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非洲,人们脑海中往往浮现出广袤的草原、黝黑的皮肤和狮群奔腾的画面。
然而,在非洲东南部的印度洋上,却漂浮着一座“最不像非洲”的岛屿——马达加斯加。
![图片[1]-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5.itc.cn/images01/20250413/6bedda03ab6e490c9573c1677c7664bb.jpeg)
这里生活着3000多万居民,但他们的面孔与非洲大陆上的邻居们截然不同:
浅棕色的皮肤、小巧的鼻梁、微微卷曲的黑发,乍一看更像是东南亚人。
![图片[2]-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6.itc.cn/images01/20250413/7124921d0cdb4b4999116f7cd9d57ab9.jpeg)
这座非洲第一大岛,为何成了黄种人的天下呢?
它的故事,得从一场横跨半个地球的史诗级航海说起。
![图片[3]-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6.itc.cn/images01/20250413/11ca663c6716433c973198c4868ffe72.jpeg)
如果把地球仪转到南半球,你会发现马达加斯加孤悬于非洲大陆以东约400公里处,面积约58.7万平方公里,比法国还要大。
![图片[4]-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6.itc.cn/images01/20250413/70c2b12a92814fd5aaf765ccd5d8188f.jpeg)
但它的地质历史比人类文明要古老得多——约1.6亿年前,这座岛屿从非洲板块撕裂而出,漂向海洋深处。
这场地理上的“分家”,让岛上诞生了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狐猴在雨林间跳跃,猴面包树如巨人般矗立,有许多动植物都是地球上的独苗。
![图片[5]-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2.itc.cn/images01/20250413/849a6b4d6d2147f2a389fa39cc31f165.jpeg)
然而,直到大约公元前350年,这里才迎来第一批人类居住。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开拓者并非来自邻近的非洲大陆,而是从6000公里外的东南亚乘风破浪而来。
![图片[6]-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2.itc.cn/images01/20250413/ff4d17be598449d4b8a9186afcc17a1e.jpeg)
考古学家通过语言学和基因研究发现,马达加斯加最早的居民是来自东南亚的南岛语系民族。
![图片[7]-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413/397c7ac9ce28412aac78bd7e24791ff2.jpeg)
这些黄皮肤的移民在岛上建立了农业社会,种植水稻、驯养家畜,并将东南亚的竹制建筑风格带到了这片新土地上。
当东南亚移民在岛上繁衍生息时,非洲大陆的班图人正因航海技术落后而困守本土。
直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商人才驾着三角帆船登陆马达加斯加西海岸,带来了铁器、伊斯兰教和新的贸易网络。
![图片[8]-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5.itc.cn/images01/20250413/c05c5afaad0945429515e6dd7abfceaf.jpeg)
随后的几个世纪里,来自非洲东岸的班图人、印度的泰米尔人、甚至波斯的商队陆续登岛。
他们与早先的南岛移民通婚融合,逐渐形成了以梅里纳族为核心的18个部族。
不过,这种混血并未抹去黄种人的基因优势。
由于早期移民基数庞大且占据中部高原的肥沃土地,梅里纳人始终保持着人口优势。
![图片[9]-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6.itc.cn/images01/20250413/0d4341319bda4d79a0a63d45bf8840e0.jpeg)
他们建立的王国在18世纪统一全岛,甚至发展出独特的文字体系。
相比之下,后来被贩卖到岛上的非洲黑奴因来源分散、文化各异,始终未能形成统一力量。
殖民时代的烙印,则加深了这种“非非洲化”的特征。
法国人在1896年将马达加斯加变为殖民地后,不仅引入更多东南亚劳工,还刻意扶持梅里纳贵族阶层以分化统治。
![图片[10]-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4.itc.cn/images01/20250413/f11a289189d34070bc4fe7033197b53d.jpeg)
法语成为官方语言,首都塔那那利佛的法式建筑与东南亚风格木屋奇妙共存,而非洲大陆常见的部落文化反而成了配角。
如今的马达加斯加是个矛盾的集合体:它的官方语言是马达加斯加语和法语,主食是东南亚风味的海鲜炒饭,但国歌却用法语演唱。
![图片[11]-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413/b6ac6fd4957b4e58b2daf0cb09f1aa09.jpeg)
岛上超过70%的物种独一无二,却因滥伐森林导致狐猴濒临灭绝。
明明坐拥非洲最大的石墨矿藏,人均日收入却不足1.5美元。
这种困境源于历史的层层堆叠。殖民时期法国将这里定位为原料产地,导致工业基础几乎为零。
![图片[12]-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4.itc.cn/images01/20250413/ceec09397a794566a3fe14c10633b792.jpeg)
独立后的政局动荡,更让马达加斯加的经济雪上加霜。
有趣的是,尽管经济凋敝,马达加斯加人依然保持着东南亚式的乐观,他们甚至为每头牛举办隆重的命名仪式。
不管怎样,这座从非洲大陆上分离出去的岛屿,仍在书写着属于它自己的传奇:
![图片[13]-最不像非洲的非洲第一大岛,为什么岛上人口以黄种人为主? -华闻时空](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413/690aa718020e4115a89d317e5996d2b0.jpeg)
中国企业正在帮助修建环岛公路,法国游客为狐猴保护项目一掷千金,而梅里纳族的农民依然用木犁耕种着祖先开垦的土地。
来源:小阿心说事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