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凌简介:本名姜卫民,旅美幽默小说家。祖籍江苏海门。1956年生于上海,1965年随家迁往福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曾任《法制瞭望》杂志编辑部主任。1994年旅居美国。现任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纽约商务传媒集团董事长、纽约商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国际作家书局总编辑、《纽约商务》杂志社社长、《文化中华》杂志社社长、《国际美术》杂志社社长、海外华文媒体协会荣誉主席、杭州冰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州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人文学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福建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河北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客座教授、阳光学院客座教授等。1972年开始小说创作,主要从事幽默小说创作与研究,出版《冰凌幽默小说选》《冰凌自选集》《冰凌幽默艺术论》《冰凌文集》等著作。
一
欧洲走了二十多个国家,今年计划走西欧的英国爱尔兰和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因为三年疫情耽搁了,行程安排上容不得多想,能走就走。实际上我旅游,看人多于看景。好看的景,都在图片里,实地看,都不如图片,而且到实地,任何的景,看上几眼就行了,主要是感受现场的气氛。而看人就不同,人的风景是永远看不够的,记得我在瑞典的几天时间里,一个人一个人看过去,看了几万个人,那真是万花筒般的灿烂风景,我看到了诺贝尔,看到了瓦尔德内尔。这次到英国,最主要看英国人,实际上在美国三十年,也看了多少英国人,但在美国的背景里,英国人已经“美化”了,这就要去英国看原汁原味的英国人。从京东上订购了三本英国爱尔兰地图,有地图册,有折叠地图。更重要这时备足二十几包榨菜和十几袋干泡饭,开水一泡,即可捍卫我中国胃的尊严。
二
我出国旅游,就是跟团走,把一切交给旅行团安排,非常听导游的话,唯一要求的就是一个人住一间房,并补交差价。另外,到了所去国家,从不打搅当地的朋友,已经养成习惯。更有,我从来不会自己出行,不会自驾游,也不想深度游。我把自己的旅游叫作“扫盲游”,或者叫“启蒙游”,去过即可,去过五十多个国家,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让我有去第二次的冲动,瑞士法国去了三次(都是重复必游,绕也绕不开),像卢浮宫、琉森湖,去了一次就够了,再去就坐在外面,傻想傻等,或者点杯咖啡或者啤酒,坐在那里,搞得像“文艺复兴”的范,实际上什么都没想。很奇怪,只有晚上到酒店宾馆,拿上房卡,开门进屋,顿时万千思绪便汹涌澎湃,这时,不管外面有多少诱惑,我是决不出门的。这个时间段里,我会做太多的事,并把白天的千头万绪,整理在案。我在运动状态中,如乘飞机坐高铁,哪怕坐汽车,脑袋是异常活跃,很多想法就是在这种“运动”中蹦出来的。所以出去旅游,好处多,特别到了大叔这个时间段,最大的享受,就是去陌生的国家走一趟。
三
飞机升空后,向西飞行,可以看到长江入海口,老家海门就位于入海口的北岸,飞机从海门的头上飞过。过去飞纽约,便是向东飞去,也许是磁场的作用,隐约中还是有感觉。这让很多人都会感觉自己的国家是处于地球的中心位置,哪怕一个弹丸小国,也都把自己摆在地球的中心位置,这也很正常。早晨飞抵伦敦,直接乘车来到剑桥大学,轻轻的来又轻轻的走,连康桥也未能去走一走,校园里那条小河显得窄了一点,牛顿设计的木桥和那棵苹果树都在。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感觉在耶鲁校园里转悠,怎么这么像,原来当年耶鲁就是仿照剑桥建造的。下午一路赶往约克古城,这座古城有六百多年历史。特别是《哈里·波特》在此拍摄,使古城成为网红打卡地。
四
乘船在利兹的温德米尔湖游览,这完全是初恋;接着就直奔苏格兰南部特纳格林的逃婚小镇,那就是婚姻了。都以为逃婚小镇是个充满悲情的地方,奔了两个半小时,到达苏格兰逃婚小镇后,大家才知道,这是一个幸福的天堂,男男女女因为各种原因结不了婚,只要奔到逃婚小镇,就能即可成婚,而且此地铁铺的铁匠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铁匠一纸签名,就相当我民政局的钢印,婚姻即刻生效。因而是世界有名的婚礼举办地,每年在这里举办的婚礼超过五千场。旅游团里的中老年夫妇们都弯起手臂,结成“心”状,在雕像下留影,彰显将婚姻进行到底的信心与豪情,大巴再开动时,车箱里已经充满了喜庆的味道。
五
早餐时间,火警报警器骤响,饭店服务员让大家赶紧到楼外空地呆着。来了两辆救火车,检查了半个多小时,没事了,才让大家进楼里。辛好没耽误去爱丁堡。爱丁堡是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城堡是爱丁堡最大的风景点,也是苏格兰的精神象征,矗立于死火山岩顶上,6世纪时这里曾是皇室居所。这里没有平路,出门就得爬上爬下,这皇上一出门,必须“能上能下”。在爱丁堡最后一站是到“皇家一英里”转转,忙着下车,忘记带帽子,冷风吹得头皮发凉,急忙拐进一家店,买了一顶方格帽子戴上,头皮不凉了,还有了一点“苏格兰情调”。离开爱丁堡前等车时,我在教堂前露天咖啡吧点了一杯咖啡,喝着咖啡,看着街边一个笛手在吹奏,听到了苏格兰纯正的风笛声,可以结束爱丁堡之旅。
六
今天乘渡轮横穿北海峡,到达英国北爱尔兰,前往巨人堤。巨人堤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巨人堤是由约4万根多边形石柱组成的8公里长的海岸宏伟景观。大巴开了两个多小时到达巨人堤,又徒步走了半个小时才到景点,走到半途便想返回,却在周导鼓励下继续前进,来回走一趟,就当野外锻练。今天上午到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参观和平墙和市议政厅,然后进入爱尔兰,参观一个庄园,和凡尔赛花园差不多。倒是这两天进进出出,把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和爱尔兰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弄清楚了。这世界,只要有海峡,问题便多多。
七
上午驱车两个小时,来到爱尔兰著名景点莫赫悬崖。莫赫悬崖位于大 西洋边,站立在距海平面 230 米的悬崖最高处,可以看 到整个悬崖延绵 8 公里之长,这是爱尔兰最引以为傲的景观。在登顶路上,有一处入风口,利风从山下呼啸而上,穿过这十几米的风口,确实有点惊心动魄。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乘轮渡前往威尔士西北部的霍利黑德港口,全程三个半小时,吃了一份早餐,点了一杯黑啤,看着海峡,摆出一副深思模样,其实什么都没想。放空了自己,真是莫大的享受。
八
在伦敦落地,进入英格兰,然后再往苏格兰,接着跨海踏上北爱尔兰,再进入爱尔兰。今天上午,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乘大型渡轮,历经三个半小时,抵达威尔士,至此,不列颠岛五国全部逆时针转了一圈。旅程已过三分之二,后几天的莎士比亚故居、牛津大学、大英博物馆和伦敦诸景是重中之重,把重要景点放在最后,如同少年时,把蔬菜吃尽,留下一块红烧肉或者一只大虾,最后塞进嘴里,一举“歼灭”。
九
1980年,写了一篇小说,取名《“莎士比亚”》,这是给一个准备写作的知青起的绰号。可见当年作为文学青年,是多么多么崇拜莎士比亚。今天终于来到莎士比亚故居,了却了四十多年前的心愿。据介绍莎翁年少时竟是一个混混儿,在当地混不下去了,就到伦敦去闯荡,他写剧本,搞小剧场演出,从此在文坛顺风顺水,一直抵达文坛之巅。又听介绍,莎翁混混时,留情又留种,私生子很多……感觉莎翁更加真实,用如今的一句话,叫做更接地气,无损莎翁的高大形象。
十
邱吉尔庄园的奢华令人惊叹,但是这片伟业并不是邱吉尔首相创立的,而是他的祖父老邱吉尔一手打下的江山。邱首相诞生在这座庄园里,天然地修炼成他的贵族精神和气质,以至在二战最危急关头,他发表了那一场永载史册的广播演讲,拯救了英国。昨晚入住牛津附近的一座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堡宾馆,只有两层楼,没有电梯,全靠一个英国胖小伙帮助大家把行李送到楼上。这时一个女经理模样壮妇,一把抱起我的大箱子,就往楼上走,拐了九道弯,穿过走廊六扇活动门,最终把箱子放在我住的79号房间门口,非常利索。我尾随其后,看得我目瞪口呆。房间装修如新,舒舒服服,就是一走路,地板便发出神秘异响,仿佛是几百年前蒙面大侠留下的脚步声。
十一
巨石阵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雄伟,但是说它有五千年历史,这你就不能低看它,多少年来,人们不断考证和研究,仍然无解它神秘的身世。于是面对它站立,默默望着它,让心里充满敬畏。巨石有生命吗?或者有被生命。
十二
温莎城堡埋藏着英国皇室最后的尊严,所有的光鲜亮丽可以在白金汉宫庄严地呈现,但是在温莎城堡,你却摸不到皇室的光影,那怕一眼的掠影。尽管你进入城堡的内宫,除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和装饰,你不能捕捉到皇族的任何生活气息,富丽堂皇掩埋了所有的生命迹象,留下的是钙化的精神象征,这种精神象征,也许还能支撑着英伦一个时期或者一个时代。
十三
在英国爱尔兰转了十天,像是在乡村小镇过着“农家乐”,没有什么城市,既使有城市,也是几百年前的旧城。昨天终于来到了伦敦,参观了牛津大学、巨石阵和温莎城堡,今天正式光顾伦敦城,或许才能光临到一座国际大都市。至此应该是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整个英国就是一个巨大的乡村。但是,这个乡村英国,让你感到落后了吗?感到衰败了吗?这个十天时间里,我迅速“看过”了数万英国人,这是我此次英·爱人文考察最重要的收获。今天的伦敦游,还能给我有什么另外的惊喜呢?先吃一碗泡饭再说(配的是榨菜芯)。
十四
白金汉宫、西敏寺大教堂、大笨钟、议会大厦、唐宁街10号、泰晤士河游船、伦敦眼、大英博物馆等等,虽说一路走马观花,却也感受到帝都的规模。整个伦敦,几乎被旧古建筑占据,如同建筑博览城,有几处新建的现代高楼,都被集中到城外一边呆着。给人印象是,伦敦乐以坚守传统,拒绝现代发展。但是这个城市老派而从容,繁华而淡定,有一股特殊的气韵,让人不得不服。过去我对伦敦有什么印象,一定是与邱吉尔和伦敦桥有关,并且与二战捆绑在一起。这次到英国,看了邱吉尔庄园和城里邱吉尔的雕像,庄园是邱家七代人为国贡献,英王所赐;而雕像是那一片英联邦名人雕像里最生动、最霸气的一尊,足见邱吉尔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而伦敦桥和大本钟是我最想去的景点,大本钟从各个角度看了一个够,这个钟楼精美之极。而伦敦桥则是乘泰晤示河游船,从河上远望,这里留下一个遗憾,没能到桥上去走两圈,就如进了新房却未能上床。世光兄说他去伦敦就住在伦敦桥附近,每晚会到伦敦桥走走,这让我羡慕不已。为什么到桥上走两圈有这么重要呢?我自己也解释不清。小时候住在河滨大楼,经常走到附近的外白渡桥,但是走到桥边就转身回去,极少过桥,出国后第一次回上海,我连续几天走到外白渡桥,在桥上来回走两圈,恶补未能过桥的缺憾。什么时候再能来伦敦桥上走两圈呢?很难了。只能靠想象了——我正要过桥,两边的吊桥却缓缓升起,那是永远无法抵达的“初恋”。出来十几天,现在要飞回国,回去心情竟比出来更激动——家。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