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乔司街道和睦桥村
获评“全国文明村”!
荣誉背后,离不开“领头雁”的担当。在和睦桥村,随处可见区人大代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钱靓忙碌的身影。身为和睦桥村的“主心骨”,他锚定“传递群众声音、联动多方资源、推动问题解决”的履职目标,精准发力,带领乡亲们共同书写了亮眼的“文明答卷”。
“接地气” “桥”见发展
和睦桥村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劳动密集型小作坊星罗棋布,除了需要管理好本地居民外,还有大量外来人口,面对多元复杂的诉求,如何破局寻得发展之路?
钱靓摸索出一套“接地气”的工作方法。他常踏入企业车间、家庭作坊,在机器的余温中倾听诉求;在企业园区设立流动的“临时接待站”,让法律咨询与问题登记触手可及;更巧妙借助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中的“意见领袖”担任“信息联络员”,编织起一张覆盖不同群体的民意感知网络。
在企业园区设立的流动接待站里,钱靓曾在接待一名服装企业老板:“现在订单不稳定,小作坊分散经营,既难形成规模效应,也吸引不了好品牌入驻。要是我们园区可以统一管理、提升形象,我们接单、加工也能更稳定,收益也能提上去。”而后钱靓快速梳理诉求清单,带领村两委班子,将收集到的具体发展诉求整理提交给街道相关部门,推动村内5000平方米老旧厂房进行改造提升。
近年来,通过新建7万平方米厂房与旧厂改造相结合,和睦桥村积极推动服装产业向设计、智造、直播电商转型。这一升级路径有效提升了“杭派服饰加工产地”的集聚效应,成功吸引品牌入驻,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收益增长,也为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干实事” “桥”见治理
从民声的“传感器”到问题的“转化器”,钱靓整理了一套严谨的闭环机制——“收集-梳理-落实-督查-反馈”五步法。
2023年初,一个困扰村民的“心病”摆上了他的案头:和睦桥村15组污水管网频繁外溢,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生活出行。钱靓立即行动,深入实地踏勘,他发现运行十余年的管网系统普遍老化,类似问题在全村竟有60余处,涉及800多户、2.6万村民。
他迅速系统梳理问题,形成详实的改造提升建议提交街道人大工委。街道人大工委第一时间组织污水管网运维专题议事会。会后,他多次与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就污水外溢点位、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等问题到现场勘察,推动问题落实。
最终,在钱靓4个月的全程跟踪督办下,360余米管网完成改迁、21个窨井得以重修、3.2公里沟渠完成疏浚。之后的梅雨季节,村民再也不用担心污水问题。
污水管网的成功改造,是钱靓推动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早在2021年,钱靓就聚焦村集体规划发展和村容村貌提升,向区人大提交了一份《关于在乔司街道全域整治后提升剩余村庄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并得到了区农业局的大力支持。
在建议的推动下,和睦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村里短短两年间已完成第三期工程:拆除违建650平方米,新增车位750个,打造健身空间3处。如今,村民步行15分钟内即可抵达文化礼堂、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活动场所,和睦桥村已构建起“礼堂+广场+长廊”文化带,相继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50余场、小型宣教活动300余场,让文明创建成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
当被问及履职中最触动的时刻,钱靓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每次下村,总有村民老远就招呼我,拉着我去看他们家门口哪条路不平、哪条沟堵了,急匆匆地跟我倒苦水、出主意。”这份实打实的信任,乡亲们有啥难处都愿意第一个想到他、找到他,就是最让他觉得肩上有担子、心里有劲头的事儿。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