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缅甸震区“中国力量”:不眠不休的救援队,与“全天候”的志愿者 

一声尖利的哨响,街道上的喧嚣在救援队要求“全场静默”后瞬间消泯,开始等待一个可能的回应。中国国家救援队和厦门曙光救援队在曼德勒地区一栋倾斜近30度的酒店里探测到生命迹象后,已在此连续救援超24小时,期间曾听到五声敲击。

缅甸突发地震第4日,有救援队对曼德勒市区坍塌房屋展开排查工作,看是否还有生命迹象可能,有救援队选择转往曼德勒周边房屋垮塌更加严重的实皆地区。

对许多中国救援力量而言,抵达受灾现场时已是震后超40小时,高温条件下受困者越来越低的生存几率是必须面对的事实。有救援队员明明拉住了受困者的手,感受到对方拉拽的力量,最后的结果还是生命的流逝。

尽管抵达晚,多家商会联合当地华人志愿者从交通、食宿、受灾信息收集等各方面全力配合,让救援力量可以迅速抵达核心现场。有救援队员称,随行的华人志愿翻译明明有亲人掩埋在他们工作面附近几米,还是选择等他们工作完再求助。在确认没有生命体征后,志愿者弯着腰握住他们的手不停说,“谢谢,谢谢!”

图片[1]-直击缅甸震区“中国力量”:不眠不休的救援队,与“全天候”的志愿者 -华闻时空

救援队长的无奈:“我拉着他的手想给他力量”

来自长沙的岳麓蓝天救援队到达曼德勒地区是3月30日早上,属于到达较早的一批救援队伍,他们原本打算直飞曼德勒,但发现航班全部被取消,只好在29日下午先飞抵仰光,跟随缅甸司机驾驶的车队前往曼德勒。路上关卡很多,路面破坏严重,600公里的路程开了近15小时,到达后,救援队立马前往一所疑有人被埋的佛学院。

队员们在第三层平面上用雷达检测,在第二层发现一名被困的男孩。男孩左大腿被两道房梁压住,身边有其他遇难者,高温下气味非常浓烈,苍蝇乱飞,处境恶劣。队长谭章伸手拉住男孩的手,感受到对方返回到自己手上的力量。

期间,救援队发现被困男孩可能因心率升高,手不停抖动。医疗保障并不好,救援队先给他输氧、送流汁。破拆持续了整个下午,男孩被成功救出,但不久后离世。“我一直拉着他的手,想给他支持。但非常难受,最后没能挽救回来。他是一名高中生。”后来谭章与其他救援队医疗组分析,男孩可能是出现了低钾综合症,身体极度缺乏钾钠、盐分等。

图片[2]-直击缅甸震区“中国力量”:不眠不休的救援队,与“全天候”的志愿者 -华闻时空

随后几日,岳麓蓝天救援队开始使用生命探测设备对曼德勒市区多处垮塌房屋开展搜索和标记。4月1日上午,谭章对多处进行了搜索,暂未发现生命迹象。

目前只有当地一处倾斜酒店有生命迹象,中国国家救援队和曙光救援队正在此搜寻。地震发生时该酒店正在装修,楼体四面围满脚手架。据救援人员从知情人处获得的消息,内疑有5名工人被困。该酒店原有八层,正面已下沉四层。有救援人员介绍,或存在脚手架牵扯力等因素,该酒店未完全倒塌。

图片[3]-直击缅甸震区“中国力量”:不眠不休的救援队,与“全天候”的志愿者 -华闻时空

“随机坍塌”的楼房:煎饼式塌房令救援难度重重

还有多支救援队伍在抵达现场后前往天空公寓、winstar酒店等其他受灾严重地开展救援。

一支中国救援队的队长称,此次缅甸是在突发7.9级地震后十多分钟又发生6.4级余震,比如坍塌的winstar酒店,其第一次地震时并未坍塌,但下沉了一层。很多人极有可能是逃跑到第一层后出不去,要重新寻找出去的地方,最后被坍塌墙体掩埋,同时也有很多人通过跳窗等方式逃生,伤者较多。天空公寓有部分楼栋也是先下沉三层后,在余震时再次发生下沉。

图片[4]-直击缅甸震区“中国力量”:不眠不休的救援队,与“全天候”的志愿者 -华闻时空

此外,天空公寓这种“煎饼式坍塌”也意味着,如果对受困者展开救援,要么从水平面进入,但可能可操作空间非常狭窄,要么从上至下,受困者所在楼层越低,需要打穿的楼层就越多,在此期间很有可能会对受困者产生二次伤害,还有一种方式是从下往上去寻找。

潇湘晨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3月30日下午,这支救援队在天空公寓一侧水平面与多名幸存者发生对话,随后通过多种方式扩宽操作面,持续一下午后又转从坍塌楼体上方往下破拆直至深夜,后有其他救援队赶至现场接力,于次日救出多名被困幸存者。

图片[5]-直击缅甸震区“中国力量”:不眠不休的救援队,与“全天候”的志愿者 -华闻时空

记者途经曼德勒市区多地时发现,坍塌房屋常夹在其他受损较轻房屋中间,并未出现整排式坍塌,有当地居民把这形容成“随机选择”。

对此,该队长向潇湘晨报记者分析,楼坍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和地震波就有很大关系,有的楼在遭受很强的垂直地震波都不一定倒塌,但根据此次地震现场,是有发生横向地震波的,“很多楼是一层往这边走,一层往那边走。”此外,在救援队进行破拆时,其实他们感受到楼体都比较结实,但不清楚其地基如何,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图片[6]-直击缅甸震区“中国力量”:不眠不休的救援队,与“全天候”的志愿者 -华闻时空

“全天候”的志愿者:救援队抵达前,数百名志愿者已做好一切准备

在赶到此次救援现场时,救援队其实都清楚时间越晚受困者生存几率越低,“当你看到这个救援点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和进行救援的难度比,那救援队心中是一定会产生一些动摇的。但我们来到这里的意义就是为了救人,所以还是有比较坚定的信念和渴望,去尽可能克服障碍。”一救援队的队长说道。

而与以往地震救援现场略有不同的是,队长称缅甸曼德勒华人的联合力量非常强,在赶往救援现场之前,当地华人组织已将受灾区域进行排查和统计反馈给赶来的救援队,并在仰光联系飞机、准备车队,将救援队伍第一时间送往曼德勒。救援队抵达后,在驻点有数百名志愿者全天等候,无论是驻点的食宿供应,还是前方的物资供应,只有一开口请求就立马有人迅速帮忙解决。

潇湘晨报赶赴现场的部分记者和跟随救援队伍便受到缅甸中华总商会的帮助,抵达曼德勒后到云南商会驻点。部分记者受到缅甸湖南商会的帮助,跟随运送物资和救援队的车队抵达。

图片[7]-直击缅甸震区“中国力量”:不眠不休的救援队,与“全天候”的志愿者 -华闻时空

“这使得你在救援中感觉什么都不缺,除了无法克服的通讯问题,几乎只要有救援队在的地方,就有人自然而然走上来问你需要什么帮助然后尽力思考去解决。明明埋在下面的是他们的亲人,但他们所做的一切,不是在要求我们,而是配合我们。”队长称。

4月1日,记者探访时也注意到,多家商会在持续供应救灾物资。一家湖南企业将自己的办公楼临时设为湖南商会救援站,多名已经离开的商会成员折回曼德勒,帮助受困者家属、受灾家庭沟通需求并提供物资,“现在做的事情是要尽可能把人救活,接下来还有漫长的重建。”

在一个救援现场,队长遇见多名17、8岁的志愿者在自费购买物资捐赠,他想为他们出费用,“他们说‘不要’,我们的这个捐是‘持续’的过程。‘持续’这个词,是我们没有办法说的。”

潇湘晨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