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级开放观察点的设立,是综合社会各界力量,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服务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
4月21日下午,“大时代 大开放 侨音高能级开放观察点授牌仪式”在杭州举行。谷雨时节的杭城细雨初霁,会场内气氛热烈 —— 来自省市侨务部门、侨商组织、媒体的近 20 位代表齐聚,共同探讨美国加征关税背景下,企业破浪前行之道。
写好高能级开放的浙江样本
对于此次侨音高能级观察点启幕,浙江省委统战部侨务综合处处长王少雷在致辞中表示,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浙江设定了“三步走”的目标:到2027年,资源配置力、全球辐射力、制度创新力、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0年,“四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高能级开放强省;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能级开放强省,国际市场话语权、定价权、规则权显著增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地位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势牢固确立。“高能级开放观察点的设立,正是综合社会各界力量,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服务高能级开放强省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
《浙商》杂志总编辑、浙商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冯永明认为,侨商是浙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商中最具开创力、最具家国情怀,最具国际化视野的群体之一。“借此次活动之机,《浙商》杂志和侨融媒体中心,希望能够讲好三个方面的新故事:讲好中国融入世界的温暖故事、讲好浙江连接世界的发展故事、讲好浙籍华侨‘瞧世界’的情怀故事。”
杭州市侨商会会长陈励君则从侨商群体的特殊性切入,她坦言,侨商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重要分支,既面临传统民企的共性挑战,又承担着 “引进来、走出去” 的特殊使命,因此尤其需要《浙商·侨音》杂志为侨商企业发声。“希望此次合作能为企业发展、侨商事业及华侨在国内的发展带来新成绩。”
杭州市侨联党组书记赵欣浩表示,杭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广大的杭州籍侨胞身处海外,心系祖国,秉持着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为祖国和杭州的建设及发展,为推动中外友好交流合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观察点的设立,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侨胞和侨商、凝聚侨心、汇聚侨力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观察点设立之后,将通过实地交流座谈、沙龙等形式,进一步发挥侨界的独特优势,吸纳全球的智慧,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科技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活动现场,《浙商》杂志总编辑、浙商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冯永明为杭州市侨商会授牌,《浙商》杂志副总编辑陈文文代表侨音融媒体中心与杭州市侨商会签署战略协议。
未来,双方将打造“上下贯通、内外联动”的侨务生态,为全球侨胞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服务。
在风浪中锚定航向
2025 年,美国大幅调整关税政策,重塑中美贸易格局,冲击全球经济复苏。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侨商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美国加征关税的连锁反应,在浙江侨商群体中激起千层浪。
在“美国加征关税背景下侨商的战略选择”主题座谈会上,浙江省侨商会监事长、杭州侨商会会长陈励君指出,大多数浙江华侨从事进出口贸易,对国际贸易波动尤为敏感。她提到,一些外贸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但同时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积极的发展态势。“我认为关键是在于妥善把握应对美贸易冲突的策略与节奏,同时企业必须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新特点及产品结构的新动向。”同时,陈励君呼吁,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为侨企提供了战略缓冲空间,侨商群体要保持信心。
“许多华人及从事进口贸易的工厂前些年已在东南亚布局。在进出口方面,企业也在积极应对。” 杭州侨商会执行会长丁德坤认为,从长远看,关税战不会持续太久。从美国近期反馈的信息来看,各州纷纷爆发反对关税战的声音,欧洲、欧盟同样因受冲击而表示反对。丁德坤表示,政府层面应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加速内循环发展。
浙江省侨商会秘书长姜敏达指出,美国加征关税是国际经贸格局中的正常波动,但对出口企业形成显著冲击。针对当前形势,他呼吁侨商群体保持战略定力,练好内功,另外,企业可善用自由贸易协定规避风险。
杭州侨商会副监事长高丽娟表示,面对不确定的中美贸易战,杭州侨商群体将坚定支持国家战略,以团结姿态应对挑战。“坚持到底,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冲击,一些浙江侨商正以“淡定”姿态探索破局之道。
浙江省委统战部侨务综合处处长王少雷持续关注加征关税及海外侨胞反应,他发现侨商企业家发应对相对淡定,部分企业通过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缓解压力。
王少雷在调研中发现,受关税冲击最大的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程度高、产品层次较低的企业。但危机中亦藏转机,他提到,部分企业通过转型升级,依靠高科技产品成功拓展国外市场,例如阿联酋一家企业通过技术改良使铝薄板镀膜技术达世界领先水平,国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对关税影响敏感度较低。
杭州侨商会办公室主任徐海荣表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大,部分侨商企业对发展前景忧心忡忡。徐海荣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协会将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全力服务好企业。
“风平浪静时只能产生普通企业,大风浪中才能诞生伟大的公司。” 《浙商》杂志总编辑、浙商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冯永明引用了马云的观点,他认为,西方的打压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族与企业的抗争性,促进了团结,也为重塑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带来契机。他还指出,舆论战是重要战线,当前应积极传递企业好声音,助力解决受压力企业的实际问题,形成应对挑战的有力舆论支撑。
杭州市侨联党组书记赵欣浩走访西班牙等侨团时发现,海外侨胞普遍对国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认为美国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如加州州长起诉特朗普政府、英伟达 CEO 黄仁勋近期公开表态 “坚决不放弃中国市场” 等案例,均印证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韧性的认可。
针对侨企发展,赵欣浩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侨商侨企需保持战略定力;二是苦练内功推动转型升级;三是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四是加强政策扶持引导。
从东南亚设厂的技术博弈,到舆论战场的叙事争夺,再到国际规则的话语权较量,一条属于浙江侨商的“破局之路”逐渐清晰。
融媒赋能开启新篇,构建侨务生态”强磁场”
这场持续两小时的思想碰撞,折射出浙江面对外部挑战的深层逻辑:既非被动防御,更非盲目冒进,而是以侨务资源为纽带,构建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媒体赋能” 的开放生态。观察点的设立,恰似投入湖面的巨石,正在激起层层涟漪 —— 它既是微观层面的企业晴雨表,更是宏观战略的实践试验田。
正如王少雷所言:“1930年经济危机催生了一批世界级企业,今天的挑战同样孕育着机遇。”当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当关税壁垒试图割裂市场,浙江正推进开放强省建设,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活力的开放浙江,正从西子湖畔向世界展开新的画卷。
据悉,侨音融媒体中心拟联合更多各地市侨商会及海外浙商,设立“侨音高能级开放观察点”,逐步实现“中央—省—市—侨企”四级联动网络,形成链接全球侨企的立体化资源枢纽。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