窗美陈工作之后,没有搞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采取不同方式与各单位美工沟通交流,了解他的诉求,帮助其协调与单位领导的关系,为其更有效开展业务创造条件,同时鼓励他们学业务,提高画画基本功。

1983 年底,公司新建的体量 2 万平方米的赵都商场进入开业前筹备阶段,我负责美陈、广告策划、柜台货架制作等工作。12 月底除邯山商场外,其他商场美工都集中起来,投入紧张的美陈工作。

图片[1]-第十九期丨第六章 转行商业 艺术与本职工作有机穿插-华闻时空

赵都商场开业

赵都商场位于市中心和平商圈的北侧,4 层的建筑主体呈两头窄中间宽的菱形,单层面积有 5000 平方米,中间是步行梯,两边各有一个与建筑同样造型的天井。店铺不是通透开敞式,而是位于天井两侧由一个个用墙隔断开的房间组成,每个房间百十来平方米,大一点的有二百平方米。

美陈的任务分为四项 : ①商场外观建筑上的招牌和广告;②营业厅各楼层各营业店铺的区分和店招;③各经营店铺货架上的商品图案展牌;④各经营店铺的柜台货架尺寸和鸟瞰效果。

商场体量居邯郸之最,筹备时间又较短,压力很大。美工集中上来后,我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按任务事项进行了分工包干,我则负责整体协调,以及开业仪式,对外公关联络等工作。

店招是商场最重要的标志,经我提议并报经市领导同意,“赵都商场”四个字拟请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协主席黄琦书写。黄琦河北大学教授,是研究中国文字的著名学者,其独创的瘦长坚挺的字形被日本书界冠之为“铁戟磨砂体”。

黄琦作为全国书法大家,一字难求。在时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同时兼任百货公司副总经理孙道志的努力沟通下,我们专程到石家庄拜访黄琦,求得了墨宝。

美陈工作难度最大最繁杂的是柜台货架的制作和安装。缘由是商场建筑结构是菱形,各个店铺尺寸不一样,还存有不同角度的倾斜,加之很多店铺内还没有消防管道和配电箱,需要一一测量,逐个登记。我尽量把此任务分解到美工身上,但也必须亲自操心,一一过目。就是这样到最后安装摆放时,仍然很混乱,很多柜台对不上号,让我不得不拿着平面图亲自上阵纠正。

百货公司的美工,大概是专业性情使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常稀松散漫,满不在乎,但遇有紧急任务却能熬夜加班,顶得住,冲得上。春节过后,白天忙,晚上加班,整个开业筹备班子,只有美工的工作室晚上的灯关得最晚。

我作为公司分管领导,关键时期当然会跟大家一起同甘苦,亲自上手裱牌子,涂颜色,写字画图。晚上加班时,我不仅和大家一起熬夜,还不时给大家讲一些中外美术史上的轶闻趣事,这样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提高了效率。

百货公司的美工,当时最大的奢望就是每隔三五年便会由公司组织到北京或一些大城市参观,在那个年代相比于商场普通员工及一般干部,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待遇了。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性,把活干得更快、更好,我便允诺,赵都商场开业后,带大家一起去外地参观写生。

时间在紧张工作中飞快流逝,美陈效果随着开业日期的临近,显现出越来越亮丽的效果,高高悬挂在商场大门上空的“赵都商场”几个凸形大字赫然醒目,营业厅两个中厅和楼梯口的经营品类标志美观大方,营业店铺内的商品展牌色调清新,用不锈钢制作的柜台货架衔接的可丁可卯。

4 月 29 日,赵都商场宏张开业,顾客蜂拥,销售火爆,好评如潮,而其中美工的贡献功不可没。我作为公司美陈工作的负责人,理所当然也受到领导的表扬。

屈指算来,我从五七钢厂调入百货公司已经 4 年,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效率无人可以比肩,我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赵都商场开业后不久,我就被提拔为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成为商业系统最年轻的中层干部。这在老同志居多,干部提拔论资排辈的百货公司也算是破天荒了。

三十而立,未来可期。

北京、秦皇岛、承德的写生之旅

言必信,行必果。赵都商场筹备时,我承诺的带公司美工外出参观写生,9 月初正式兑现,去向是北京、秦皇岛和承德。

北京我去过多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真正画写生却是第一次。九月的北京,天高云淡,秋风习习。在北京西郊游人相对稀少,环境幽静的八大处,我也画了一幅暮色的池塘,重点刻画的是水的透明变化。随后又在附近的枫树林,画了一幅红叶尽染的秋景。

在北京诸多公园中,我唯独没去过圆明园,借此契机,我把第二个写生地点选在了那里。

圆明园建于 1707 年,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1860 年 10 月,被英法联军焚毁。看着横七竖八静卧在荒草中的断壁残垣,我心潮起伏,深为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而耻辱,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自豪。我支起画箱,以大水法为表现对象进行写生,并在构图上人为地把残立的意大利石柱加高,把天际线压低,用以象征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孑然傲立。这张画虽然仅画了两个小时,但效果不错。河北美术出版社编辑郝华看过后要了过去,准备刊登在《河北画报》上,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刊发,还把画弄丢了,让我懊悔不已。

图片[2]-第十九期丨第六章 转行商业 艺术与本职工作有机穿插-华闻时空

《承德秋色》

从北京一路前行,到了写生第二站北戴河。十年前我在五七钢厂时曾两次来此写生,这次故地重游格外亲切。鸽子窝是北戴河著名景点,我先在那里开画,第一幅是站在海滩上,用仰视的角度,表现山石的嶙峋高耸。第二幅则爬到附近的山顶上,采用鸟瞰的方式,画山与大海及沙滩的透视变化。

老虎石是北戴河的标志性景点,它由几块形态不一的礁石组成,散卧在海岸边上,风吹浪涌卷起层层浪花。上午我们早早赶了过去,仔细观察了很久做到心中有数后,才开始铺颜色。下午又在附近,以一艘破旧的木船和海滩上的红柳为表现对象,画了一幅小景,尺幅虽然不大,但很有味道。

从北戴河往北与辽宁省接壤,就是闻名天下的第一关—山海关,在这里我画了阳光下的城楼。而后又去了孟姜女庙,见到了在文学界传为佳话的古今绝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在北戴河的一个星期,我们借住在当地居民家里,白天出去画画,晚上就画房东的家人。名叫小燕的姑娘,二十岁出头,落落大方,于是便成了最好的模特。贾玮、何家聪、王建华从海边拾回来的大海蜇,成了我们晚餐最好的下酒菜。

告别秦皇岛,一路向西,就是我们此次写生的第三站承德。这个连接京津辽蒙的中心城市,以清王朝的后花园而闻名。承德市面积很小,也没什么特别的现代建筑,简单走一圈后,我们一行人便前往棒槌山、外八庙、避暑山庄等主要景点观光,选取好的场景画画。

邻近避暑山庄大门,一片开阔的草场上,不规则地排列着十几个白色的蒙古包,一看便知道是专用于游客住宿用的,再远去便是紫红色的皇家宫墙。长得茂盛的黄黄秋草与白色的蒙古包,形成即鲜明又和谐的色彩对比。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三国时曹丕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于是马上支上画箱,用最快的速度,最概括的色调,最爽快的笔触,记录下来我的印象。

外八庙距市区较远,每个庙都是独立的建筑,四周被开阔的原野和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所包围。深秋季节树上的叶子已脱落,但疏密相间的树枝与直冲蓝天的树干,却彰显出昂扬向上的生命力。这种景观在辽阔的冀中平原不多见,应是承德的特色。原本想画外八庙建筑的我,马上调转方向,开始画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起草时,我刻意把远处的黄色树林压低,上颜色时用刮刀来处理树干,使它更直挺坚硬。两个多小时后,这幅取名《承德秋色》的风景,便完成了。

承德可入画的地方很多,画完《承德秋色》后,我又在附近截取白桦林树干的局部,画了幅色彩相对鲜艳的小画。下午太阳落山时,又画了杂草丛生的小山坡。

时间过得飞快,十五天的写生之旅很快就结束了,盘点一下此次共画了近 20 幅作品,当为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收获。此次画的《海滩》《芳草萋萋》等作品,成了我的美术馆展品的长年陈列,《承德秋色》则入选了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在致广 – 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

【韩玉臣艺术简介】

1954年生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全国人大代表。

幼蒙庭训,喜书法,好丹青。1968年因画伟人像初识油画,先后师从中央美院李桦、苏高礼、梁玉龙和著名画家张文新。

华斯皇家装饰博物馆,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热那亚公爵宫、比利时布鲁塞尔于克勒艺术中心、罗马波拿巴宫、俄罗斯列宾美院、乌克兰基辅国立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

荣获第12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展最高荣誉“伟大的洛伦佐终身成就奖”,油画《牧羊女》荣获第152届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金奖,《朝拜路上》荣获第225届法国艺术家沙龙展铜奖。

多幅油画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等艺术机构和政要名人收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