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期丨第五章 见缝插针 看家的本领不能丢

结识著名画家张文新

我在市美术学习班上,结识了在邯郸人民银行搞宣传工作的郝榜勇,并时常相聚画画聊天。

几年后,郝榜勇调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负责展览设计筹划,我应邀为陵园的陈列堂画过几张烈士的素描头像,画过大门口的宣传画。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他的墓就在邯郸烈士陵园。1978年 4 月,陵园聘请北京著名画家张文新创作《巍巍太行》。郝榜勇把这一信息告诉我后,为了抓住向名家面对面学习的机会,我抽空便往陵园跑。

图片[1]-第十四期丨第五章 见缝插针 看家的本领不能丢-华闻时空

    与画友一起到北京中国美术馆参观展览

    张文新生于 1928 年,早年在华北抗日军政大学跟罗工柳学油画,后又跟刘开渠做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1956 年,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在中国办油画训练班时,他又是其中的 20 名学员之一。其创作的油画《工程列车》

    《间苗》《陈景润》和水粉画《马克思和燕妮》,在全国美术界有很大的影响。当时张文新在陵园的临时工作室就在花房里,我去时张文新正在用木炭

    条勾画创作草图。只见他 50 岁上下,中等个,人虽然瘦,但十分精干,浑身透着学者的气息。

    见我进去,张老师停下画笔,扭过头来问我:“是郝榜勇介绍你来的?”我说:“是”。“听说你曾跟李桦、苏高礼学过画。”张老师又问。我回答说:“那时 1972 年的,但只是时间太短了。”张老师又询问了我其他一些情况。

    简短的对话后,张老师又开始画草图,我就在一边看。过去看老师画画大都是素描和油画写生,直接面对面看画创作草图还是第一次。

    张文新毕竟是大家,2 米多长的油画布上,既没小稿,又没模特,他用炭条勾勾抹抹,两个多小时就画了一组人物,而且造型极准,素描大关系非常到位。我一边看一边想,这是教科书里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般画家不愿意让人看的创作过程,机会太难得了,我一定不能错过。

    天黑了,张老师停下画笔,开始看资料。我就趁机帮老师整理画具,擦洗用过的画笔,打扫室内的卫生。

    打这以后,只要单位的事不是磨盘压手非干不行的,我就跑到陵园看张老师画画,给他打下手。

    张老师创作态度太认真了,画完草图后,再一个个对模特。这样一来,穿上八路军的服装当模特的光荣任务就落在我身上了。

    张老师画我时,不仅速度快,而且色彩又非常生动概括,脸部仅寥寥数笔就栩栩如生。

    三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张老师在邯郸完成的此幅油画后来参加了全国美展。在中国美术馆参观时,看着这张画,我也十分感慨,我不仅目睹了其创作过程,也为在这幅画创作过程中我做过的贡献而骄傲。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这是荀子关于老师重要性的名言。张文新老师三个月的耳提面命,让我对绘画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对我之后绘画技巧的提高帮助甚大。

    世事多变,几年后张文新去了美国,天各一方,我们便中断了联系。

    到钢厂旁边的坦克团帮忙

    我在工会搞展览时,认识了前去参观的钢厂东侧坦克团的宣传股股长孙建民。

    那个年代,部队对宣传工作格外重视,担任股长的孙建民喜欢绘画,对摄影更颇有研究。共同的兴趣爱好,一来二去,我们成了朋友。

    一天,孙建民到钢厂找我,说:“坦克团要迎接北京军区的一个现场会,准备好好布置一下礼堂和军械连大车间,想请你去帮忙。”

    能到部队帮忙,那是何等光荣的事,不仅每天可以画画,部队还有好吃好喝好招待,我十分愉快地答应了。

    进入冬季,工会事情不多,我跟领导打好招呼,便“开赴新的战场”。或许是孙建民的“吹嘘”介绍,或许是部队营房和钢厂办公区一路之隔

    图片[2]-第十四期丨第五章 见缝插针 看家的本领不能丢-华闻时空

    在《巍巍太行》作品前与张文新老师合影

    信息互通,我画画得好,部队首长早有耳闻。我到坦克团时,受到了团政治部主任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陪我在部队转了半天,还让我钻进坦克开了眼界。

    我工作场地在修理连的大车间,住在连部办公室,吃饭跟连长指导员一块吃小灶,伙食比钢厂好多了,连里还派了一名战士给我服务。

    既然是帮忙,就得帮出名堂,就得拿出真本事。我先为礼堂临摹了几幅大的国画风景,又写了不同书体的毛主席诗词,悬挂起来后受到部队首长的高度评价。

    画大幅宣传画时费了不少功夫,翻找当时所有的画报、刊物等,没有现成的反映坦克兵的画可以借鉴,只能自己构思创作。

    “文革”时期的宣传画无论怎么构图模式是一样的,有人拿毛泽东选集,有人举胳膊,有人手挽手,表情一般都很严肃。我不可能突破这个模式,也不敢突破这个模式。于是便找来几个形象好的战士,穿上坦克兵特有的军服,然后我像导演一样,让战士或手拿红宝书,或手持钢枪,前后高低组合做出不同的动作,几经变换,确定了画面的构图。

    这幅作品长边尺寸有 4 米,宽 2 米,面积很大,不能草率,急于求成,必须按步骤一步步推进。接下来是让战士按构图的动作当模特,我先画素描,再画头像和道具色彩写生,最后再把单个的素材按构图搬到大画上。有的形象画一个不理想,就画两三个,直到满意为止。

    白天紧张工作,晚饭后继续画素描,偶尔也跟孙建民和连长指导员侃大山。他们讲的部队奇闻轶事,让我长了不少知识,有了对军人生活的初步认识和了解。

    临近年底,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工作,一副大的宣传画终于完成了。亮相那天,坦克团领导全来了,对我的工作赞赏不已,对我给予坦克团的帮助表示感谢。

    两个多月,我不仅提高了画技,还在人生旅途中增添了个准军人的经历。

    【韩玉臣艺术简介】

    1954年生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全国人大代表。

    幼蒙庭训,喜书法,好丹青。1968年因画伟人像初识油画,先后师从中央美院李桦、苏高礼、梁玉龙和著名画家张文新。

    华斯皇家装饰博物馆,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热那亚公爵宫、比利时布鲁塞尔于克勒艺术中心、罗马波拿巴宫、俄罗斯列宾美院、乌克兰基辅国立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

    荣获第12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展最高荣誉“伟大的洛伦佐终身成就奖”,油画《牧羊女》荣获第152届法国国家艺术沙龙展金奖,《朝拜路上》荣获第225届法国艺术家沙龙展铜奖。

    多幅油画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等艺术机构和政要名人收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