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

《史记》明载,秦始皇陵幽深处“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两千年前的秦朝,如何获取并运输如此巨量的水银?不可思议的是,帝王永恒冥河的源头,竟来自与咸阳相隔两千里的重庆黔江。

黔江的故事,开始于武陵山缭绕不息的云雾。东汉建县,是她最初的美丽轮廓;唐韵悠悠,巍巍群峦山歌荡漾。

图片[1]-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华闻时空

▲雨后的黔江区武陵仙山中的民居与田园(来源:上游新闻)

黔江的许多村落,肇始于明初军屯的营垒。数百年沧桑流转,军垦将士已与脚下这片土地血脉相连。兵戈化犁铧,将士成农人。碉楼下,梯田渐次铺展;山风中,号令融入山歌。军户血脉与土家苗寨交融共生,化作黔江刚柔并济的烙印。

图片[2]-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华闻时空

▲古代军屯(AI制图)

两千年来,黔江成为中国西部重要商道。而它初登历史舞台的闪耀时刻,正因那流向骊山陵的丹砂水银。掌控这庞大财富命脉的,是当时世界第一巨贾——巴寡妇清。

(一)丹砂与通路——黔江商脉密码

巴寡妇清,其名已昭示身份——来自古巴郡的孀居女子,后人又称之为巴清。古巴郡,其主体地域范围覆盖今日之重庆。

《史记》记载,巴清家族“先得丹穴”(垄断了丹砂矿源)。《后汉书·郡国志》也明载:“涪陵出丹”。此“涪陵”乃汉代郡县,即今重庆的黔江、彭水一带。

图片[3]-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华闻时空

▲巴寡妇清(图片来源:博物馆资料图)

若说巴清是两千年前最显赫的商人,乍听之下,似有吹嘘之嫌。然而,拨开历史的烟云会发现:她府中仆佣上千,依附其产业为生的工匠、徒附、家丁之众,竟逾万人。

彼时世界上,找不到任何一个上万人的企业。所以,巴清当之无愧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家”。

史籍的记述中,巴清为一“贞妇”,私人武装护矿,富可敌国。秦始皇筑长城、建地宫,耗汞如海,唯她能稳定供应这一战略物资。一统天下后的秦始皇为她破格筑“怀清台”,致敬的,显然非为贞洁虚名,实因她是掌握着王朝命脉的“资源寡头”。

图片[4]-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华闻时空

▲巴寡妇清与怀清台(AI制图)

古代,丹砂用途甚广,既可防腐疗疾,亦能入药养生。论及汞矿储量,贵州居中国之冠。然则黔江却能孕育出巴清这般朱砂巨贾,其深层缘由,当然来自交通便利。此地虽群山环绕,却扼守水陆要冲,四通八达。

巴清正是凭借此得天独厚之优势,构建起覆盖全国的丹砂运输网络:顺浩荡长江而下,将丹砂输往富庶的中原腹地;借古褒斜道翻越巍峨秦岭,直抵大秦心脏咸阳。

巴清斯人已逝,但此后两千多年,黔江作为商业通衢之地却未曾改变。

图片[5]-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华闻时空

▲ 西汉时期黔江地理(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黔江区濯水镇的旧时码头,曾是舟楫往来的要道——自黔江始,凡欲抵酉阳龚滩,进入乌江,乃至汇入长江的商船,皆须经此水道。彼时码头盛景,入夜尤为壮观:千帆泊岸,灯火齐明,璀璨的辉光倾泻江心,将粼粼波影与幢幢人影交融一片。当地人称之“千船点灯”,便是对这彻夜不息、满江流彩的赞誉。

图片[6]-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华闻时空

▲古代码头夜景(AI制图)

近代以来,舟楫桨声逐渐隐没于川湘公路的喧嚣之中,这条古老水道渐渐归于沉寂。

然而九十多年前,这里曾激起惊涛: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贺龙军长、关向应政委的率领下,正是由此渡口飞渡阿蓬江,以雷霆之势直取彭水。

黔江,这片见证过商旅繁华的土地,从此成为开创湘鄂川黔边区酉秀黔彭根据地的红色摇篮。此番壮举,为红军战略转移、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乃至万里长征的胜利,都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印记。

图片[7]-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华闻时空

▲黄秉成老人讲述贺龙将军在红军树下召开誓师大会的往事。(图片来源:黔江发布 )

百年岁月弹指一挥,昔日的码头渡口,终被319国道的车流、渝怀铁路的汽笛与渝湘高速公路的飞虹取代。过去蜿蜒的商路,化作今日开通的高铁;曾经摆渡的使命,变为连接八方的通衢。

但黔江的灯火,从未在时光长河中熄灭——它只是悄然流转,从摇曳的船影,汇入了更广阔的山河。

(二)文教和家风——黔江文脉传承

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其最坚韧的纽带,莫过于汉字。

迥异于拼音文字,汉字的字形与字音之间,并无一目了然的连接。故而在古代,“识文断字”近乎是开启文明之门的庄严仪式。

正因其难以无师自通,这文脉的赓续,便离不开一代代师徒的口传心授、薪火相接。而万千求索之声汇聚,化育群英、传承道统的所在——书院,便应时而生。

书院不只是传道授业的屋舍,回望中国文化传承,多少惊涛骇浪由此掀起。无论是宋明理学、阳明心学的兴起,还是乾嘉汉学、清末实学的发展——每一次思想的涌动与蜕变,书院总是那激荡风云的漩涡中心。

在黔江,这束不灭的灯火,便是历经沧桑的三台书院。

图片[8]-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华闻时空

▲今日被居民区环绕的三台书院(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清初,朝廷深忌明末书院“群聚党徒”“摇撼朝廷”,遂厉行打压,书院几近凋零。寒霜数十载后,雍正十一年(1733),朝廷方谨慎开禁,允建书院。及至乾隆盛世,春风一至,重庆境内书院顿呈勃兴之势,黔江三台书院便破土而生。

儒家“忠孝仁义”的精神,如同空气般弥散在古代社会的每个角落。它的传播,循着两条清晰又深远的路径:

于市井百姓,是勾栏瓦舍间口口相传的说书唱曲,将圣贤道理化入悲欢离合的故事里;

于莘莘学子,是书院义学中青灯黄卷下的谆谆教诲,将道统铭刻于心。

踏入黔江三台书院的学子,入门即见八条古训,如明灯高悬。我们且看其前三条:

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之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二、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纪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

三、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后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入此书院者,自然是为习得科举之技,以求功名。然而,就在这日复一日的诵读讲习间,“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家国天下”这些儒家最核心的魂魄,早已如春风化雨,悄然沁入学子心田。

正是通过这无远弗届的教化,中央王朝所倡导的文化规范与价值认同,才得以被理解、被奉行。书院,便是这维系“书同文,行同伦” 之大一统格局的无声基石与精神纽带。

黔江的群山万壑间,蜿蜒着一条条通向三台书院的求学之路。负笈而来的生员们,足迹遍布全县的僻壤穷乡。其中不乏披星戴月、跋涉数十里乃至上百里的求学者。

官办的三台书院虽好,对于散居群山的众多村落而言,远水难解近渴。于是在黔江便催生了,以太极镇金鸡书院为代表的一批乡村书院。太极镇,正是文章开头所讲的明代军屯地之一。

咸丰年间,深谙教育之重的乡亲们,目睹贫寒子弟求学之艰,公议募化,群策群力,依托村中已有的金鸡寺,扩建两厢六楹房舍,精心辟为讲堂,“金鸡书院”由此诞生。

图片[9]-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华闻时空

▲村民在金鸡书院看书(来源:上游新闻)

这乡民自发建设的书院,没有宏大的规制,却饱含着最质朴、最深厚的期盼,为自家孩子点亮一盏家门口的灯火。

清末,顺应时代潮流,金鸡书院改为新式学堂,继续滋养着一方文脉,直至损毁于岁月侵蚀中。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求与守望相助的情谊,早已深深烙印在黔江人的记忆深处。

2024年4月23日,恰逢第29个世界读书日,黔江区首个乡村书院——金鸡书院在原址涅槃重生,正式开院。这跨越时空的灯火重燃,正是中国人重视教育、珍视乡情、以守望相助的民间力量赓续文脉的温暖缩影。

图片[10]-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华闻时空

▲ 村民和学生静候金鸡书院开院(来源:重庆晨报)

如同这重燃的书院灯火,一枚珍藏于黔江文管所的明代象牙制作的象棋“車”,也静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与文化的传承。

这并非寻常象棋棋子,而是元末明初江州义门陈氏举族星散,三十二房分迁时约定的族源信物。棋子随陈氏先祖一路辗转,经合州、彭水,最终扎根黔江椒溪。

图片[11]-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华闻时空

▲黔江文管所藏象牙棋子正面(图片来源:黔江文旅)

这枚棋子,是家族迁徙流转的史册纪录,更是他们扎根异乡后,将“忠孝为本,礼义为先;耕读传家,厚培人伦”的家风融入血脉的见证。2021年,“陈氏家风”亦被列入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枚小小的“車”,如同一枚时空印章,将黔江文脉中那份深厚的家国情怀与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镌刻历史。

从巴清依托水道构建庞大商业网络,到三台书院、金鸡书院中孜孜不倦传递的圣贤薪火,黔江的两千年脉搏,始终由“商脉”与“文脉”这强劲的“双核”驱动。

商脉,打通了物质流通的千山万壑,让资源汇聚,财富涌流;文脉,则如无声的溪流,浸润着山乡的灵魂,塑造着共同的价值认同,将武陵深山牢牢系于华夏文明的母体。

图片[12]-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华闻时空

▲黔江老城区全景(图片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巴清的灯火,照亮了王朝的梦想与黔江的商路繁华;书院的灯火,则点燃了代代黔江人的心智,让忠孝仁义、家国天下的种子,在武陵山深处生根发芽。

这灯火,从摇曳的船影流转到不熄的书页,从繁华的码头绵延至静谧的讲堂,也从一枚承载家族记忆的古老棋子,映照进今日非遗保护的荣光。林林总总,共同勾勒出黔江穿越时空的不朽轮廓——一个在物质丰饶与精神传承间,生生不息的传奇之地。

来源:道中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